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煌经方临床应用

 太极书城 2018-08-21

2014-05-10中国.焦作,黄煌经方临床应用讲习班在山阳大地隆重开班,全国经方学者及经方爱好者云集焦作,共同学习研讨经方的应用。

现将这次学习内容总结如下:

一.麻黄汤

麻黄汤为经典的辛温解表方,也是太阳病的主方,有发汗、平喘的功效,适用于无汗而喘或无汗身痛、脉浮有力为特征的疾病。

【经典配方】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伤寒论》

【经典方证】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恶风,无汗而喘者。喘而胸满者。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脉浮者。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

【推荐处方】麻黄15.0g桂枝10.0克炙甘草5.0克杏仁15.0克以水1000毫升,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分钟,取汤液300毫升,分2-3次温服。

【方证提要】无汗发热,头身疼痛或喘,脉浮紧者。

【适用人群】体格壮实,面色黄暗,无光泽,有浮肿貌;无汗或者少汗,容易受凉,汗出后舒适;身体疼痛,特别是腰痛和头痛;鼻塞咳喘等。

【现代应用】1.以发热为表现的疾病,如普通感冒、流感发热、肺炎、急性乳腺炎的初期等。

2.以运动不遂为表现的疾病,如脑梗、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急性脊神经炎、坐骨神经痛、关节炎、颈椎病等。

3.以身体疼痛为表现的疾病,如肩周炎、强直性脊柱炎、坐骨神经痛、关节炎、颈椎病等。

4.以皮肤干燥无汗为表现的疾病,如湿疹、荨麻疹、银屑病等。

5.以浮肿为表现的疾病,如肾炎。

6.以鼻塞气喘为表现的疾病,如支气管哮喘、鼻炎、花粉症等。

7.以盆腔器官无力脱垂为表现的疾病,如子宫脱垂、难产、尿失禁等。

二.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为经典的温热性止痛兴奋剂,也是经典的温经散寒方,适用于精神萎靡、恶寒无汗、身体疼痛、脉沉为特征的疾病。

【经典配方】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

【经典方证】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

【推荐处方】麻黄10.0克细辛10.0克附子10.0-20.0克以水1000毫升,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40分钟,取汤液300毫升,分2-3次温服。

【方证提要】发热恶寒无汗、身疼痛、但欲寐、脉沉者。

【适用人群】面色黄暗,皮肤干燥,畏寒,无汗。脉沉、迟缓,或微细。精神萎靡、无精打采,声音低弱。背部发冷,或有口不渴,痰液清稀,小便清长等。头痛,或咽痛,或腰痛,或牙痛。极度疲劳、受凉、过度使用寒凉药物,月经不调等。

【现代应用】1.以发热为表现的疾病,如感冒发热、耐药菌感染发热。

2.以受寒疲劳为诱因、无汗面黄为特征的突发性疾病,如暴哑失音、突发性耳聋、暴盲、面瘫、脑干脑炎等。

3.以疼痛为表现的疾病,如三叉神经痛、偏头痛、脑瘤头痛、坐骨神经痛、腰扭伤、关节痛、牙痛、肾结石造成的肾绞痛、痛经、更年期舌痛等。

4.以心动过缓为表现的疾病,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动过缓。

5.以睡眠障碍为表现的嗜睡与失眠。

6.以反应迟钝为表现的月经过期不来、闭经、便秘等。

7.以鼻塞为表现的疾病,如过敏性鼻炎

8.以震颤抽动为表现的疾病,如多动症、帕金森综合症。

三.麻杏石甘汤

麻杏石甘汤为经典的清热平喘方,适用于以汗出而喘、口渴烦躁为特征的疾病。

【经典配方】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

上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经典方证】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

【推荐处方】生麻黄15.0克杏仁15.0克生甘草10.0克生石膏30.0克以水1000毫升,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40分钟,取汤液300毫升,分2-3次温服。

【方证提要】汗出而喘,或鼻塞,或肤痒,痰唾黏稠,面目浮肿者。

【适用人群】体格壮实,皮肤大多比较粗糙,但咳喘时可以出汗,面部或眼睑可见轻度浮肿貌。好动怕热,口渴,喜冷饮及水果,痰液鼻涕多黏稠,口干口苦等。容易咽痛鼻塞,容易咳喘,容易皮肤起红疹瘙痒。

【现代应用】1.以发热咳嗽气喘为表现的疾病,如流行性感冒、大叶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麻疹性肺炎、支气管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2.以鼻塞为表现的疾病,如花粉症、鼻窦炎、鼻衄。

3.以红、肿、痛、羞明、流泪明显,或有头痛发热的眼科疾病,如霰粒肿、角膜炎、结膜炎、口角溃疡、泪囊炎等。

4.以瘙痒遇热加重为表现的皮肤病,异位性皮炎、银屑病、接触性皮炎、荨麻疹、玫瑰糠疹、痤疮。

5.以体格壮实易出汗者为表现的痔疮、肛瘘、遗尿、尿潴留等。

四.葛根汤

葛根汤为经典的温和发散剂,有散寒舒筋的功效,适用于恶寒无汗、头痛、身痛、颈项腰背强痛、嗜睡、宜疲乏、大便溏薄等为特征的疾病。

【经典配方】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伤寒论》《金匮要略》

【经典方证】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

【推荐处方】葛根30.0克生麻黄10.0克桂枝10.0克白芍10.0克生甘草5.0克生姜15.0克红枣20.0克以水1000毫升,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40分钟,取汤液300毫升,分2-3次温服。

【方证提要】项背强,自下利、无汗、肌肉痉挛者。

【适用人群】体格强健,肌肉厚实,脉象有力,体力劳动者或青壮年多见。面色黄暗或暗红,皮肤粗糙干燥,背部及面部多有座疮;平时不容易出汗,许多疾病在汗后减轻,有夏轻冬重的趋向。疲劳感,困倦,嗜睡,反应比较迟钝。容易有头项腰背拘急疼痛、耳鸣耳聋、座疮、皮肤疮癣等。女性月经紊乱,表现为月经量少、月经周期较长或闭经、痛经等。

【现代应用】1.以发热无汗为表现的疾病,如感冒、乳腺炎初期、疔疮初起。

2.以项背腰腿强痛为表现的疾病,如颈椎病、落枕、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等。

3.头面部的慢性炎症,如座疮、毛囊炎、牙周脓肿、牙髓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

4.五官感觉失灵的疾病,如突发性耳聋、面神经麻痹、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5.以头昏重为表现的疾病,如脑梗、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醉酒。

6.以月经不调为表现的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过期不来、闭经、痛经。

五.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为经典的治疗血痹病的专方,有补气活血的功效,主治以肢体麻木、自汗而浮肿为特征的慢性疾病。

【经典配方】黄芪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金匮要略》

【经典方证】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

【推荐处方】生黄芪30.0-60.0克桂枝15.0克赤芍15.0克生姜30.0克大枣20.0克以水1200毫升,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40分钟,取汤液300毫升,分2-3次温服。

【方证提要】肌肉松软、乏力,肢体无力沉重,关节麻木疼痛,浮肿,自汗,舌质暗淡,脉微、涩、紧者。

【适用人群】体形多偏胖,肌肉松弛,皮肤缺乏弹性,比较湿润。面色缺乏光泽,黄暗或暗红,多为中老年人。腹部大而松软,肚脐深陷,按之无抵抗感以及痛胀感。但也有腹部饱满充实,但按之不痛,而且食欲特别旺盛者。舌胖大紫暗。下肢多有浮肿,按之凹陷,局部皮肤干燥或发暗。

【现代应用】1.以肢体麻木为表现的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脑梗、中风后遗症、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末梢神经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等。

2.以关节疼痛为表现的疾病,如腰椎间盘脱出、颈椎病、肩周炎、坐骨神经痛、变形性关节炎。

3.以浮肿为表现的疾病,如肥胖症、高脂血症、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尿毒症、贫血等。

六.五苓散

五苓散为经典水逆病的专方,也是通阳利水剂,适用于以口渴、吐水、腹泻、汗出而小便不利为特征的疾病。

【经典配方】猪苓十八株。去皮泽泻一两六株白术十八株茯苓十八株桂枝半两。去皮

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伤寒论》《金匮要略》

【经典方证】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脉若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伤寒,汗出而渴者。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

【推荐处方】猪苓20.0克泽泻30.0克白术20.0克茯苓20.0克桂枝15.0克或者肉桂10.0克以水1100毫升,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40分钟,取汤液300毫升,分2-3次温服。也可打成散,每服5.0克,日2次。

【方证提要】口渴而小便不利,或水入则吐,或汗出,或呕吐,或口燥烦,或悸动,或癫眩,或下利者。

【适用人群】面部多油光,腹型肥胖,按之饱满但无疼痛,能食,易腹泻或大便不成形,宜疲乏。面色多黄白,或黄暗,多无油光,腹部肌肉松软而易浮肿,多汗,身体常困重。面多黄白,或黄暗,多无油光,以头晕,多心下、脐下动悸,易腹泻,易浮肿,容易出现腹水、胸水。多有器质性疾病。

【现代应用】1.以水样便腹泻为表现的疾病,如夏秋季的胃肠型感冒、急性肠炎、流行性腹泻、消化不良、化疗后腹泻、脂肪肝腹泻、抗生素腹泻、酒后腹泻、婴幼儿腹泻等。

2.有吐水为表现的疾病,如急性胃炎、妊娠呕吐、醉酒呕吐、幽门狭窄、新生儿呕吐、溺水后呕吐等。

3.以浮肿为表现的疾病,如单纯性肥胖、脂肪肝、慢性肝炎、肝硬化、肿瘤化疗以后肝损害、经期浮肿、经前期紧张症、肾性高血压、痛风、高血尿酸等。

4.以体腔积液为表现的疾病,如腹水、心包积液、脑积水、胸腔积液、胃潴留、睾丸鞘膜积液(水疝)、肾积水、羊水过多等。

5.以频尿为表现的疾病,如尿崩症、小儿多饮症。

6.以头痛头晕为表现的疾病,如顽固性头痛、颅内压增高性头痛、梅尼埃病、眩晕症、晕车晕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垂体瘤、肾上腺肿瘤、醛固酮增多症等。

7.以畏光眼花头痛为表现的疾病,如青光眼、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炎、视神经乳头水肿、假性近视、夜盲症、急性泪囊炎。

8.以多汗渗出为表现的疾病,如扁平疣、黄色瘤、脂溢性皮炎脱发、多形性红斑、水痘、带状疱疹、顽固性湿疹、手足的水疱性湿疹等。

七.猪苓汤

猪苓汤为经典的治淋专方,具有清热利尿止血的功效,可通治泌尿道感染,适用于以尿频、尿急、尿痛、排尿窘迫、尿失禁等一系列尿路刺激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经典配方】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各一两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伤寒论》《金匮要略》

【经典方证】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

【推荐处方】猪苓15.0克茯苓15.0克泽泻15.0克阿胶15.0克滑石15.0克以水1000毫升,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40分钟,取汤液300毫升,化入阿胶,分2-3次温服。

【方证提要】小便不利,尿色黄赤,淋漓涩痛者,或发热、渴欲饮水,或心烦不得眠。

【现代应用】1.以尿频尿急尿痛为表现的疾病,如膀胱炎、尿道炎、急慢性肾盂肾炎、肾积水、肾结石、膀胱结石、乳糜尿、前列腺炎、放射性膀胱炎等。

2.以腹泻为表现的疾病,如急性肠炎、直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

3.以出血为表现的疾病,如子宫出血、肠出血、尿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八.泻心汤

泻心汤为经典的止血方,有清热泻火、除痞、通便等功效,适用于以出血、心烦悸、心下痞为特征的疾病。

【经典配方】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黄芩一两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现代应用改为水煎煮,日分三次服。《金匮要略》

【经典方证】心气不足,吐血,衄血。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涎沫止,乃治痞。

【推荐处方】大黄10.0克黄连5.0克黄芩10.0克以水1100毫升,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40分钟,取汤液450毫升,分3次温服。也可用沸水泡服。

【方证提要】吐血衄血、烦躁不安,心动过速、心悸亢进,心下痞者。

【适用人群】体形壮实,面色潮红而有油光。腹部充实有力,或上腹部不适,大便干结或便秘。头痛头昏,易于鼻衄、齿衄、吐血、皮下出血等;易于头面部感染等。舌质暗红坚老、舌苔厚或黄。血压、血脂、血液粘稠度高。

【现代应用】1.各种出血,如咯血、吐血、鼻衄、齿衄、颅内出血、眼底出血、子宫出血、痔疮出血、肠出血、血尿、皮下出血等。

2.传染性发热性疾病见烦躁、出血、便秘者。

3.头面部的炎症,如疖肿、眼眶蜂窝织炎、毛囊炎、痤疮、结膜炎、霰粒肿、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脓肿、牙周炎、牙周脓肿、扁平苔藓、复发性口腔溃疡等。

4.以头痛、烦躁为表现的疾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硬化、脑卒中、脑梗死、精神分裂症、失眠等。

九.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为经典的急症用方,具有峻下热结的功效,常用于发热性疾病或危重外伤后的极期,以脘痞、腹满、舌燥、便秘、神昏为特征。

【经典配方】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经典方证】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鞕也。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发汗后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阳明病,潮热,大便微鞕者。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哺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阳明病,发热汗多者。发汗不解,腹满痛者。腹满不减,减不足言。下利,脉滑而数者。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坚者。下利,脉迟而滑者。下利,脉反滑者。

【推荐处方】生大黄20.0克厚朴30.0克枳实20.0克枳壳30.0克芒硝10.0克以水1200毫升,先煮枳实、枳壳、厚朴,煮沸后文火煮30-40分钟,入大黄,再煎煮15分钟,去药渣,得汤液300毫升,将芒硝倒入,搅至融化,分2-3次温服。大便畅通后停服。

十.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为经典治疗水气病咳喘的专方,有散寒化饮的功效,适用于以恶寒、口不渴、痰唾涕等分泌物量多清稀为特征的疾病。

【经典配方】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个三两。去皮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若渴,去半夏,加栝楼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服后以口中微干为度。《伤寒论》《金匮要略》

【经典方证】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咳逆倚息,不得卧。妇人吐涎沫。

【推荐处方】干姜10.0克细辛10.0克五味子10.0克桂枝10.0克生甘草10.0克白芍10.0克炙麻黄10.0克姜半夏10.0克以水1100毫升,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分钟,取汤液300毫升,分2-3次温服。

【方证提要】咳喘、痰鸣,痰液、涕多而清稀如水,口干不渴者。

【适用人群】面色多青灰色,绝少面红光亮着。鼻涕、痰液水样,量多,口不干渴者,畏寒。舌苔白湿润,舌面水滑,口内清涎多。

【现代应用】1.以痰液清稀为特征的咳喘,如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

2.以鼻涕眼泪清稀量多为表现的疾病,如花粉证、过敏性鼻炎、病毒性结膜炎、泪囊炎。

十一.真武汤

真武汤为经典中水气病的用方,也是经典的温阳利水方,适用于以精神萎靡、畏寒肢冷、脉沉细无力、浮肿为特征的疾病。

【经典配方】茯苓芍药生姜各三两。切白术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伤寒论》

【经典方证】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僻地者。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呕者。

【推荐处方】茯苓20.0克白芍或赤芍20.0克生姜15.0克或干姜10.0克白术15.0克制附子15.0-30.0克以水1500毫升,先煎煮附子30分钟,再放入其他药物,煮沸后再煎煮40分钟后,得汤药300毫升,分2-3次温服。

【方证提要】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僻地者;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自下利者。

【适用人群】体型中等,面色黄或苍白,无光泽,反应迟钝,或浮肿貌。有肢体震颤,步态不稳,甚至无法站立。主述以头晕、心悸、乏力、多汗。脉沉细,舌胖大苔滑。大多患有脑心肾疾病、消化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疾病,重要脏器功能常有损害。中老年人多见。

【现代应用】1.以虚脱为表现的疾病,如休克、心衰、低血压、发汗过多等。

2.以眩晕、震颤为表现的疾病,如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共济失调等。

3.以浮肿、体腔积液为表现的疾病,如慢性肾病、肝硬化腹水、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4.以功能低下为特征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更年期腹泻、更年期疲劳、更年期失眠等。

5.以腹泻为表现的疾病,如更年期腹泻、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肠炎、结核性胸膜炎、慢性阑尾炎、慢性盆腔炎等。

十二.四逆汤

四逆汤为经典治疗霍乱病的急救方,也是经典的回阳救逆剂,适用于以下利清谷、四肢厥冷、脉微欲绝为特征的急危重症。

【经典配方】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伤寒论》

【经典配方】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少阴病,脉沉者。少阴病......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

【推荐处方】制附子15.0-30.0克炙甘草10.0克干姜10.0克以水1100毫升,先煎煮附子30-60分钟,再入他药,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40分钟,取汤液300毫升,分2-3次温服。

【方证提要】脉微欲绝、四肢厥冷而恶寒、下利清谷不止,腹胀满者。

【适用人群】面色多晦暗、苍白或暗黄,精神萎靡,面带倦容,目睛无神,眼泡易浮肿,唇色黯淡干枯;肌肉松软,按之无力,皮肤多干燥,缺乏光泽。舌质淡胖而暗,多有齿痕,舌苔白厚,或黑润,或白滑;脉弱无力。平时畏寒喜暖,四肢常冷,尤其下半身为著,易疲倦,好静恶动。大便常稀溏不成形,小便清长,口不干渴或渴不多饮或喜热饮等。

【适用疾病】1.各种休克,如失血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等。

2.心功能不全或衰竭者。

3.肾功能不全,如慢性肾炎、尿毒症。

4.肝功能不全,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

5.腹泻不止导致脉沉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