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处的生活不一定是最差的

 随遇而安快乐活 2018-08-21

提到独处,很多人想到的是孤独。因为独处往往是孤独的,仿佛看什么都是寂寞的。孤独时,我们情不自禁感到害怕或者想要逃避!可以一时的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还会让人陷入越来越深的孤独中,渐渐迷失自己。孤独容易让人长大,学会面对,才能渐渐成熟。孤独恰恰是一个人最好的升值期,毋庸置疑。在这段一个人的岁月里,请你学会独处,学会与自己对话,学会为自己的世界添砖加瓦。尽早提升自己的价值,你将会有无限的可能。孤独的日子里,学到最多的是能够独立面对一些人一些事,学会了一个人静处,学会了享受寂寞。把孤独转化成一种动力,一种去开疆辟土的信心与勇气,而不是呆在原地无所作为,让自卑与空洞肆意生长。

孤独,让我学会了与自己相处。许多从前需要依赖别人的事,最后都由自己解决。从“习惯依赖他人”到“凡事靠自己”,我渐渐变成了一个思想独立,行为独立,能够成为自己靠山的人。这是孤独带给我的成长,也是成长的蜕变。

独处的生活不一定是最差的

独处是一种能力,可以赢得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可以带给自己内心的平静和快乐。其实人生之中,真正有人陪的时候不长,大多时候我们要一个人赶路。享受一个人的心灵世界,和自己直面面对,方发觉和自己的距离,是那么近。你需要学会和自己相处,不管是什么样的方式。独处不等于身边没有人,孤独自己,而是指安心于此时此地,能够觉知当下发生的一切,以正念去感受心中每一个感受、每一个想法,还有身边发生的事情。就算身居闹市,也不会为环境所惑,自己还是自己。独处更不代表你要跟别人断绝关系,反而由于有能力去独处,才能真正跟世界融合。感觉到与外界的联系,是因为我是独立的我,就这样简单。要真正做到跟世界联结,首先要回归自己,跟自己联结。在和别人一起工作、走路、说话、交往中,能时刻守住自己心中的岛屿,即不被困于过去,不迷失于未来或是他人,安住于当下,身心合一,觉知此刻所发生的一切。

我们不要在生活之外创造寂静,而应该培养内在的寂静。有时候会以为自己在寂静中,四周都很安静,但我们的头脑却不断地说话,这就不是寂静。给自己一些时间,独自留在户外跟树木与繁星相处,深深地呼吸,来享受静止与清新。跟家人一起进餐,也是享受寂静的机会。当我们的内心宁静,就能渗透到我们心灵的土壤。

独处的生活不一定是最差的

聪明人都知道这样的故事: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地下室英国圣公会主教的墓碑上写着这样的一段话:当我年轻自由的时候,我的想象力没有任何局限,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渐渐成熟明智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是不可能改变的,于是我将眼光放得短浅了一些,那就只改变我的国家吧。但是我的国家似乎也是不能改变的。当我到了迟暮之年,抱着最后一丝努力的希望,我决定只改变我的家庭,我亲近的人。但是,他们根本不接受改变,现在在我临终之时,我才突然意识到:如果起初我只改变自己,接着我就可以改变我的家人。在他们的激发和鼓励下,我可能就能改善我的国家,接下来,谁又知道呢,也许我连整个世界都可以改变。

独处的生活不一定是最差的

独处的生活不一定是最差的,它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时间,独立的思考,自主的决定,这样聪明人便可以改变自己,获得自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