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睡前关机防盗刷”让人挺无奈

 网际飞音 2018-08-21

“一觉醒来,手机里多了上百条验证码,而账户被刷光还背上了贷款”——近期犯罪分子利用“GSM劫持+短信嗅探”的方式盗刷网友账户的事件成为网络热点。那么,该如何防范这种短信嗅探犯罪呢?安全专家指出,最简单的一招就是睡觉前关机,手机关机后就没有了信号,短信嗅探设备就无法获取到你的手机号。

“睡前关机防盗刷”让人挺无奈

网络配图

此前朋友圈刷屏一则消息,一位网友称,一觉醒来之后,发现手机接收了100多条验证码,自己卡上的钱全被转走了,而且还发生了贷款。当时以为又是“标题党”,因此没有打开细看。想不到这是真的。

如何防止“半夜盗刷”,安全专家开出的神药是“睡前关机”。听起来这像是笑话。机器本来是为人服务的,现在人成为了机器的工具,明明自己什么都没有做错,甚至什么都没有做,还要承担不期而至的风险。且不说“睡前关机”无形中会成为一种“负担”,就说在很多时候,也不具备可能性。睡觉也开机,有时是忘了,有时是因为还牵挂着一件事一个人,如有人担心亲人遇到突发情况会来电话。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因为工作性质,想关也关不了。

人总是要为自己犯的错误买单。可睡觉不关机,是一种错误吗?在很多时候,甚至还是诚信友善、爱岗敬业的表现。一个人没有犯错却要买单,所谓魔幻现实主义,不过如此。

从技术上分析,嫌疑人要实现盗刷需要很多条件。第一,受害者手机要开机并且处于2G制式下;第二,手机号必须是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第三,手机要保持静止状态,这也是嫌疑人选择后半夜作案的原因;第四,受害者的各类信息刚好能被社工手段确定;第五,各大网站、APP的漏洞依然存在。虽有一些术语,但也可以看到,根子不在用户身上,与用户的种种习惯只有相关性没有因果性。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与意外哪一个先到,站在用户角度,提高防范意识是应该的。可是,面对无处不在、层出不穷的风险,用户如何才能保证自己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社会进步,应该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不可能所有消费者都有一双慧眼。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消费者将会成为最沉重的“职业”和最需要技术含量的“职业”,很多人连消费的权利都要被剥夺了。这才是问题的关键,那就是供给者更应该承担起防护责任。如果不能承担起这个责任,那就要接受惩罚。

“睡前关机防半夜盗刷”,让人挺无奈。当然,专家是好心,这也确实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可是,真要解决这个问题,还要从提高商品、服务供给者的防范意识与防范能力入手。供给者有责任有义务保证消费安全,而不是只对消费者作出提醒。

(燕赵都市报 毛建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