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很多中医粉的学习方式可能是错的

 为什么73 2018-08-22

很多中医粉的学习方式可能是错的

原创: 厚朴新媒体 厚朴中医 今天

在厚朴三年制的某期开学一个多月时,有一天一个老师拿给我一篇某同学写的文章,问我能不能用。我读完告诉他很抱歉不能用,他问我为什么,我说这篇文章通篇都在复述老师的观点,亦步亦趋,不越雷池半步,并无半点自己的思考体会。作为刚刚在厚朴就读的学生,他可能还不知道咱们老师最牛的地方在哪里。


他说:那你总结一下,咱们老师最牛的地方在哪里?


我说,咱们老师提出的关于水果、牛奶、喝水等观点,还有广播上讲的《黄帝内经》和《饮食滋味》课里面那么多精辟的观点,还有他临床运用的医术,全都是来源于科班教育吗?


非也。


老师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说以前有一次他搬家,请一个同学来帮忙。这位同学帮忙搬完家之后,很有感触地说:徐文兵要是出不来,天理难容!因为他家连厕所里都是书。


刻苦学习,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还不是最重要的。


我认为对于一个中医人来说,刻苦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独立思考,并把思考的结果用临床实践来检验。古往今来,那么多中医典籍,那么多或相似或相左的观点,没有独立思考和与其相应的临床实践,仅靠努力学,是绝不可能成为一个好医生的


进一步想,老师办学为的不是把固化的知识复制粘贴给学生,而是培养真正有临床治疗能力的人。中医不比数理化,它的研究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不同人,以及一个人的不同时间,状态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所谓以人为本,知常达变,单纯去机械复制是没有前途的。


其实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


所以,学,只是第一步。独立思考,跟自己的实践相结合,而不是机械复制,才是学医之道。


这其中,最难的,莫过于独立思考。尤其对于很多中医粉来说,更是如此。很多人从不同渠道学了很多中医知识,但大多未经独立思考,实践之后,好了不知道怎么好的,无效也不知道为什么无效,这些知识也就很难真正属于自己。


说到独立思考,跟大家聊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因为现在新媒体在做徐老师所著的《字里藏医》的音频版,所以我们也有机会把这本书认认真真地读了很多遍。如果只是学了这些字的意思,作为跟别人聊天的谈资,那就真的可惜了这本书。


读这本书,最大的体会有两点:1,这些字看似是文学范畴,其实跟临床结合之紧密,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2,通过阅读,能够清晰体会到,老师为什么能弄懂这些字,通过哪些方法去弄懂了这些字,还有弄懂这些字有什么临床意义,这才是凌驾于这本书的表面内容之上的东西。


听起来感觉有点假大空?好吧,举两个具体例子。


我自己在学医的过程中,有这样一个体会:中医也好,传统文化也好,想入门,第一个要跨越的门槛,就是物质层面。中医和传统文化,不仅讲物质,更讲物质层面以上的「精气神」。


在《自序》和《腠理》两篇文章中,通过对足少阴肾经的一个穴位「太溪」的「溪」字的探究,一步步推出「谿」和「谷」的关系,并引导出中医更高层次的概念:「有」和「无」——


字里藏医



针灸腧穴中肾经的原穴叫做「太溪」,我一直搞不明白什么叫「一条大的小河」,后来查阅繁体字的古书,才知道溪是「谿」的简化字,而「谿」是山谷的意思,比谷略浅略窄。《素问》上说「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谿」,说的是肌肉接近的地方的气象。合谷穴肌肉丰厚隆盛,故曰「谷」。太谿在脚踝内侧,肌肉浅薄,故名「谿」。

——《自序》


字里藏医



道家和中医全面看待事物,既看到有也看到无,既看到实也看到虚。比如两座大山是实,是有,而两座山之间的谷,就是虚,就是无。离开了实体,虚空不存在;光看到实体,不研究虚空,则无法全面反映客观实际。


如果把细胞比做山的话,腠就如同两山之间的山谷,理就是多个山谷连接成的沟壑。腠理肥,则间隙小;腠理疏,则间隙大。

——《腠理》


那么,懂得这些道理,有什么具体作用吗?不仅有,而且作用巨大。比如穴位,我们一般人都在死记硬背,其实,每个穴位,都有自己的气象,这些穴位共同构成了一个气象万千的人体,请看——


字里藏医



中医针灸经络的三百六十一穴位,都依其气象而命名,突起的叫做腧、陵、丘、墟、突,凹陷的叫做穴、井、沟、谷、谿,回流的叫做渊,平静的叫做池,波澜壮阔的叫做泽、海,生动活泼的叫做泉。如此这般,不一而足。

——《腠理》


读到这里,有没有一种豁然开朗、拨云见日的感觉?


再看一个例子。


我们不同的人,看待事物的角度区别非常大。比如一部《红楼梦》,红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民俗专家、艺术家等等,各有自己的角度。那么,一个中医,会怎么读呢?我们来看《怔忡》一文——


字里藏医



《红楼梦》第七十九回中宝玉把诗改成「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以至于「黛玉听了,忡然变色,心中虽有无限的狐疑,外面却不肯露出」。这个「忡然」就是突然心跳加速、气血上涌的样子,以至于脸色大变。言者无意,听者有心。本来黛玉就是个敏感多疑的主儿,加上这番话语的刺激,心情、心神不被触动才怪。

——《怔忡》


这篇文章不仅对「怔忡」这两个字在医学方面的含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讲解,还以小说人物为例进行分析。感慨一句,很多人觉得《字里藏医》晦涩难懂,其实深入进去,就会发现里面有很多好玩的、通俗的地方,把看似深奥的道理,变得平易近人。


很多人读过《红楼梦》,尝试一下以医学角度读,也许会有很多新的发现。


在这些详尽的描述分析之后,书中还引用《神农本草经》、《伤寒论》等著作,提出了针、药方面非常具体的解决方案——


字里藏医



在调理其情志的同时,必须用针药养护、安定心神。比如人参能「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茯神能利水,解除心脏负担,治疗心悸,使心神得伏藏。琥珀能安魂定魄。炙甘草汤能治疗「心动悸,脉结代」。以艾灸关元、神阙回神,针刺神门、曲泽调整心律,也不失为有效的方法。

——《怔忡》


类似的例子,在《字里藏医》中俯首皆是。


我们都知道《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那么思而不习呢?《字里藏医》给出了这样一条学医之路,通过刻苦学习,通过独立思考,进而以临床实践去检验。


中学老师讲散文的时候说过,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窃以为,通过这本书学到这些字,乃是「,而学到一条路径,并推广到整个学习中医的层面,才是「


我们大家都是在中医道路上一起学习的同道中人,望与各位读者共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