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四节气是命理学的基础

 天之易起名 2018-08-22
荐

二十四节气是命理学的基础

转载2018-06-19 09:25:33
标签:星座运势

文/杨清华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的祖先对于天地对于自然的了解和探索,展现出甚深智慧!二十四节气就是我们的祖先,在探索天地自然变化规律的经历中,依据劳作、气候、植被以及天、地、人等等的变化而确定下来、依据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运行关系而研究出来的。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一首很简单民谚,记录了这二十四节气的顺序和内容: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一句包含了一个季节、六个节与气,这样计算的历法才是我国真正的农历。而以月亮的盈亏圆缺计算的历法正确的应该称之为“阴历”(例如大年初一、五月端午、八月十五等等)。于是我们的身边实际上是存在着三种历法的,那就是国际通用的“阳历”、以月亮的运行轨迹而确定的“阴历”以及以二十四节气为基础的“农历”,而命理学是以农历为计算基础的,这一点朋友们一定要搞清楚。因此在测算八字时,无论是阴历还是阳历,我们都要将之换算为以农历为基准的天干地支纪年方式。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掌握和了解这些宝贵的文化传承,下面和大家详细的说一说这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这一句说的是春季的六个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春代表着春天的开始,从命理学而言,交了立春之后,就进入一个新的年份了,我们最为熟悉的生肖年份,其实应该是以立春为界,而并非传统的大年初一,这一点朋友们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搞错了自己的生肖。

在命理学中常说到的春三月,又是怎么计算的呢?

立春开始,至惊蛰时止,为农历一月,也就是寅月;

惊蛰开始,至清明时止,为农历二月,也就是卯月;

清明开始,至立夏时止,为农历三月,也就是辰月。

春天是五行中木当令的季节,因此八字中五行喜木或用神为木的朋友,在这个季节往往运势不错,而八字忌木的朋友,就要受到压制或冲动,运势低沉不振,或者易出现极端之情绪或遇到不利之事。

夏满芒夏暑相连——这一句说的是夏季的六个节气,分别是: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从立夏这一天起,就标志着夏天的到来,进入了夏三月。在命理学中常说到的夏三月,又是怎么计算的呢?

立夏开始,至芒种时止,为农历四月,也就是巳月;

芒种开始,至小暑时止,为农历五月,也就是午月;

小暑开始,至立秋时止,为农历六月,也就是未月。

明天就是夏至,是午月中的一个节气。夏天是五行中火当令的季节,因此八字中五行喜火或用神为火的朋友,在这个季节往往运势不错,而八字忌火的朋友,就要受到压制或容易冲动,运势低沉不振,或者易出现极端之情绪或遇到不利之事。

秋处露秋寒霜降——这一句说的是秋季的六个节气,分别是: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从立秋这一天起,就标志着秋天的到来,进入了秋三月。在命理学中常说到的秋三月,又是怎么计算的呢?

立秋开始,至白露时止,为农历七月,也就是申月;

白露开始,至寒露时止,为农历八月,也就是酉月;

寒露开始,至立冬时止,为农历九月,也就是戌月。

秋天是五行中金当令的季节,因此八字中五行喜金或用神为金的朋友,在这个季节往往运势不错,而八字忌金的朋友,就要受到压制或冲动,运势低沉不振,或者易出现极端之情绪或遇到不利之事。

冬雪雪冬小大寒——这一句说的是冬季的六个节气,分别是: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从立冬这一天起,就标志着冬天的到来,进入了冬三月。在命理学中常说到的冬三月,又是怎么计算的呢?

立冬开始,至大雪时止,为农历十月,也就是亥月;

大雪开始,至小寒时止,为农历十一月,也就是子月;

小寒开始,至下一年的立春止,为农历十二月,也就是丑月。

冬天是五行中水当令的季节,因此八字中五行喜水或用神为水的朋友,在这个季节往往运势不错,而八字忌水的朋友,就要受到压制或冲动,运势低沉不振,或者易出现极端之情绪或遇到不利之事。

以上,我们通过这首民谚,了解了二十四节气,也了解了命理学中月份的划分和四季的划分,有的朋友会问,我们只看到了五行之中的木、火、金、水,那土呢?辰、未、戌、丑,也就是每个季节的最后一个月份,就是属土了,“土”在两个季节之间,所以一般比较复杂一些,当然如果要深研这个道理,就很专业了,大家大致了解一下就可以。

二十四节气,看似一个简单的时令的标志,其实蕴含着天地运行的规律,彰显了季节的交替、时令的转换、五行的变化等等天地的密码信息,这些对于命理学的研究是根本和基础,朋友们熟悉了这些,可以比照自己的经历,例如在哪个季节自己身心愉悦、办事顺利,哪个季节情绪不好、事事遇阻,逐渐就了解自己的发展规律,其实这也就反应出了你自己的五行喜忌,从而逐渐了解如何去趋吉避凶。

最后杨老师想和朋友们说一句: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于事物的发展规律的探索是颇有成果的,希望朋友们更多的了解和掌握这些老祖宗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将这些财富一代代传承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