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

 静思斋历史文献 2018-08-21

——泰安冯玉祥墓

上周末,我等好友四人相约泰山,我提前做了些功课,知泰山脚下有冯玉祥墓。作为民国史爱好者,虽然我并非冯玉祥的粉丝,亦无路过而不拜访的道理。我等上午9时许沿红门主路登山,登玉皇顶、日观峰而返,全程徒步,下山已近下午6时。此时测算已走了4万余步25公里,人人腰酸腿疼,丢盔弃甲。但心想来一次颇为不易,今后很难专程再去找冯墓,便决定强忍疲惫前往,当然,徒步去无疑也是迈不动腿了。

图1:冯玉祥墓路线图

从红门公交站乘49或64路,沿环山路西行5站,在天外村站下车,即距冯玉祥墓不远。在上面地图步行的第一个箭头处,有一条小路,可直插过去(此路我在图中用红箭头标注)到达石阶之下。沿石阶直上,即冯墓也。回来查阅资料发现,这个石阶的修建还是颇有讲究的,一共是四层66级,寓意着冯玉祥军旅生涯的四个阶段和66岁的寿数。
图2:冯玉祥墓前石阶
图3:冯玉祥戎装照

冯玉祥(1882-1948)是民国时期著名将(jun)领(fa),西北军首领,一度也算是与蒋介石平起平坐的人物。1935年4月国民政府叙任军衔时,冯玉祥是首批8名陆军一级上将之一,位列第二,足见他当时的地位,关于他更多的经历和死亡之谜无需我再赘述。由于冯玉祥在近现代史中的重要地位和高知名度,就我在冯墓这不到十分钟时间里,即见有几波三三两两的游人前来凭吊,这与很多冷清的山中古墓是有所不同的。
图4:冯玉祥墓
图5:酷似袁大头造型的冯玉祥头像

冯玉祥墓在1952年动工,1953年10月15日举行骨灰安葬仪式。墓为削山而建,正面为一石砌的墙,从上到下依次是郭沫若所题“冯玉祥先生之墓”、冯玉祥头像、冯玉祥1940年所做的诗《我》和祭台。据说冯玉祥的骨灰就在像后安放,倒是这个头像,第一眼让我觉得酷似袁大头。在冯墓东南方向不远,有冯玉祥原配夫人刘德贞墓,墓碑载也是1953年所立,立碑人为冯、刘的五个子女。刘德贞在1923年就去世了,原墓所在和迁葬过程目前不得而知。
图6:冯玉祥原配刘德贞墓

那么,冯玉祥为何会安葬在泰山呢?究其源起,应是受他上世纪三十年代两度隐居泰山,在此度过了近三年时光的影响。但在冯玉祥不同时期的各份遗嘱中,对于身后事的安排各有不同,似乎并未有指明要埋葬在泰山的字样。这个愿望,很可能是他私下和家人谈及的,所以我觉得在冯墓的介绍中,采用“遗愿”而非“遗嘱”的说法,是比较严谨的。
图7:冯玉祥墓的介绍

参拜毕,我等一行沿石阶向下,直走(我等是从左手边的小路而来)正对着的是一座铁栏石桥,横跨西溪谷口(看地图,西溪流到市区似乎就叫奈河)。这座桥名叫大众桥,说来也有八十多年的历史了,当年夏秋季节水势凶猛,百姓往来颇为不便,目睹此情的冯玉祥于是在1935年时自筹资金派人修建,桥名也是由他命名的。其实大众桥这一路才是通往冯墓的正路,文保牌照什么的也都在这边。出了大众桥是天外村广场,从这里沿环山公路上行,即登泰山之西线,可直达中天门索道站。
图8: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牌照
图9:大众桥是通往冯玉祥墓的正路
图10:从大众桥上看西溪和远处的天外桥

冯玉祥墓在1988年被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实泰山还有冯玉祥的不少遗迹,比如他在泰山隐居时居住的普照寺,离此亦不远,还有冯玉祥小学、冯玉祥纪念馆等,由于时间不足,脚力不济,便是无法一一走访了,且待他日有缘。我还在登泰山中拍到一幅1932年3月李根源与冯玉祥登泰看日出时所留石刻,就以此来作为本文的结束吧。
图11:泰山石刻


                              静思斋 于岳

                             2018年7月10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