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志|曹操的几个儿孙还不错,可惜多是短命鬼

 泰荣林黑皮 2018-08-21

东汉之后天下三分,曹魏囊括中原和华北以及西域,孙吴割据扬州和荆州大部,刘汉则偏安一隅,躲到了益州的群山之中。公元220年,曹操死了,就在他死后不久,曹操的儿子曹丕、刘备和刘权先后称帝。


曹丕短命,称帝七年后就死了,儿子曹叡继位,然后再下传曹芳、曹髦、曹奂。刘备也是福薄,称帝后3年就死了,传位刘禅。孙权称帝时40岁,正值壮年,活得也长,71岁才死,在位31年,死后幼子孙亮继位,再之后是孙休、孙皓。


相对于刘禅的懦弱无能、孙家后代的凶残暴戾,曹操的几个坐上皇位的子孙,大多数都是相当优秀杰出的,当然,优秀的命都不长。


曹丕的胜出是有道理的


曹操有25个儿子,另加三个养子,说起来吓死人,这里也不一一列举了。其中,在历史上出名一点的有以下几个:曹丕、曹昂、曹彰、曹植、曹冲。


曹昂是曹操的长子,但不是嫡长子,也就是说,不是正妻所生,他的母亲是陪着丁夫人一起嫁给曹操的侍女刘氏。曹昂英勇善战,生前长期跟着曹操四处征战。某次,张绣投降了曹操,曹操好色,看上了张绣的老婆并勾搭成奸,把张绣气死了,在宛城要杀曹操,曹操狼狈逃窜,要不是曹昂和典韦舍命相救,曹操就死在那里了。曹昂死的时候,年龄不详,估计也就二十来岁吧。


曹操因为好色,害死了一个亲儿子,一个侄子,和一员猛将,后来又因为这件事把原配丁夫人也气跑了,于是卞夫人成了正室。


卞夫人成了正室,她生的四个儿子曹丕、曹彰、曹植、曹熊就成了嫡子,曹丕最大,也就成了嫡长子,在世子竞争的长跑赛中,曹丕赢在了起跑线上。


曹丕虽然成了嫡长子,一开始却并不得曹操喜欢。曹操最先和袁绍一样,也想另立其他的儿子作继承人,《三国志》中明确提到的,就有曹植和曹冲。


曹植这个人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七步成诗”这个故事就出自他的身上。他从小就非常聪明,喜欢读书。十岁出头的时候,就把当时的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及先秦两汉的辞赋等经典全部读完了。有一次,曹操看到曹植写的文章,觉得写得非常好,不像出自一个小孩子之手,就问他:“你这是要别人代写的吧?”曹植说:“我言出为论,下笔成章,你不信就考考我,我哪里需要请别人代笔咧?”


曹植这个人性情有点不羁,不太守规矩,也不讲究仪表,衣服穿得很简朴,用的车马也不铺张,这一点很合曹操的口味,很得曹操的欢心。曹操也经常带着他出外征战,让他立点军功。


当然,曹操也晓得曹植的优势不在行军打仗上面,曹植最大的优势是文章写得好,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在邺城所建的铜雀台落成,召集了他手下的一帮文人“登台为赋”,曹植也在里面。当别的人咬着笔杆子在苦思冥想的时候,曹植提起笔来,想都没想就刷刷刷一挥而就,第一个交了卷。曹操一看曹植写的《登台赋》,那个激动那个高兴那个佩服,溢于言表。从此曹操对曹植寄予厚望,以为他是最能成就大事的人。所以,最开始,曹操是想立曹植为世子的。


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东征孙权,他让曹植留守他的大本营邺城,并告诫曹植说:“当年我23岁的时候担任顿邱令,现在回想起那时候的往事,真是无怨无悔啊。现在你也是23岁,好好干吧!”


曹操对曹植的这番话,明眼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曹操有意把自己的衣钵传给植。于是,马上就有几个人跑来投靠曹植,想作太子师,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杨修。


曹操好几次都差点要宣布立曹植为太子了,但,曹植这家伙不争气,喜欢酗酒,并因为喝酒闯祸误事,最后让曹操放弃了他。


最严重的一件事是在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他在曹操外出期间,借着酒兴私自坐着王室的车马,擅开王宫大门司马门,在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纵情驰骋,一直游乐到金门,他早把曹操的法令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曹操大怒,但又不好加罪曹植,就处死了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并从此加重对诸侯的法规禁令,曹植也因此事而日渐失去曹操的信任和宠爱。当年十月,曹操下定决心,立曹丕为世子。


虽然如此,曹植也不是没有扳回来的机会,毕竟他还是能得到曹操的信任,身边还有一帮谋臣在帮他,曹丕的地位也还不完全稳固。但发生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一件事,断绝了他最后的一丝希望。那一年曹仁被关羽围困在樊城,被水淹七军,危在旦夕。曹操让曹植担任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带兵解救曹仁。命令发布后,曹植却喝得酩酊大醉不能受命,于是曹操对曹植彻底失望了。


而此前帮助曹植的杨修,也因此招来了杀身之祸。曹操立嗣之后,怕杨修帮助曹植再生事端,于是随便找了一个理由,把杨修给杀了,《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对这其中的来龙去脉讲得很详细,老衲不再赘述。


曹丕称帝之后,因为以前竞争世子的事,曹丕对曹植防范很严,几次想把曹植干掉,但拗不过亲妈卞夫人的压力,只好放曹植一条生路,但不停地将曹植的封地换来换去,不让他形成自己的势力。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变化。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族王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


曹丕死后曹叡继位,曹植原以为迎来了解放,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他几次写信给曹叡这个侄子,希望能够得到重用,但曹叡却像没看到一样,只和他打哈哈。最后,曹植郁闷而死,死的时候才40岁。


另外说曹冲。曹冲是环夫人生的儿子,此人不是一般地聪明,说是他五六岁时的智商就超过了成年人,“曹冲称象”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由此可见他的厉害。《三国志》中还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曹冲的才华智慧,这里不多说。


因为曹冲非常非常聪明,所以,在曹冲还小的时候,曹操也一度动过心思,想立曹冲为世子。《三国志》记载,在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冲13岁时得了重病,曹操亲自为他祷告祈福。到了曹冲死的时候,曹操心痛不已。曹丕宽解安慰曹操,曹操说:“这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的幸运啊。”


“却是你们的幸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说,如果曹冲不死,将来就是曹冲继承曹操的大业,曹丕、曹植等人就只有靠边站了。当然,曹冲生性宽厚仁慈,不会要他们的命,但在夺嫡之争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容不得半点仁慈,所以即使不死,下场也不会太好。


现在我们回到曹丕身上来。虽然曹植的文采超过曹丕,但在政治和军事才能上,曹丕要胜曹植一筹。而且两人身边智囊集团的构成也不一样,曹丕的智囊是司马懿、陈群、吴质、朱铄。这四人中,司马懿、陈群的政治才能以及谋略公认是汉魏谋士和大臣中的上上之选,吴质心计深沉,文才也佳,朱铄事无记载,不过他的官位是中领军,相当于的政委一职,应该也是个厉害的角色。


新版电视《三国演义》中,讲到曹丕当时为了争夺世子,去苦苦哀求司马懿,司马懿原先不想趟这个浑水,后来终于被曹丕感动,出手相助。司马懿的厉害大家都是知道的吧,有他出手相助,能不成事吗?


曹丕在四人的策划下,在夺嫡的争斗中逐渐占了上风。同时他又适时地展开了公关攻势,塑造自己的形象,同时拉拢曹操手下的谋士重臣贾诩等人。曹丕最后做成太子,其中起最重要作用便是贾诩的一句话。


《三国志》《贾诩》传说:“是时,文帝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植才名方盛,各有党与,有夺宗之议。文帝使人问诩自固之术,诩曰:“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文帝从之,深自砥砺。太祖又尝屏除左右问诩,诩嘿然不对。太祖曰:“与卿言而不答,何也?”诩曰:“属适有所思,故不即对耳。”太祖曰:“何思?”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于是太子遂定”。


翻译如下:这时,曹丕任五官中郎将,而曹植正是才华和名气都很大的时候,两人各有自己的党羽,当时有争夺王位继承权的心思。曹丕派人向贾诩询问巩固自己地位的办法,贾诩说:“希望将军(曹丕)崇尚美德放宽胸襟,像寒微的士人那样躬行学业,日夜孜孜不倦,不要违背做儿子的操行。就照这样做就行了。”曹丕听从了他的意见,刻苦磨炼自己。曹操曾经单独询问贾诩(该立谁为世子),贾诩默不作声。曹操问:“我问你话,你怎么不回答?”贾诩说:“我刚才正在想一个问题,所以没有马上回答。”曹操说:“你在想什么事呢?”贾诩说:“我在想袁绍和刘表他们父子的事情。”曹操大笑,于是立太子的事情就决定下来了。


曹操虽然有诗人气质,但首先是个政治家,贾诩让他看到了那个时代在立嗣问题上废长立幼的利弊和前车之鉴,对于曹操来说,他死后维持政权的安定和长久才是第一位的,其他所有一切都可以让路,包括自己个人的好恶。所以贾诩委婉地以袁绍、刘表废长立幼而招来败亡的事情加以劝告,曹操马上做出了决断,于建安二十二年,立曹丕为魏太子。


曹丕胜利了,做了太子。三年之后,曹操死了,曹丕先是继任魏王,紧接着逼汉献帝让位,自己做了皇帝。可惜曹丕命也不长,在位七年就死了,死时年纪和曹植一样,也是40岁。


明帝确实是个明白人


曹丕死后,他的长子曹叡继位,是为明帝。曹叡名字中的“叡”字等于睿,就是聪明、英明的意思。曹叡人如其名,果真是一个既聪明也英明的主。


曹叡从小得到祖父曹操的喜爱,常常让他陪在左右。曹叡爱好学习,知识广博,特别是喜欢钻研法律方面的知识。


曹叡的生母是甄夫人,因为冒犯了曹丕被杀了,曹叡受牵连被贬,心里一直不痛快。据《魏略》记载,因为郭皇后没有儿子,曹丕下令让曹叡奉养郭皇后。但曹叡因为母亲死于非命,并不乐意。


因为曹叡心怀不满,曹丕也对曹叡不满意,打算让另一个嫔妃的儿子曹礼做继承人。曹叡这下慌神了,马上改变了态度,开始勤谨侍奉郭皇后,每天早晚都去向郭皇后问安,郭皇后也因自己未生育子女,对曹叡疼爱有加。但曹丕始终对曹叡不满意,因此一直不立曹叡为太子。


后来有一次,曹叡跟着曹丕去打猎,见到母子两鹿。曹丕射杀了鹿母,命令曹叡射杀子鹿,曹叡不干,并且对曹丕说:“你已经杀掉了母鹿,我实在不忍心再杀掉它的孩子。”说完哭泣不已。曹丕于是放下了弓箭,因为此事对曹叡的仁孝深感惊奇,于是立其为太子的心意已经确定。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重,立曹叡为皇太子,托孤于曹真、司马懿、陈群、曹休等人。


曹叡继位当皇帝的时候是22岁,他在曹真、曹休、陈群和司马懿等人的辅佐下,开始了他12年的帝王生涯。


曹叡处事沉着、果敢,即位不久,就把几个辅政大臣撇到一边,开始自己拿主意。这时候他开始发挥他的法律专长,改革汉法,制订新律。又下令删简死刑条款,减少死罪;除死刑外,可以用财赎罪;减鞭杖之刑,以免苦打成招。


曹叡登基不久,就遇到内外敌人的攻击,黄初七年(226年)八月孙权攻江夏、襄阳,太和元年(227年)孟达反叛,太和五年(231年),鲜卑与蜀汉联手进犯,到青龙二年(234年)为止诸葛亮五次进攻曹魏,234年孙权攻合肥。曹叡成功地抵御了这些内外战争。他重用曹真、张郃、司马懿等名将与诸葛亮作战。235年诸葛亮死后,魏蜀边境上的情况有所减缓。同年,鲜卑大王轲比能被曹魏派遣的刺客所杀,北疆也得以安定。


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突然得病死了,死的时候仅仅36岁。


总的来说,曹叡是个不错的皇帝,当然也不是没有缺点,他最大的失误在于选错了接班人,同时也选错了辅政大臣。


曹叡本来有三个亲儿子,但都短命,死在了曹叡的前面,后来只好让养子曹芳继位。在指定曹芳继位的同时,原本是打算让口碑不错的燕王曹宇辅政的,曹宇出于礼貌推辞了一下,刚好几个大臣推荐曹真的儿子曹爽来辅政,于是曹叡就改由曹爽出任大将军,和司马懿一起辅政,为后来埋下了祸患。


曹叡有一个堂兄弟叫曹楷,是曹彰的儿子。曹楷没什么突出的事迹,但他有好几个儿子都过继给了别人。曹芳是一例,过继给了曹叡,另外还有曹悌过继给曹礼,曹温过继给曹邕,曹楷称得上过继专业户了。


年幼的曹芳天降横福,8岁就成了大魏国的皇帝(另有说法是18岁),在位时间也不短,有15年,但是运气不好人也不争气,先是碰到曹爽专权,后来又碰到高平陵政变,司马懿诛杀曹爽,司马氏掌控了大权。五年后,当曹芳想干掉司马氏的时候,被权臣司马师发觉,便把他给废了。


曹芳因为一直没有真正掌握权力,所以也就没什么作为。《三国志》中明确地指出曹芳宠幸小人,耽于游宴,沉溺女色,放纵言行。不过这也是因为他没有权力,被人架空成了一个傀儡,才放纵自己。如果给他舞台,也许不至于此。


23岁的曹芳被废之后,被送回封国,20年后去世,终年43岁。


昙花一现的高贵乡公


魏国的第四任皇帝是高贵乡公,名叫曹髦,他是曹霖的儿子,和曹芳是同辈。


之所以称曹髦为高贵乡公,而不称他为皇帝,是因为后来他在反抗司马昭时被杀,司马昭气不过,不许人再称他为皇帝,只称他当皇帝以前的爵位,即高贵乡公。


254年,司马师废掉了曹芳,在讨论继承人选的时候,因为郭太后很喜欢曹髦,执意要求立曹髦为新皇帝,于是14岁的曹髦登上了皇位。


郭太后为什么喜欢曹髦呢?因为这个伢又聪明又懂礼貌,在聪明上估计和曹冲有得一比,在讲礼貌上和曹丕也有一比。不仅郭太后喜欢他,各个大臣也对他寄以厚望。


关于他的才华,《三国志》中花很大的篇幅,讲了他在太学里面和淳于俊、庾峻等博士进行辩论的事情,他把淳于俊等驳得哑口无言,只能说“这个我不清楚,那个我不了解”。


(以下辩论内容,不感兴趣者可略过)


比如谈到大禹他爹鲧治水的时候,他问:“圣人应该是完美的,但是书上说,像尧这个圣人,他并不了解鲧,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先试用鲧。这样说,说明圣人在察人处事的时候也有不足,对不对?“


庾峻回答:“虽然圣人的贤明非常人可比,但他们毕竟也有自己的局限。所以禹认为,善于识人者是哲人,但对帝王来说办好这件事是很困难的。尧帝最后改正了自己用人的失误,将自己的帝位传给了舜,所以他不愧为圣人。”


曹髦问:“如果说有善始又能善终,这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如果连个好的开端都没有,又怎能称之为圣贤呢?禹说办好这件事对帝王来说是很困难的,然而最终尧帝还是废去不肖之人,改授圣贤,也算得上是知人了。尧对鲧的品德没有把握,试用长达九年,这又怎能称得上是圣人呢?”


庾峻回答:“圣人办事也不是没有一点失误。所以就出现了尧帝信用鲧、共工、兜、三苗等四凶的失误。周公失误于重用管叔、蔡叔等叛臣,孔子失误于错误对待宰予。”


曹髦问:“尧任用鲧治水,九年没有取得成效,反而把天下河道弄得乱糟糟,给百姓带来痛苦和灾难。至于孔子失误,不过是宰予言行之间的事,与尧用鲧的失误有着本质的区别。说到周公和管、蔡之间的复杂关系,本来在《尚书》中都有记载,作为博士应该知道得很清楚吧?”


庾峻说:“这些事都不是先贤们能说清楚的,臣下孤陋寡闻就更难说清楚了。”


聪明的曹髦当了皇帝,虽然得到大家的拥戴,但仍然逃不过司马氏的控制,和曹芳的自暴自弃不同,曹髦选择了反抗。在他登上帝位6年之后,也就是在他20岁的时候,他召集了一帮心腹和死士,一共才几百人,准备去攻打司马昭。


出发之前,他叫来侍中王沈、尚书王经和散骑常侍王业,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以待毙了,我将亲自和你们一起去讨伐他。”


王经说:“司马昭掌控权力已经很长时间了,现在朝里朝外都是他的人,我们兵力太弱,陛下你凭什么力量能打败司马昭呢?仓促行动反而会坏事,还是从长计议的好。”


曹髦决绝地说:“没什么好考虑的了,就这样定了,就算死了又有什么可怕的,何况不一定会死呢!”(真有一点马云说的“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的味道)


曹髦如此信任这三个姓王的,但一转眼,三个姓王的里面就背叛了两个。当曹髦进内宫去禀告郭太后的时候,王沈和王业马上跑出去向司马昭告发,他们本来叫了王经同去的,但王经不愿意背叛,拒绝了。


随后,曹髦率领一帮死士冲向了司马昭的府第,路上遇到中护军贾充的部队。贾充是司马昭的死党,拼死同曹髦的人马砍杀。曹髦挥剑亲自上阵,手下人受到鼓舞也拼了命,贾充的部队一直抵挡不住,就要败退了。贾充的部下成济问贾充说:“事情紧急了,你说怎么办?”贾充说:“司马公养你们这些人,正是为了今日。今日之事,没什么可问的!”于是成济立即抽出长戈上前刺杀曹髦,把他杀死于车下。


曹髦死了,时年20岁。虽然曹髦死得壮烈,但郭太后迫于司马氏的威逼,下了一道诏书,污蔑曹髦不听郭太后的话,要用箭射死郭太后,所以才被维持秩序的军队杀了。


曹髦之后,比他高一辈但只有15岁的曹奂被扶上了帝位。曹奂在位5年,也一直是个傀儡,没什么可说的。5年后,司马炎篡位,建立西晋,魏国自此灭亡。


司马炎封曹奂为陈留王,食邑万户,宫室安排在邺城,仍享受皇帝的待遇,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其地位、待遇、结局可以说是历代亡国之君中最好的。


302年,曹奂在陈留封国去世,享年58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