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省经济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全省各地市和省级有关部门,总结提炼了26条经济体制重点领域改革典型经验,将在全省复制推广。我市“诸暨市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承诺制’改革”“绍兴市农村闲置农房激活机制创新”“柯桥区行政审批中介评估联合服务和网上竞价机制”“新昌县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机制”4条改革典型经验被纳入推广之列。今天起,本报对绍兴这4条改革典型经验陆续进行报道,以飨读者。 近段时间,浙江工业大学袁巨龙教授团队一直在新昌奔忙——为建设浙江工业大学新昌研究院做最后的准备。今后,该研究院将成为新昌轴承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后者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这是新昌县深化产学研合作的一个缩影。 去年,新昌列入浙江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在全省率先开展产学研综合体制改革试点,积极深化“企业出题、院校解题、政府助题”的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促进企业需求与高校院所科研成果有机对接、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衔接。 “通过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新昌吸引了一大批高校研究生与导师团队,有效补齐了人才短板,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特别是在大企业的带动下,中小企业的创新热情有效迸发,形成了大中小企业共同创新的生态体系。”新昌县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 全球技术新昌用 浙江大学教授陈志荣是最早“走进”新昌的专家之一,去年,他还获得了新昌产学研好专家称号。 据介绍,近两年来,新昌企业与浙江大学的技术合作项目有72项,合作金额超过1亿元。与浙大的合作中,新和成成为最大赢家:5年内2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6年被评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企业。 新昌的产学研合作不仅局限于新和成、三花集团、新昌制药等当地龙头企业,在广大科研力量相对薄弱的中小企业,紧密合作现象也很普遍。 浙江捷昌线性驱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2000年,是一家专业从事电动推杆、升降立柱、电动办公桌、电动病床电机等线性驱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浙江大学教授王健的技术支持下,捷昌的电动推杆产品凭借专利在欧洲取得了不小的市场份额,成为行业标准《直流电动推杆》的主要起草单位。 圆珠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圆珠笔笔头上那个控制出水的“圆珠”,却一直依赖进口。康健精密不锈钢有限公司与中国计量大学刘亚丕团队联合研发,攻克了“圆珠”的技术难题。 企业有技术需求,高校团队来“解题”,在新昌已经成为常态。据介绍,目前,新昌企业与国内外100多家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规上企业与高校的合作率达到了90%,实现了“全球技术新昌用”。 高校资源聚山城 在新昌的产学研合作中,企业成为最大赢家。同时,高校研究生团队到企业生产一线做实验、搞研究,既提高了他们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破解了大学研究生团队缺课题项目、缺研究经费、缺工程类实验室等难题。 据介绍,新昌对参与产学研合作的研究生配备企业导师,由企业导师进行传帮带,有力提升了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同时,研究生导师定期到企业,帮助指导研发工作,也带动了企业技术员的成长和业务能力的提升。 如康立科技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开展合作,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2名在读博士作为主要研发人员,参与康立科技的重大科技项目,杭电还派出4名导师作为科技指导员,定期到康立科技指导技术员研发工作,康立科技也选送4名技术骨干到杭电就读研究生。通过这种双向互动的培养模式,既解决了企业人才短缺难题,也解决了高校缺实验室的问题,实现了高校与企业的共赢。 就在今年,新昌和浙江理工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共建新昌研究生培养基地。目前,浙江理工大学已经完成30名研究生招录工作,这些学生在学校完成一年的理论学习后,将走进新昌企业完成两年实践课程,实践课按照新昌企业实际需求而定。“接下去,我们还将与其他高校合作,建立研究生园,引进、集聚高校资源,助推新昌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新昌县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创新生态共打造 2016年,浙江理工大学机械学院院长胡旭东辞去工作,带领研究生与导师团队全身心地投入与新昌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与新昌80多家纺机和轴承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开发新产品。 胡旭东是纺织机械行业的资深教授,与新昌的企业已经保持了10年以上的深度合作。 “新昌县政府推进科技创新的理念很明确,企业对科技的渴望和需求更为强烈,整体氛围很好。”胡旭东谈及和新昌合作的初衷时表示。 事实上,在产学研合作中,新昌县委、县政府始终围绕校企需求,强化制度供给,营造良好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精准助力“企业出题、高校解题”。 就在去年,新昌建立完善了县领导联系高校和研究生团队制度,15支县处级领导联系组每季度一次对接高校,每月一次联系在新研究生团队,上门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吸引高校团队参与新昌企业的协同创新,新昌还设立了专项基金,对产学研合作项目按照合作金额的30%给予补助。对到新昌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的在读研究生给予生活补助;对在新昌设立研究生培养基地的,每年给予不少于200万元的运行经费,并给予研究生专项资金。 同时,新昌积极引导企业采取股权激励、科技项目销售分成、项目制奖励、一次性创新重奖、荣誉激励等多种创新激励机制,为参与新昌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研究生团队、研究生导师设立了专门奖项。 绍报新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俞颖颖 通讯员 吕建刚 编辑:徐钦 审核:张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