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杭城印象

 阿丁480 2018-08-21

□曾馨月

我总以为,旅行与旅游是两个概念。旅行,行的是城市;旅游,游的是风景。

我却从不敢辜负了一座城的殷殷之情。宁愿错过风景,也不愿错过一座城。

杭州,泼墨流淌的是唐诗里令人醉心的烟雨山水,工笔细描的是宋画里朱颜未改的亭台楼阁,既潇洒俊逸,又顾盼生辉。盛夏的杭州,熏风入怀。走进杭州,就像是走进一幅展开的山水画卷。

初次抵达时,杭州只是一个个风景的代名词。她是西湖的画桥烟柳,是灵隐的晨钟暮鼓,是雷峰塔的爱恨情仇,是河坊街的熙来攘往,是G20会场的灯火辉煌。可我发现,我错了。

一缕荷香·最忆是江南

白居易眼里的西湖月点波心,苏东坡眼里的西湖初晴后雨,杨万里眼里的西湖花叶相映,欧阳修眼里的西湖水远烟微。

那么,你眼中的西湖又是如何呢?

北山街上的法国梧桐挡住了斑斑点点的阳光,坐在随处可见的长椅上,便可以一览西湖的风景。

夏季的阳光委实是毒辣,可面前这似画的西湖上拂面而来的轻风,也使我清凉了不少。

西湖的荷花,是一个婉约而又大气的存在。

早闻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今日果真震撼。

我看过北京颐和园的荷花,看过西施故里的荷花,却总觉少些味道,总是有些小家子气。可这里的荷花,有曲院风荷小家碧玉的娇媚,有北山街旁满池荷香的大气,有平湖秋月的内敛含蓄,有苏堤春晓的婀娜。无论怎么拍,都是“繁华落尽见真淳”的自然美。

伴着缕缕荷香,泛舟于西湖之上,那清澈的绿波不正是西湖的呼吸吗? 登了那小瀛洲,到处都是绿意与清凉。人不算多,倒也有小松鼠时而在那参天的树上敏捷地窜上窜下,与游人相乐。

可惜不是夜晚,不能观那三潭印月的奇观。闲坐于湖边一石上,观西湖的落日,倒也比那匆匆行过的旅行团多了几分悠闲自在。

再乘了船一路走,便到了苏堤与白堤。

苏堤的开头是苏轼的雕像,当年苏轼治西湖水患,将那湖底淤泥捞上筑成堤坝,栽上些杨柳,倒也无心插柳柳成荫,成就了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

这苏堤,我以前只在书上见过,现在亲眼目睹了偶像的建筑工程,总感觉异常亲切。

走着走着,那岸边的几抹灰与白吸引了我的眼球:那是西湖野生的小鸭,正在荷花中游着呢。听同行的“老杭州”叔叔阿姨说,这还不算什么,春天那母鸭带着一群小鸭悠哉于西湖之上,身后还有一长串水纹呢!

不错的,这西湖有几分生灵的点缀,才算是完整呢。

南山路 ·静候文艺时光

西湖的山光水色中,总有伊人在此等候。

到达雷峰塔脚下时,已接近黄昏。正好的夕阳,让我得一目睹雷峰夕照。

古时许仙与白娘子如烟似霞的爱情被掩埋古雷峰塔的废墟之下,成了千年叹息。我此次前来,竟没有像大多数游客怀着对于传说中雷锋塔的鼎鼎大名仰慕而来,其实简单的把它当作普通的塔,或许才能挣脱众人的评价,只看它本身的韵美,与难言的孤独。

雷峰塔生的高大,伫立在西湖畔,正好观景。放眼,在夕阳的衬托下,眼前的西湖倒是带了些禅意了。虽没有暮鼓晨钟,也是悠远浩荡。

灵隐河坊·底蕴景仰

一条御街,直卧在皇城的小巷中,石板上溅起不灭的南宋故事。

一声钟响,回荡在灵隐的佛国中,经幢旁的一叶一沙皆成世界。

河坊街上的各种小吃和工艺品真是让我眼花缭乱。这里的东西可多了,倒是和长沙的太平街有几分相似,可明显干净整洁了许多,没有到处乱扔的小盒子和竹签,让人逛街都有一种愉悦之感。接下来,当然就是买买买时间了。

在这老街上与九百年前的皇城相遇,挺好。

至于灵隐寺,那是久仰大名。杭州佛教,始自东晋,兴于五代,盛于南宋。素有“东南佛国”之称。

在这灵隐之中,名刹经幢,石窟造像星罗棋布,我的心也早已与这山山水水一起沉浸在香火,钟声中。

在这里,访一座古寺,修一日禅心。

杭州,来了,便不会忘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