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功能医学基础理论——神经递质功能简介与失衡(上)---<功能医学医生>专业分享

 rwm1110 2018-08-21


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在神经突触传递信息中担当“信使”的特定化学物质,随着神经生物学的发展,陆续在神经系统中发现了大量神经活性物质。神经递质影响人的情绪和认知功能。


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后立即与相应的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产生突触去极化电位或超极化电位,导致突触后神经兴奋性升高或降低。


神经递质的作用可通过两个途径中止:

1. 再回收抑制,即通过突触前载体的作用将突触间隙中多余的神经递质回收至突触前神经元并贮存于囊泡。


2. 酶解,如以多巴胺(DA)为例,它经由位于线粒体的单胺氧化酶(MAO)和位于细胞质的儿茶酚胺邻位甲基转移酶(COMT)的作用被代谢和失活。


精神障碍是美国和加拿大15-44岁残疾的主要原因,其病因和病理生理学不是单一因素,是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和环境,因人而异。


生物信息转递(见图1):生物信号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离子通道等,传递到细胞内,通过作用于细胞内第二信使,激活蛋白激酶途径,作用于细胞核,将生物信息转导到细胞核,影响转录因子,最终影响蛋白的表达。



图1神经递质生物信息转递

中枢神经系统的脂质平衡:

细胞膜受体是由脂质双层和球状蛋白组成的嵌合在细胞膜的结构,细胞膜脂质占总脑质量的50%以上。


磷脂是脑膜脂质的主要组分,磷脂由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组成,包括n-6系列和n-3系列。


脑内磷脂的功能:

> 构成细胞稳态
> 形成细胞外和细胞内之间半透性屏障
> 提供膜相关蛋白(如G蛋白)的基质
> 在信号传导中起关键作用


脑内磷脂包括:

> 磷脂酰胆碱
> 磷脂酰丝氨酸
> 磷脂酰肌醇
> 磷脂酰乙醇胺

Omega 3脂肪酸抗抑郁的潜在机制:

> 下调与抑郁有关的炎症介导物,包括IL-1和IL-6

> 下调下丘脑促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并增加血浆去甲
    肾上腺素(NE)
> 增加多巴胺和血清素受体结合
>增强转甲状腺素蛋白将甲状腺转移至脑

DHA在神经传递中作用:

> 通过影响受体对特异性配体的亲和力来调节神经传递

> 通过减弱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介导的钠和钙电流
   降低皮质兴奋过度
> 降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
> 缺乏时减少皮层血清素和多巴胺结合


由于DHA可经由血脑屏障进入脑细胞,而同是属不饱和脂肪酸的EPA及次亚麻油酸却无法通过血脑屏障被脑吸收,因此足量DHA可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花生四烯酸在神经元脂质膜中含量高,磷脂酶的激活导致花生四烯酸的释放和兴奋性神经传递的增加,过量的花生四烯酸通过增强NMDA神经传递在大脑中具有有害作用。花生四烯酸有神经毒性效应:阻断谷氨酸重摄取,增强NMDA受体介导的神经毒性,是内源性GABA结合抑制剂;刺激CRF介导的皮质醇释放。


中枢神经系统内脂肪酸平衡:DHA对神经传递净效应是抑制作用:减少神经元中的NMDA和钙内流,超极化;花生四烯酸对神经传递净效应是兴奋性的:增强NMDA,增强钙流入,去极化。因此Omega 6/3比例升高与抑郁的严重程度有关。


磷脂降解:游离的脂肪酸通过磷脂酶A2(PLA2)从磷脂中释放出来,PLA2在花生四烯酸从细胞膜上磷脂酰胆碱释放过程中有重要作用,PLA2活性增加与中风风险增加有关,磷脂酶C(PLC)降解磷脂酰肌醇为三磷酸肌醇、蛋白激酶和钙。鱼油和胆碱是磷脂降解抑制剂。

大脑的能量代谢:

大脑产生能量的99%用来支持中枢神经系统内在的活动,支持大脑工作的大部分能量来自氧化磷酸化,葡萄糖(糖)完全“燃烧”(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氧化磷酸化发生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且仅在其中发生。增加线粒体供能的非药物成分:乙酰-L-肉碱、α硫辛酸、辅酶Q10等。


血脑屏障:血脑屏障是指脑毛细血管壁与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的血浆与脑细胞之间的屏障和由脉络丛形成的血浆和脑脊液之间的屏障,这些屏障能够阻止某些物质(多半是有害的)由血液进入脑组织。这种结构可使脑组织少受甚至不受循环血液中有害物质的损害,从而保持脑组织内环境的基本稳定,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正常生理状态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引起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的病理生理性因素:

> 物理损伤 - 头部受伤

> 星形胶质细胞产生的因子
   o 谷氨酸
   o 衰老
   o 高血压
   o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o 白介素β(IL-β)
> 感染
   o 血小板活化因子
> 自由基

神经系统神经递质分类:

> 兴奋性:

   o 肾上腺素
   o 去甲肾上腺素
   o 多巴胺
   o 组胺
   o 谷氨酸
   o 苯乙胺(PEA)
> 抑制性
   o GABA
   o 血清素
   o 牛磺酸
   o 甘氨酸


未完待续,下期请继续关注:《功能医学基础理论——神经递质与行为的关系(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