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忠于大明朝的卢象升, 其结局就是崇祯皇帝的缩影, 从失望到绝望

 李隆基美容院 2018-08-21

时间到了1639年,革职待罪的大明朝兵部侍郎卢象升率领少量部队与清军激战,寡不敌众,被包围于巨鹿贾庄。而不远处,皇帝派来的监军高起潜,却对两人的昔日恩怨耿耿于怀,令大军不许出兵营救,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主帅战死。国家生死存亡之秋,军队的统帅还以个人恩怨公报私仇,可见崇祯皇帝的命运,早就注定的了。

卢象升是江苏宜兴县人,进士出身,本是一介书生,缘何会走上战场呢?原来这和明朝的军队管理制度有关。明朝时,武将一般只负责行军打战,而协调军队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主持战役谋划,都由朝廷特派的文官担任,比如各地的镇守使或统帅,都由文官担任。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明军事统帅,如于谦、王守仁、胡宗宪、孙承宗、袁崇焕等人,无一不是进士文官出身。

大明朝以文官担任军队统帅,相比较清军的武将统帅已经吃亏不少。但这还不算最坑人的,皇帝为了防止军队统帅造反,还指派亲信太监来担任监军一职,监视军队统帅作战,并随时向皇帝报告。古来已有“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一说,而大明皇帝派监军,正是杜绝违抗命令的行为发生。甚至在战时,监军的权力竟然比统帅还大,你说这战还怎么打?

卢象升以一介书生之身,北敌清军努尔哈赤、多尔衮,南战高迎祥、李自成,舍生忘死,尽心尽力,方才为大明朝延续了几年国祚。只可惜因为监军高起潜的公报私仇,将大明朝起死回生的希望断送得干干净净。

卢象升结怨与高起潜,起因是在对清军的作战思维上的分歧。卢象升主战,高起潜主和,关键的问题是崇祯皇帝从内心里也想以清军讲和,这样,双方的矛盾就变得尖锐起来。以崇祯皇帝的角度来看,和清军及李自成两面开战显然是极不明智的。故结束对清军的作战集中力量来镇压李自成,不失一个务实的策略。问题是卢象升认为清军对大明朝的威胁远大于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不同意讲和。双方僵持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是因为清军的主动进攻而让主和之争无疾而终。但是卢象升的固执违背了崇祯皇帝的意思,也无形中得罪了皇帝的亲信太监高起潜,为日后的杀身之祸带来了伏笔。

巨鹿贾庄之战,主帅卢象升被包围,监军高起潜手握数万关宁铁骑,距离贾庄50华里,如想救援,2个小时就可以赶到战场。结果呢,高起潜宁愿让卢象升战死,都不愿意他活着回来。战后,另一个主和派人物杨嗣昌怕卢象升没死,回来找他们算账,竟然派三批人其探听虚实,最后确认卢象升战死后,如负重释的说:“这回议和可成了”。难怪清军入关后,听说卢象升的事情,感叹道:“大明不灭,天理难容!”

从崇祯皇帝对卢象升战死以后的处理方式就可以看出来,虽然朝廷对卢象升的身后事进行了大肆包装和宣传,但见死不救的高起潜一点处分都没有,继续当他的提督太监。如此颠倒是非,难怪在大明朝即将覆没的紧要关头,手握重兵的吴三桂和左良玉都以没有粮饷拒绝出兵勤王。道理很简单,缺兵少粮难以战胜对手,而即使侥幸打了胜战,结果也会被薄情寡恩的崇祯皇帝处斩。故意崇祯皇帝的下场就和卢象升一样,卢象升的结局就是崇祯皇帝的缩影,部下就是见死不救,让你在失望到绝望的穷途末路上思考自己失败的人生,下场很凄惨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