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毒舌研报丨为了不能忘却的记念

 SHP周 2018-08-21


为了不能忘却的记念

今年是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爆发10周年。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不应该忘却这次事件。如今齐齐鲁已为人父,更能体味十年前当事父母的愤怒与无助。人到中年,时常会感受到作为一个具体的人的局限性,感受到内心的无常;种种的缺点和错误,有时真是难以改正和避免,懦弱如我,就选择放自己一马;但像这类错误,如果已经发生了,我们就必须避免它第二次发生,否则我们难称为人。

 

本栏的纪念方式,就是写一下乳业股吧。我们选了招商证券董广阳团队的《中国乳业的下一个十年:从研究框架到投资实务》,以这篇提纲,再加入董老师的其他几篇研报。真感兴趣的朋友,一定要自己逐字读一下《十年》这篇。


吃的喝的,怎么成为火的?

食品饮料生意单有一个路数,这是一个产品属性决定的行业。

 

大家都知道,星巴克品牌好,大众认知中的形象比较时尚、偏高端,所以坪效(单位面积创造的营业收入)是极高的,但是你很可能想不到,周黑鸭的坪效几乎与星巴克一样。

 

——如果你统计一下你家周边的小龙虾店,你会发现,这些店的坪效几倍于星巴克。

 

这是为什么呢?

 

董广阳团队将周黑鸭这类产品的特征总结为辣、肉、甜、嚼四个字。这个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内啡肽的分泌。定位为“上瘾品”

盯着这个图片看3秒钟:1,2,3……你有没有生理方面的反应?

 

而白酒,则是酒桌文化和面子文化驱动的一种特殊商品,中国人的购买经常超过现实的消费能力。定位为“社交品”

 

绿箭是全国最牛的快消品铺货商,是绿箭口香糖——可有可无的产品,硬是做到让大家没事来一个尝尝,或者超市结账时随手拿一瓶。定位为“鸡肋品”

 

调味品,则定位为“必需品”

 

董广阳的框架中,以高粘性、高复购率和价格不敏感三个标准来衡量,社交品>上瘾品>必需品>鸡肋品。

所以,今后我们看吃的喝的,就可以套在这个四级框架中,当然,并非鸡肋品一定做不好,绿箭就是例外,只是说级别越高相对而言可靠性越高。

 

——他并没有指出牛奶的产品属性,我个人判断,应该位于“必需品”(或略低于)这一级。套用对调味品的分析,此级产品通常要求产品品质和稳定性,价格敏感度较低,对于家庭消费而言,高毛利高费率。


三条线索抓住20年奥义

乳业前面20年发展可以用三条线索来拎:1.产品。2.渠道。3.品牌。这三条渠道梳理清楚,你就可以一步到位,出门跟人侃行业了。

 

1. 产品。核心点在“低温VS常温”。在伊利和蒙牛崛起之前,光明是当时全国最大的乳品公司。此时的乳企和水泥倒是酷似,有运输半径的约束。所以,当时的乳企走向全国非常困难。直到利乐神器的出现,常温奶终于摆脱了冷链和保质期约束,飞向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董广阳的总结是“销售半径决定体量空间”,诚哉斯言。光明在2000年放弃进入常温领域,这导致拱手送出了业界老大的宝座。下图可见低温奶战略的失误:

当然,光明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所以在近年这次“白奶-酸奶”的消费升级中,光明率先推出了莫斯利安——这是一款常温型酸奶,而伊利和蒙牛则是后发。

 

所以,从产品的角度来说,固然“白奶-酸奶”的产品升级也值得一说,但“低温VS常温”的产品结构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因为“销售半径决定体量空间”,这个经验也可以用于其他食品饮料。

上图给我们的启发是,你可以看出伊利蒙牛在白奶之外,为何大量在乳酸饮料布局,也是同样的半径法则决定;另外,上图也说明,光明的常温型酸奶产品,是多大的创新。


2. 渠道。渠道是个织网的故事。此处可以先对比一下伊利(深度分销模式)和蒙牛(大经销商模式)。我们都知道,蒙牛是一家“先有市场后有工厂”的乳企,足以说明其销售策略的追赶型模式。在对大经销商的倚重中,发展前期公司投入的销售费用相对低,有利于迅速开拓市场,但问题在于,经销商随企业做大后,与企业的议价能力也随之提高,动力和效率都会降低。相比之下,深度分销模式的终端掌控力相对强,渠道下沉更顺利,但前期对费用、管理的要求高,推进速度相对慢。

 

——我觉得伊利和蒙牛的两种模式,都是理性选择。您觉得呢?当然,从长期视角看,伊利模式的长跑动能可能更充足。为什么呢?

 

一是伊利模式完成布局后,费用率会大幅下降,这是由乳企对渠道的掌控力决定的。二是目前中国的乳业市场,正在经历一二线与三四线城市差距的弥合进程,在这个过程中,伊利模式的下沉速度和质量显然更强(当然,线上销售还是一个变数)。

上图引自中信证券戴佳娴的研报《乳业思考:需求回暖为哪般?》。可以看到销售增速的结构性变化,和两大乳企的相对变化。

 

3. 品牌。与其他大众消费品行业一样,乳业也是一个讲究爆款产品的行业。老的如蒙牛的“特仑苏”,近的如伊利的“安慕希”。这块就不多说了。关于后者,董广阳的评论是“跑出来的安慕希”。我们可以看看三家常温酸奶的广告投放情况:

上图可见,算得上一线节目的是红框中的三档(极限挑战虽然也是大制作,但是个人感觉话题度还是稍逊一筹),其中安慕希赞助的两档都可算是现象级的节目。加上渠道的配合,下图是三大常温酸奶的销量情况,安慕希后发先至:


乳业的下一个10年

接下来说说行业格局。根据董广阳的总结,之前20年,中国乳业的格局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销售。在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前的1999-2008年,行业属于市场为王阶段。2. 产能。2008年到2016年,是奶源为王阶段。3. 整合。2016年到现在,则进入全产业链布局,龙头企业的份额收割阶段。

董广阳团队预计,2020年伊利蒙牛市占率将提升至70%,行业格局进一步优化,并向龙头企业集中:

未来十年会如何呢?董广阳团队认为:

 

1.行业增速将恢复至大个位数。2.高端新品将推动价格提升。3.低温奶消费拐点出现,将上量,但常温奶还是主角。4.酸奶将引领液态奶增速,打开2000亿的市场。5.渠道下沉得力的乳企更有优势。6.行业“双子星”的良好格局,将令费用率进一步下降。

 

董老师附送了一个分析乳企ROE的核心因素:

他放了这张图,箭头是我加的,认为可以对应的变化,但是除此之外我没找到特别明确的对应关系,谁看明白了,可以教教我:

最后,附送我师傅郑日的一句心水:

 

“乳业消费升级不是线性的。”

“其实可能是跳跃式的。”

“比如出境游,以前都不去,后来突然都去了。”

“三四线城市消费高品质奶,不再消费白奶,也是跳跃的。”

 

她说,对于牛奶的消费升级,不要线性外推。

 

希望我们永远喝着安全的牛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