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人兄弟之十七:袁绍与袁术

 铁血老枪 2018-08-22

名人兄弟间之十七:

称雄一时难成大器的兄弟

      ——袁绍与袁术

 

                         

 

    读《三国演义》,可以发现在这部书的前半部分,有一对兄弟极其活跃,他们割据一方,势力极为强大,即使是曹操刘备与江东孙氏都无法与之相比,但是这对兄弟志大才疏,不会用人,最终渐渐衰败,无所成就。这对兄弟就是历史有名的袁绍与袁术。

    袁氏兄弟是东汉时期汝南汝阳人,也就是现在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人。史书上说在袁绍兄弟出生之前,他们袁家已是“四世三公”,家世极其显赫,在当地在全国都是大有名头的。袁绍的高祖父袁安曾任大司徒,袁安的二儿子袁敞当过司空;大儿子袁京虽为蜀君太守,但袁京之子袁汤官至太尉,袁汤三子袁逢,也就是袁绍袁术的父亲也当过司空,袁绍袁术的叔父袁隗是司徒。

     由此可见,袁家是最典型的官宦之家,在专制社会里生在这样家庭里的男孩,只要不是十足的傻瓜,长大后一般都可弄个一官半职干干,别说是官四代官五代,即使是官二代那也不会混到当农夫的地步。袁绍在家里虽是老大,可他的母亲是一个二奶级别的女人,而弟弟袁术却是袁逢正妻所生,这样以来在家庭里,袁绍虽为哥哥,可地位反倒不如弟弟袁术。袁术也恰恰利用他的所谓“正宗”身份,看不起哥哥,这也是后来兄弟俩不和,以至于最终闹翻的一个重要原因。

 

                        

 

     袁绍,字本初,自小就长得很是英俊威武,尽管不是正妻所生,但很得父亲与叔父的喜爱。20岁那年,因为家世的关系,袁绍已当上了濮阳县的县长,在地方上小有名气,其工作表现与人际关系的处理也受到人们的称赞。可不久,他母亲去世了,按照老辈子的规矩他要回家奔丧守孝。母亲的丧事办完不久,他父亲也病世了,这样袁绍就一直守在家里,暂不想再出来任事。守在老家的袁绍对天下大事仍十分关注,他还利用家庭的关系与有钱的条件,结交一些著名的人物,对朝廷里的事情也了如指掌。这个时候的他,显现出要做大事的雄心来,但一直隐忍了6年。他在等待时机,等待一个可以出山而有所作为的机会。

     当时东汉的朝廷大权为宦官把持,他们打击以太学生为代表的一批“党人”,对官僚士大夫也进行迫害,政治是一片黑暗的局面。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袁绍加紧活动,联洛党人张邈、何颙、许攸等,还与曹操结为朋友,欲共谋大事,把宦官铲除。袁绍的活动引起宦官的高度警惕,中常寺赵忠就曾说:袁本初抬高身价,不应朝廷辟召,专养亡命徒,他到底想干什么?对此袁绍的叔叔袁陴闻知后大是惊恐,他警告侄子:你这样做是想败坏我们的袁家!但当时一腔热血、年轻有为的袁绍不为所动,仍坚持自己的想法,只不过是斗争的手法变得更为隐密一些。

      公元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后,朝廷对党人的打压也放松了,袁绍应朝中大臣何进之请到了中央政府,被任命为中军校尉,曹操为典军校尉,各掌一定的兵力。但当时的宦官在朝中仍有很大的势力,军事大权掌握在宦官头子蹇硕手中,就连何进也要听其指挥。汉灵帝死前,关于两个儿子刘辩与刘协究竟立哪个为接班人就存有争议,后还是立太子刘辩为帝,袁绍的叔叔袁陴与大将军何进辅政。在此关头,袁绍曾建议何进杀尽所有的宦官,以除后患,可何进征求他妹妹何太后意见时,太皇竟表示不同意,何进犹豫不决,错失良机,反被宦官设计杀死。袁此时感到时机到来,他率兵攻打皇宫,矛头直指宦官。袁绍与其叔叔假传圣旨,下令斩杀宦官。张让等宦官见大势不妙,挟少帝刘辩与陈留王刘协外逃。袁绍趁机杀进宫中,处死二千多宦官,一些没有长胡子的假宦官也在这场灾难中未能幸免。

     何进死了,宦官的势力被削弱了,可地方上的军阀董卓却突然兴起,他将少帝与刘协全都控制在手中,不久就废掉刘辩,立刘协为帝,操控着中央政府的大权。董卓的暴行引起人们的愤怒,各地有兵权的大小割据势力又将矛头对准董卓。由于袁绍此前在清除宦官的斗争中有了名声,各地军阀就拥戴他为讨董联军的总司令,他成了十八路大军的盟主,刹那间感到自己不可一世了。

       可是讨董卓的联军,都是一些乌合之众,参与者各怀鬼胎,并不齐心协力,致使最后不欢而散,也没有对董卓构成真正的威胁,袁绍这个总司令也是有名无实,难以调动各路兵马,他看情势不对,转而退居冀州,成为雄霸那里的真正地头蛇。在冀州时,袁绍打败了另一个重要的军阀公孙瓒,其势力一时为各地诸侯侧目。袁本人也大有“安抚天下,舍我其谁也”之雄心。

 

                   

 

     然而,袁绍不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他的谋士沮授劝告他要及早把汉献帝刘协迎来,把皇帝控制在自己手中,其他的事情就好办了,并告诉他:“如果我们不先下手,一定会有人抢在前头。取胜在于不失时机,成功在于敏捷神速,希望将军考虑。”但是袁绍终于没有采纳沮授的意见,以致失去了一个极好的机会。而曹操却毫不犹豫地抓住这个机会,当汉献帝回到故都洛阳,曹操力排众议,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八月,亲自到洛阳朝见献帝。他借口洛阳残破不堪,粮食奇缺,把汉献帝转移到许昌,在许昌建立新都城,从而把献帝控制在自己的手中。所以,从这一点上看,袁绍远不如曹操,最后他败在曹的手中,也就不足为怪了。

     在占据冀州后不久, 袁绍很快兼并幽、青、并三州,拥有几十万军队。随着实力的增强,他的野心也开始膨胀,不把朝廷放在眼中,上贡的次数也渐渐减少,而且还有自己称帝的想法,只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他才没有公开行事。

     也就在袁绍的势力达到顶峰之时,他开始走下坡路,这也完全符合物极必反之规律。公元200年,在官渡之战中,本来综合势力占绝对优势的袁绍,因为自大而不听部下的意见,最终被曹操打败。当时袁的谋士、那个敢于说真话,又有眼光的田丰,在战前给袁提出正确的建议,可袁始终不听。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元月,刘备杀徐州刺史车胄,背叛曹操,策应袁绍。曹操为消弭后患,领兵攻打刘备。此时,田丰对袁绍说:“曹操东击刘备,一时不容易罢兵,明公如能举兵袭击他的后方,一定可以一往而胜。”但袁绍却充耳不闻,田丰气冲冲地退了出来,边走边用拐杖狠狠敲着地面,说:“完了,没有希望了!千载难逢的时机失掉了,可惜啊!”袁绍听说以后,恼羞成怒,从此疏远田丰。

     待曹操击败刘备,还军官渡之后,袁绍才匆忙决定出兵,忠心耿耿的田丰不接受上次的教训,仍提出自己的意见,他认为战机已失,不能现在应战。他再次进谏说:“曹操既然打败了刘备,现在许都不再是空虚的了。而且曹操善于用兵,变化无常,兵众虽少,也不能等闲视之,所以不如作持久之计。将军据有山河之固,拥有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选拔精锐,分为奇兵,速速打击敌人势力薄弱的地区。他救右则击左,救左则击右,使敌人疲于奔命,百姓不得安居乐业。这样,我方还没疲劳,敌方已经困乏,不出三年,可以安坐而战胜它。如今放弃必胜的策略,以一战决定成败,倘若不能如愿,悔之晚矣!”袁绍不仅不听田丰的劝告,而且积前后之怨,以扰乱军心的罪名,把田丰拘押起来。

     后来袁绍被曹操打败,垂头丧气回来,有人曾对田丰说:主公回来肯定会放了你,因为此战证明你的建议是正确的。可对袁绍有深刻了解的田丰却说:如果是打了胜仗,他会放了我,可现在败了,我必死无疑。田丰的判断是正确的,袁绍心胸狭窄,怕田丰笑话他,回来果然就将田丰杀死。一个不能容人的人,一个听不进别人意见的人,一个刚愎自用的人,怎么可能干出一翻真正轰烈的大事呢?

     官渡之战败后,袁绍又退回冀州,虽然势力大不如前,可还能收拾周边一些小的割据力量。但是被曹操打败的阴影一直笼罩在他的心头,让他郁闷至极,不久生了一场大病,总是咳嗽不止,经常性吐血,2002年,也就是官渡大战后两年,一代枭雄袁绍终于病死。据说他在河北一带的德政还不错,老百姓对他还很有感情,他死后的消息传出,当地的百姓就如同自己的亲人去世一样难过,不少人都出来为他洒泪送行。

    袁绍死后,其子袁谭、袁尚争权相攻,被曹操各个击破。建安十年(公元205年),袁谭被杀,袁尚与二兄袁熙逃亡辽西乌丸。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定乌丸,袁尚、袁熙败走辽东,被公孙康所杀。至此,袁绍这一支算是彻底完结,退出了历史舞台。

 

                      

 

     那么,袁绍的弟弟袁术又是一种怎样的情况呢?前面说过,这个袁术因为他的妈妈是袁逢的正妻,而哥哥袁绍是小老婆所生,故自小就表现出他是嫡出而哥哥是庶出的感觉来。哥哥沾了祖上的光,飞黄腾达,他袁术也并非草包一个,他有更大的野心,也有自己的处事本事,也拥有自己的军队与地盘,与他哥哥不相上下。《后汉书·袁术传》说袁术:“少以侠气闻,数与诸公子飞鹰走狗,后颇折节。举孝廉,累迁至河南尹、虎贲中郎将

。”

      他曾得到董卓的赏识,提拔他为后将军,可董卓名声太臭,袁术不敢跟从他,就从都城逃了出来避难,后来也参加了反董的联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讨伐董卓时,袁术负责押送粮草。因妒才而不发给孙坚粮草,使得孙坚被华雄击败。但孙坚及时调整了军队,最终大败华雄。191年,袁术让孙坚去攻打刘表,孙坚从之,但最终孙坚被黄祖射死在襄阳城前。袁术就收养了孙坚的长子孙策,目的是为了得到玉玺。据说当年孙坚打到皇宫里,趁机把玉玺得到。而谁拥有这玩意儿,谁似乎就有了当皇帝的资本。袁术的野心比他哥哥还大,早就想自己当皇帝,为了得到玉玺,他极力拉拢孙策,并提出用兵马交换的条件。后来孙策感到守着个玉玺也不能使他的势力增强,于是就用玉玺换来了袁术的兵马,用这些兵马,孙策一举平定江东,奠定了后来东吴的基础。

    而不知天高地厚的袁术得到玉玺后立即宣布称帝,这就引起天下众多军阀的不满。曹操、刘备、吕布、孙策四路人马杀向寿春城,大败袁术。袁术逃往汝南,继续作他的空头皇帝。后来,在汝南郡坐吃山空,袁术只得北上投奔哥哥袁绍。不想在半路途中被向曹操借兵的刘备击溃。逃到寿春后,袁术找人要蜂蜜,却又找不到,袁术大叫道:“袁术至于如此吗?”遂吐血身亡。他的死法与其兄基本一样,可能这兄弟二人都患相同的病,不是肝上的病就是肺上的病,或者是心脏病?说不准。

     袁绍与袁术兄弟之间的争斗由来已久,小时的相互不信任、瞧不起对方是个根子,及至各自拥兵自重后,虽也有过联系与合作的时候,然那样的时候很暂短,而且即使是在合作时,如讨董卓的过程中,也是彼此不融洽。在袁绍占据冀州后,在围绕着立哪位刘姓皇族成员为帝这个问题上,兄弟两人观点完全不同。袁绍开始想立刘虞为帝,可袁术始终有自己的小算盘,他是想自己取刘氏而代之,故不同意其兄的意见;后来,袁绍与公孙瓒相对,袁术却与公孙瓒结盟,这样兄弟之间又打了起来。当时跟随袁绍的人多,而追从袁术的人少,袁术大怒道:那些人宁可跟着家奴,也不跟随我袁术。这里的“家奴”就是指他哥哥袁绍。之后袁术又写信给公孙瓒,说袁绍不是袁氏子孙。兄弟俩的矛盾也就自然加深,到了袁术临死前的199年,在走投无路时才想起了他哥哥或许还可以帮助自己,可没想到还未见到其兄就又被打得大败,吐血而死。他比其兄早死了三年。

 

         

 

   从总体上看,袁绍虽也是一个无能之辈,可比袁术要稍好一点,他至少一度占据的地盘比袁术大,在河北一带统治时期对百姓也还不错,而袁术除了野心比他哥哥大外,再什么也不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论道:“袁术无毫芒之功,纤介之善,而猖狂于时,妄自尊立,固义夫之所扼腕,人鬼之所同疾。虽复恭俭节用,而犹必覆亡不暇。”“袁术奢淫放肆,荣不终己,自取之也。”

      同样是陈寿对袁绍的评价也不高:“袁绍咸有威容、器观,知名当世。绍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至于后嗣颠蹙,社稷倾覆,非不幸也。昔项羽背范增之谋,以丧其王业;绍之杀田丰,乃甚於羽远矣。”

        曾是袁绍的部下与朋友的一代雄杰曹操的评价更为准确:“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曹操甚至这样评论道: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可见,在曹孟德眼中他袁绍真是无足为道也!

      从袁氏兄弟的命运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家世条件好,固然可以让你有较好的发展基础,但最终能否做出一番成功的大事,还要靠自身的努力。有没有远见卓识,有没有政治与军事谋略,会不会用人,这是开创事业的最最重要的因素,而家庭的影响不会管你一辈子。记住陈胜的话是重要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