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洛宁涧口乡东村塬明朝重臣赵翥墓地初探

 大美洛宁 2020-07-21

在洛宁县涧口乡洪崖村西的东村塬有一座高高的大土堆,在村民眼中它神秘莫测,一直觉得那是一座值得敬畏的所在。这样一座体格庞大的墓冢,它的主人到底是谁?又有谁在上百年后能享受到如此的礼敬? 据明史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攻下金陵,征召儒学之士每日讲论经史和治国之道。甲辰年(1604年)三月,命令中书省(当时的中央决策机构,类似于现在的国务院)说:“现在疆土一天天扩大,文臣武将并用。

从今以后有能够上书陈言、阐发宣扬治国之道、军事谋略出众的,参军以及都督府都把名字上报。希望下发主管部门,宣布这个旨意。” 随后,州县地方官带上财礼到四方访求散遗的贤才以及英武勇敢胸怀谋略、通晓天文的才士,并各赐白银而遣送他们。当时中外大小官吏都可以推举,下至仓、库、司、局等杂流,也要他们推举文学才干之士。那些被举荐而来的人,又命令他们转相推荐。因此山林岩穴之士、茅屋穷居之人,个个都获得向朝廷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从平民升为大官的数也敷不尽,儒士贤人赵翥(zhù)就是从家中征召出来作尚书的。

赵翥,河南洛阳洛宁县老城南人,明朝工部尚书,以学问品行著称。从训导被举荐贤良,升任赞善大夫(陪太子读书的闲职,类似于现在的办公室主任之类),之后再当工部尚书(古代中央六部吏、兵、户、礼、刑、工之一,掌管全国屯田、水利、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官办工业等,工部尚书为其长)。其请奏规定明朝每年制造军器数量等,以及制定藩王王宫等制度。洪武十二年,改为刑部尚书,后辞职回乡。

人但凡到了中年,经历了风风雨雨的洗礼,便对人生有了些许感悟,也时常会缅怀和感恩先祖的恩惠。若要穷究其根,很多人家却无谱牒记载或无实物佐证。8月19日,赵氏后人赵焕彩、赵江林及赵洛宜去了趟涧口乡洪崖村西的东村原,拜谒赵翥墓。站在青冢顶上,举目四望,实实在在能感受到它历史的厚重,那种厚重让人不自觉地凝神屏息,仿佛两千余年的过去就在那里,似触手可及,可是深望凝视又遥不可及。

该墓冢(zhǒng)为一黄土堆,墓高2丈余长,直经有10余丈,上面长的全是枣刺。原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程卫东十多年前曾专门去考察过此墓冢。他问过五、六个老人,都直接说是赵翥墓,还说曾经有村民在耕地时还犁出过有气味的彩色石柱,后怕中毒全埋进去了。沟东是在礼锁阁老墓,传说是二郎神撒了一泡尿生成的。

村中90岁的老杨告诉他们此冢子堆是用土打墙建筑起来的,最高时有四、五丈。所在的地块平坦,有十余亩大自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人们开荒种地、拉土垫屋,使得墓冢一天天小了下来。墓冢在地块中间偏北,虽小了,可它身上的故事却被一代代的人们口口相传下来——

上面关于墓冢的说法说到底没有硬梆梆的史料记载或物证?说起来终究没啥底气。可这么一个大冢子又实实在在存在了很久很久,又确确实实威武高大了很久很久,它又在百姓的口中传了很久很久。

墓主人到底是谁?谜底也许深埋于地下。据说,这个墓冢可没少遭盗贼的觊觎,听说盗贼曾经没探出究竟,盗墓贼因恐惧而中途缩手终没得逞……这也更增添了它的神秘性。

还有一说赵翥墓在奎楼村(永宁城东南)。不管墓主人是谁,他定是一位大人物,造坟建冢可不能来半点马虎。在那缺少机械的年代,当时又是怎样筑就如此小山般的高度呢?只知道村内年老的村民,守护着墓冢。在向后人和外人讲述东村的历史时,他们的脸上往往也会绽放出自豪的笑容。

坐拥独特地理环境的东村,不知在建设新农村的今天,是否也会以环境建设为基础,以文化建设为灵魂,以创意乡村为主题,提升乡村振兴品味,再现它真正的历史文化名村的古韵新风?(洛宁城事/雷冰)

洛宁城事媒体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