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握住这一点,癌症一点都不可怕!

 昵称30640555 2018-08-22

在西医的描述里,癌症就是不治之症。可我们都知道,整体决定局部是大自然规律,对人体来说,癌细胞往往只是整体无限小的一部分,若大的一个整体怎么可能管不住局部?显然,癌症并非不治之症,只是西医本身的无能才造成的,当然,也有医生的一些渲染,因为这样宣传之后,医生们就有了一个治死人不用承担任何责任的挣大钱之法,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生意了!


治病必求于本,西医之所以治癌无能,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对癌症的病因判断错了。不懂病因,当然治疗起来就是瞎治,甚至是南辕北辙,把本能够治好的病越治越重。这不是虚言,而是无数实践证明的事实,比如,用西医治癌的患者远不如保守疗法活得时间长,治还不如不治。可怜无数癌症患者,倾家荡产,却换来死得更快的结果。


那么癌症的真正病因是什么呢?要正确认识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用中医思维。《内经》上说得好: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在这里,癌症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主不明的病,即身体的领导不知道下面的组织谁好谁坏,还把癌细胞当成是好同志,优先供应它血液,这才使癌症变得无药可治。


西医一直想当然地把大脑当成是人体的中心。可懂点哲学的人都知道,大脑虽然高高在上,但它绝对只是整体的一部分,它应该服从于整体,而不是凌驾在整体之上。人体真正的中心是以心脏为核心的脏腑系统,它通过血液的不对称供应控制着全身,也包括大脑中意识的产生,大脑在这里只是按照整体的意志对来自全身的信息优胜劣汰的一个容器。


表面上人都是一样的,但在事实上,每一个人一出生都有某种体质上的偏性,这种偏性就体现在血液对各组织的不对称供应之上,这是每一个人的先天病因,显然,血液总是优先供应某一组织,其组织细胞就会功能亢进,组织总是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其组织细胞就会功能低下。不过,这并不会造成明显的疾病,只有这种偏性在环境力量的支持下达到一定程度,细胞才会出现病变,癌症在这里就是一种组织细胞的功能亢进症。


环境力量在这里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变化,一种是社会变化,自然变化的影响就是六淫,社会变化的影响就是七情。很多人发现,在癌症病人身上,都有一种被称为”癌性格“的致病因素,如:孤僻、抑郁、多疑、好生闷气、沉默寡言、狭隘嫉妒、易躁易怒、忍耐力差等不良情绪,其实,这种“癌性格”是体质偏性的另一种表现,它体现在大脑中的信息优胜劣汰中,会让血液总是优先支持某一类信息,使人出现某种意识上的偏性,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性格。


显然,癌症就是身体的某一类组织总是优先得到血液的供应,使它功能亢进,加上后天的自然因素或社会因素的影响,使它功能亢进过度,从而产生了细胞癌变。既然明白了癌症的病因,就知道癌症为什么难治了,是我们的身体无法控制血液对癌细胞的优先供应,你补的营养越多,癌细胞发展速度越快,因为身体把营养都优先给了癌细胞。


要想控制癌症,有效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抑制血液对癌细胞的优先供应。影响血液分配的因素是什么,它其实就是以心脏为核心的脏腑系统,在这里,五脏六腑就是人体的董事会,心就是董事长,它通过血液的不对称供应控制着全身,也包括大脑中意识的产生。我们只有通过调理五脏六腑的功能,才能够平衡血液对各组织的供应。如果我们能够真的做到让血液不再优先供应癌细胞,而让它优先供应那些衰弱的组织,如此一来,癌症就可以得到有效地治疗。


西医为什么治不好癌症,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它舍本求末,本来细胞癌变是整体的管理出了问题,而不是细胞的问题,而西医却把治疗的重点瞄准细胞,结果癌细胞被杀死了,大量正常细胞也被杀伤或致残,整体的管理更乱了,这不是有效治癌,而是致人于死地做法。


可笑的是,现代人明明知道西医治不好癌症,还让人死得更快,却偏偏用西医去治,结果花光了一生的积蓄,受尽了痛苦的折磨,却落得死得更快的事实。目前治好癌症的只有中医一途,当然,目前的中医水平参差不齐,能真正治愈者不多,但远比西医要强得多。与其选择西医死路一条,不如破釜沉舟选择中医,这样就有治好的希望。真的希望癌症患者不要执迷不悟了!



推荐旧书:《哲学家眼中的人体科学》

《哲学家眼中的人体科学》是第一本从系统科学角度来认识中医、气功以及特异功能的专著。此系统科学非西方的系统科学,而是在中国气一元论基础上重建的系统科学,用它不仅能够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也可以使中医走向科学化,如果你想学好中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此书就是你最好的选择之一。


如果谁有意购买,可以在下面赞赏30元(含快递费),留言收件人、地址、手机就可以三四日内送书上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