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没有摄影,只有摄影师。 最近我在看《艺术的故事》,对里面 “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这句话感触颇深。 因为摄影也是艺术中的一种,尽管我们可以把它分为相机摄影、手机摄影,或是风光摄影、人像摄影,但归根结底还是一个个摄影师的个人风格构成了摄影这件事(没有风格的摄影师除外)。 所以, 如果你想学会摄影,除了技术, 更重要的是学会成为一个摄影师, 至少是像摄影师那样去思考和行动。 接下来就是基于这个理念的我的一些想法,供你参考。放轻松,摄影师其实都很单纯的。 当有人跟我抱怨说手机拍不好,或是没时间出去玩拍大片,再或者因为少带了某样装备而没法怎样去拍时,我通常会不客气的拿自己的手机摄影作品拍过去打 TA 脸。 因为对摄影师来说,重要的是行动和结果,而不是给自己找一堆借口。摄影师是行动派,是用行动解决问题的专家。 比如下面这个场景,上周我去上海出差时,看到了一个很不错的场景: 蓝天白云加建筑,多数人都会觉得这张照片挺好看的。 但喜欢摄影的人恐怕觉得还不够,他们想看的,可能会是下面这样的作品: 显然,这是一个典型的慢速快门作品,按说,你要用到相机、三脚架、快门线、ND 滤镜…… 然而,上周我出差来到这个地方时,上面那些我都没有。 那么,我有什么呢?我翻了翻书包,找到了下面这些: 就地取材让手机拍出慢门作品的装备 一台手机,里面装着拍慢速快门用的 App(稍后会讲到)。 一个糖盒,可以把手机垫起来,让摄像头倾斜朝上,起到三脚架的作用。 一幅耳机,通过上面的音量键,可以控制手机进行拍摄,起到快门线,减少震动的作用(反正这个角度手指也碰不到屏幕)。 至于 ND 滤镜,其实手机拍慢门并不需要,因为我可以通过苹果系统的 App:NightCap相机 或安卓系统上的 Camera FV-5 来进行慢门拍摄。当然我更推荐前者,因为画质更好。 NightCap相机拍摄界面 你需要先设置可以使用耳机线控制快门才好 选择 NightCap相机 中的长曝光模式或亮光轨迹模式皆可,由于我个人更喜欢白云拉成丝的效果,所以选的是后者。 看似凑合事儿的随手装备,最终让我得到了下面这样的作品: 所以这里说的凑合事儿不是妥协,而是相反的,利用好手边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 当然,如果我带了我的中画幅,会拍得更好。但在没有专业设备,又想拍下美好画面的时候,停止抱怨和叹息,多想想解决方案吧。 还记得《疯狂动物城》里的 Flash 哥吗?想象一下和他聊天的情景,是不是觉得会超考验你的耐心? 是的,对于职业摄影师而言,在拍摄前,与拍摄后,就都需要一些耐心。 比如周末时,我路过一个地下通道,看到一个弹吉他的街头女艺人,嗓音优美。 但场景很乱,于是我就在那里多等了一会儿,尝试着把场景变得更有规律: 于是就有了下面这张照片,画面中几乎所有人都与弹唱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与她没有遮挡,没有重叠,就像特意安排好的: 这当然需要耐心,但更大的耐心是在拍到一张自己觉得还不错的照片之后,我还有耐心再拍一张 “备胎”。 所谓 “备胎” ,不是说不好,而是刚好相反,我想再拍一张与之前完全不同感觉的照片 —— 空无一人的地下通道里,只有那个弹吉他的 lady 。 怎么拍呢? Flash 哥告诉我们:当然是耐心等。 你看,其实也就等了那么一小会儿,就等到了最终令我满意的画面: 两张照片我都很喜欢,因为前者交代了环境,有对比,后者则更像是人物本身的描写。 你可能也会更喜欢其中某一张,但别忘了,之所以能让我们在这里去挑选,原因恰恰是多拍了一些,有充足的挑选余地。 千万不要让你的照片变成 “有或无” 的判断题,而是要变成 “好与更好” 的选择题。 因此,保持耐心,多拍一些很重要。 提到摄影师,可能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误会:他们要经常对着电脑修片,颈椎肯定不太好! 呵呵,开玩笑,出门左转的修图师们才那样(开个玩笑啦,修图师大哥大姐表打我),我们玩儿摄影的拍照的时候,可是很注意锻炼颈椎的。 因为有时候好看的风景不在你的眼前,而是在头顶: 上图也是我在出差时拍到的,日落时分,夕阳的光线照到一幢建筑顶层形成的优美曲线。 不抬头,不把手机举过头顶怎么能行? 当然, 颈椎虽然好,但摄影师的裤腿儿通常不那么干净,因为同样有些拍摄角度,需要蹲下、跪下、趴下,甚至是躺下…… 比如单膝跪地拍猫主子: 对这张照片而言,你可能会更加关注它使用了双摄手机上的虚化模拟功能,获得了浅景深效果。 但实际上,只有蹲下来,让手机贴近地面,才能获得这样自然的视角和能被虚化出光斑的背景,这一点是站着拍所不能实现的。 所以观察下摄影师的裤子,很多都是牛仔裤,因为不显脏,不容易破。 除了颈椎和裤腿儿, 摄影师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喜欢走路。当然,这并不是为了省钱,而是因为只有走路时,才能在想停的时候停,想移动的时候移动。 所以一双舒服的好鞋很重要 为此我们可以逛很多店花很多钱(误) 比如下面这个场景,是我上周在上海去地铁站路上看见的——远处的上海中心和近处工地上的吊车似乎有些关联,但显然还不够明显。 接下来你要做的不是感叹一声 “角度不好” 或 “没有长焦” ,而是应该向左走两步,然后把手机举过工地的铁门,就能看到下面这样吊车的钢缆,刚好吊起高楼的错位视觉效果: 当然啦,由于本🐰个子还不够高,所以还是拍到了一点铁门,不过没关系,后期剪裁一下,再调个色,就成了最终的作品: 你真的需要什么昂贵的器材吗? 其实你最需要的不过是多走几步。 看完了上面几点习惯,其实还有一条最重要的——不要介意别人看你的目光。
如果你被周围人的目光所干扰,可能就会错失最佳的拍摄机会。别忘了你是为自己摄影,而不是别人。 你的摄影也是以最终作品来说话,所以,别让别人干扰你作品的表现力。 摄影师的10个特征(下) 篇幅所限,还有 5 个特征 我将在本周三(也就是明晚) 在摄影笔记群的公开课里讲 更多的作品案例,更透彻的分析 让你更了解摄影,获得更多启发 听课方式: 1 加入 摄影笔记订阅号 2 在摄影笔记订阅号里回复:学习 3 仔细阅读弹出图片上的三大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