分享

如何看待所学专业与个人兴趣的不一致? ——与职业院校的同学们聊聊“专业”之四

 新用户19085124 2021-02-18

亲爱的同学们

据我了解,有不少同学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因而陷入苦闷、无聊的状态。这个现象在职业院校中比较普遍,它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甚至还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管理和育人,因此,必须加以重视,认真解决。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第一,当代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着诸多选择。

选择的多样性,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之一。我们职业学校的同学,特别是新生,尚处在未成年的阶段,在多元选择面前,很难有独立判断和抉择的能力,因此,出现一些犹豫和彷徨,是很正常的。其实不仅是选择专业,就是你们毕业时面对一些用人单位的招聘,也还会面临着多种选择,也会出现同样的犹豫和彷徨。所以,我一直十分强调精神的成长、丰富和独立。看一个人是否成人,年龄固然是个标志,但更重要的是看这个人在精神上是否独立,是否成人。换句话说,在精神上成人比在年龄上成人更重要。精神成人的主要标志,是看一个人对自己以及对社会有没有独立、客观的认识。事实上,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我建议同学们必须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第二,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很容易,但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

我经常和同学们聊天,许多同学告诉我,不喜欢所学的专业,不喜欢现在的课程,不喜欢学校的管理方式,不喜欢家庭的约束,不喜欢学校的环境等等。当我问到你究竟喜欢什么时,许多同学的回答又惊人的相似:我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我接着追问:你总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吧?同学们回答说:有啊,我喜欢玩,喜欢睡觉。于是,我无语。

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很容易,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就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了,更何况是未成年的学生呢?《中国青年报》记者吴芯雯写了一本书《逃离大学》,书中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在中国,有40%的大学生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大学生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职业院校的学生呢?因此,我无意批评同学们,我只是想对你们说,能找到自己喜欢什么,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正如周国平所说:“第一,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努力把它做好;第二,有做人的基本原则,并且体现在每一个行为中。前者是人的幸福之所在,后者是人的尊严之所在。”

第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值得质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爱恩斯坦的名言,多年来,我把这句话视为真理。古人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加深,我对这句话产生了质疑。经过反复琢磨我体会到:兴趣,是比较自我的一种倾向。兴趣固然可以使一个人对某件事情投入更多的精力而且不知疲倦,但兴趣不等于天赋,更不等于成功。

我在十六七岁的时候就做起了作家梦,梦想着成为一名叱咤文坛的文豪。我清楚地记得,当时我对家人讲,给我十年的时间,我就能写出东西来,到那时,我还不到三十岁呢。带着作家梦,我下放到了丰县农村当知青。1977年恢复高考,我毫无犹豫地要填报北大中文系的志愿。我的好朋友魏良和(已去世)阻止了我,他说,第一年恢复高考,我们要和老三届一起竞争,我们是争不过他们的,还是报中专(那时大学和中专不能兼报)先回到城里再说吧。一念之差,我报了连云港财经学校(即今江苏财会职业技术学院),学了会计专业。后来又阴差阳错地到了职业学校工作,这一干就一直干到退休。在几十年的教师职业生涯中,当作家的念头慢慢打消,做一名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想法越来越强烈。

不再做作家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发现自己缺乏虚构、编故事的才能,与此同时我发现,自己特别喜欢和学生在一起。学生的生命每一天都是新的,和学生在一起,我自己也在不断“生长”着,我很享受这种感觉。教育让我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教育让我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

关于兴趣、爱好与成功的关系,上濒教育创始人兰海作了非常精辟的阐述,她说:“通向幸福的道路,需要以下3个条件:首先,你要知道自己的内心需求。其次,你要知道自己的天赋。再其次,你需要在内心需求和天赋之间搭一座桥,而你就在这座桥上奔跑,坚持不懈。一个人喜欢的事情有很多,其中一些发展成了你的爱好,而另外一些发展成了你的职业。而让这些事成为爱好或职业的关键,除了机遇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那就是你是否擅长,或者说你是否知道自己擅长。”

兰海女士的这一番话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爱好和成功之间还隔着一样东西,那就是:天赋。如果没有天赋而仅仅是喜欢,就很难有所成就。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属于这种情况的人还不在少数。五音不全的人未必不是“麦霸”,动作不协调的人未必不喜欢体育,说话结巴的人未必话少。当然,假如一个人仅仅有爱好而没有天赋,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不考虑所谓的成功,我喜欢,我快乐,足矣,别无他求。但最理想的莫过于既有天赋,又有兴趣,而且还能坚持不懈。我总结,凡是取得大成就的人,都属于这种情况。

我建议,凡是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同学,一定要认真思考一番:我是否有这方面的天赋?

皮尔卡丹的故事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皮尔卡丹从小就喜欢舞蹈,他的理想是当一名出色的舞蹈演员。可是,因为家境贫寒,父母根本拿不出多余的钱来送皮尔卡丹上舞蹈学校。皮尔卡丹的父母将他送到一家缝纫店当学徒,希望他学一门手艺后能帮助家里减轻点负担。皮尔卡丹厌恶极了这份工作,不但因为繁重的工作所得的报酬还不够他的生活费和学徒费,重要的是,他为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而苦闷。

皮尔卡丹认为.与其这样痛苦地活着,还不如早早结束自己的生命。就在皮尔卡丹准备跳河自杀的当晚,他突然想起了自己从小就崇拜的有着“芭蕾音乐之父”美誉的布德里,皮尔卡丹觉得只有布德里才能明白他这种为艺术献身的精神。他决定给布德里写一封信,希望布德里能收下他这个学生。

很快,皮尔卡丹收到了布德里的回信。布德里并没提及收他做学生的事,也没有被他要为艺术献身的精神所感动,而是讲了他自己的人生经历。布德里说。他小时候很想当科学家,因为家境贫穷无法送他上学,他只得跟一个街头艺人跑江湖卖艺……最后,他说,人生在世,现实与理想总是有一定的距离。在理想与现实生活中,首先要选择生存。只有好好地活下来,才能让理想之星闪闪发光。一个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的人,是不配谈艺术的。

布德里的回信让皮尔卡丹猛然省悟。后来,他努力学习缝纫技术。从23岁那年起,他在巴黎开始了自己的时装事业。很快,他便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和服装品牌。

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皮尔卡丹说,其实自己并不具备舞蹈演员的素质,当舞蹈演员只不过是少年轻狂的一个梦而已。

2018年8月21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