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嘉先生“八面锋”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18-08-22
文档介绍:永嘉先生“八面锋”-历史论文
永嘉先生“八面锋”
随着“永嘉学派”兴起和《八面锋》流行,永嘉子弟在考场上所向披靡。南宋一朝,永嘉一隅,居然出了五百多名进士
文| 李冬君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长期研究宋史,对经济史、文化史有独到的见解,著有《载舟覆舟:中国古代治乱经济史考察》《孔子圣化与儒者革命》《文化的江山:重读中国史》等
“八面受敌”,本是苏轼的读书法,叫作“每次作一意求之”。以读史为例,分列治道、人物、地理、官制、兵法、财货诸目,如“八面受敌”,分别研读,恰似“八面出锋”,各个击破。苏轼也就那么一说,而永嘉人便真的去做了。这一做,便做出了一种新文体——“永嘉体”。那是一种与科举考试有关的文体,是为应试准备的。当时,应试之文,称为“时文”;应试之学,为“时学”;应试即“时务”。
“永嘉先生”,以一部应试宝典《八面锋》,而成为“圣之时者”,所谓“识时务”。
永嘉文体
《八面锋》未署作者姓名,仅称“永嘉先生”,那时,永嘉学派的陈傅良和叶适,被人称为“永嘉先生”,有人就认为,此为傅良所撰,或曰叶氏为之,《四库提要》里就是这么说的。或曰,此乃应试书,专言时务,用于揣摩考题、预拟程式以及应试作答等,其本意非欲著书,故未署名。然而,该书名乃南宋孝宗钦定,对臣下而言,可谓荣耀,何必回避?
本来,书已署名为“永嘉先生”,我们就称它为“永嘉先生”好了,既然“永嘉先生”公认为陈傅良和叶适二人的尊称,我们就认定这书出自他们及其门人之手,应大致不错。因此,所谓“永嘉先生”作,我们就当它是永嘉学派的产物好了。可“八面锋”一说,非始于孝宗赐名,之前已有米芾以“八面出锋”言书法,孝宗借“八面出锋”来回应苏轼。有皇上赐名,《八面锋》就成了应试指南,超越学派和地域的局限,从一隅之地进入太学,从学派性的“永嘉体”转化为朝廷版的“乾淳体”,普及化为通用文本,而八面开张了。
所谓“乾淳”,即南宋孝宗年号“乾道”和“淳熙”的简称,乾淳时期,可以说是南宋最好的时期,不仅政治上宽松,学术上亦宽容,值得一提的,便是“永嘉学派”的兴起。赐名《八面锋》,署名“永嘉先生”,标志着永嘉学派出现,孝宗皇帝不经意地接生了永嘉学派,他用了苏轼的治学方式和文体样式来接生,在“永嘉体”上,打下了蜀学的烙印。孝宗御书欧阳修的《苏轼文集序》,又赐了《八面锋》的书名,此举,既指明了文体运动的方向,又提出了政治录用的大纲,非以道学二程,而以自由化的苏轼,做了士人榜样。
随着“永嘉学派”兴起和《八面锋》流行,永嘉子弟在考场上所向披靡。南宋一朝,永嘉一隅,居然出了五百多名进士,这当然要算一个奇迹,以至于当时就有人攻击——“场屋之权,尽归三温人”。“场屋”指考场,“三温人”指陈傅良、徐谊、叶适。攻击者说他们***——“预说试题,阴通私书”,还说他们开***——“所谓状元、省元与两优释褐者,若非其亲故,即是其徒”,更说他们的不良文风主导了考场——“有叶适《进卷》、陈傅良《待遇集》,士人传用其文,每用即效”。致使《进卷》《待遇集》书版被毁,而《八面锋》还在流行。本来,永嘉先生是为了救朱熹,而受到了牵连,遭此厄运,不料,朱熹却说,毁了《进卷》《待遇集》是一件好事。
制度新学
论永嘉学派,《四库全书总目》卷十六亦云:永嘉之学遂别为一家。
永嘉学派,总而言之,由开创者薛季宣以“制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