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龟幼苗饲养环境布置干货分享

 火陨2018 2018-08-22

陆龟的饲养环境一直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捣鼓环境也是很多龟友的爱好,过程亦能得到很多的乐趣。


环境的重要性

一个合适的环境对于饲养幼体甚至亚成体陆龟来说尤为重要,不少新手龟友环境还没布置,就蒙查查地把龟接回家,这样容易导致运输综合症恶化


以及一些治疗调理期间的龟若置于完全错误的饲养环境内,将使龟的代谢系统,活动状态,病后开食等带来负面的影响。


应龟友要求,发一个新手饲养陆龟幼苗的环境布置的文章,让刚接触陆龟的朋友对环境的设计有个大概的方向,同时也建议在调试好环境后,对新到的龟龟做一系列观察后再将龟放入饲养!



苏/星/豹为例,其幼体对环境的要求相差不大。


 切忌盲目揣测参照原生地数据 

有些龟友对照数据饲养,认为沙漠陆龟就应该生活在比较干燥的环境,将幼龟甚至刚出壳的豹龟苗置于20%~30%的湿度饲养,加上高温烘烤,不仅会导致龟慢性脱水,隆背,呼吸道粘膜受抵抗力低下等等,还可能导致肾脏功能减弱甚至衰竭,影响VD3,钙等营养的吸收,甚至多种机体重要的代谢,这是看不见的隐形杀手,等饲主发现时往往龟苗以及腹甲发软发黑!


对于易结石的苏卡达、星龟等龟种在冬天加温时也应该避免将陶瓷灯过近的使用烘烤龟苗,会导致脱水,隆背以及增加患上膀胱结石的风险!





首先了解一下各种现在国内主流的加热器材!


 太阳灯 

顾名思义,就是一款模仿太阳光的灯具,可提供有效UVA+UVB照射,帮助陆龟转化VD3及钙质。

和普通的日灯功能并不同!

对于长期无法晒到自然光的陆龟来说,这是有必备的灯具!


 陶瓷加热灯 

点:产热量高,加热速度快,

缺点:加热时湿度流失迅速,以及热空气会向上飘走,导致饲养箱温度不均匀等情况,可配一个电脑小风扇导流即可平均温度,但湿度会进一步下降。



 空调加热灯 

优点:加热迅速,超静音,温度均匀。

缺点:加热能效没陶瓷灯好。

饲养箱大的话需要多加1~2个。



 碳纤维加热片 

加热迅速,温度均匀,使用方法多变,

可倒置于饲养箱顶上,可侧面使用,可箱底使用。

只要脑洞大开,总有新发现!


 温控器 

使用双路双控的温控,可分别控制两个加热器材,也可以设置降温模式,就算箱内只需要控制单路加温器材,还有另一路可以设置降温模式配合降温器材设置温度警戒线,

在自动化运行的时候有安全保障,避免环境突变或者器材失控导致温度过高中暑,脱水,甚至火灾。



 垫材 


关于底材,为保证良好的湿度和温度缓冲饲养苗子我较为喜欢使用土养。

不仅保温和保湿性能好,在环境突变不稳定时还可挖在土壤中获得缓冲的时间。


图为龟友使用日本自然的思考森林土的环境


脑脑猪养殖场的龟苗现也全用日本自然的思考森林土为垫材


垫材土亦可选用灭菌过的泥炭土、椰土、腐叶土、赤玉土等各种植用的土壤,但应注意PH值不应过高或者过低,以及确保没有农药和化肥成份。


饲养爱乱吃东西的个体时,底材应避免难以消化的颗粒和较长的纤维(如玉米粒,石头颗粒和劣质椰土里的椰丝等等)避免造成肠道梗阻。


PS:以下文字为之前撰写的,当时以椰土为例,在花市买的椰土坑的不行,丝太多,大家应该选择丝少而且颗粒较细的使用!!!


此为品质较差的椰土,应尽量避免采用


国内较为普遍都使用玻璃槽,但我喜欢用防水帆布,可以选用耐高温的防水帆布。

优点:可塑性强,方便打理,定期清理或者晒洗土壤时从箱子四周将帆布拉起后把土壤倒去晒洗,纱网虑干后装回继续使用,方便快捷,不像玻璃槽重而且易碎,较大的饲养箱使用不实际。



 饲养箱的大小选择 

无论幼体还是亚成体,都不建议使用太小的饲养箱,小空间不仅空气质量差,还不能很好的布局,龟的活动也很受抑制。

市面那种50、60CM的标箱只能勉强养1~2只苗子或者恒温观察病龟。

箱子过于窄小无法做太复杂的布局,购置饲养箱时还是应该长远考虑。

一般买小箱子的龟友在短期内更换的。


龟箱的长宽应至少120CM*50CM,高度应该有50~60CM,根据国内住房条件来说提供以上大小的饲养条件应该不算太难。



 饲养环境的布置 

如果现有较小的箱子,

而且室内温度不低于8度的龟友,

在养10公分左右的个体时,可以桥接一段开放式散养的区域。



在箱口挂上空调帘以保证箱内温度。



在这样的桥接方式时应注意不要从边上爬出饲养箱,还有坡的角度,不要太过于陡峭,

以免一些龟背比较扁平的龟翻车后无法自行回翻导致被暴晒的危险。


一般来说能直接在地面上圈出一个散养范围会比较好,但在冬天或温度比较低的时候,体质不是非常好的龟建议还是圈在太阳灯有效的热辐射范围内。



 半开放式饲养环境 

对于没有木质饲养箱的龟友,可以选用比较宽敞的整理箱,在底部使用碳纤维加热垫搭配温控,用一些空间搭配泡沫板等保温材料制作简易的半开放式饲养环境。


加热垫连温控探头放置于窝内土壤表面,外面的探头仅是监控灯下温度。


并在洞口挂上一片空调帘

室内只要没有冷风吹袭,室温10度左右时,窝内温度可以轻易达到我们需求的温度,

而窝内温度并不总是强调达到30摄氏度。


如果是较为健康的个体,将窝内温度恒定值稍低于日间太阳灯下温度时,可以利用陆龟对温度的需求,控制它把大多数时间用在灯下取暖晒背消化食物,相信这一点很多有经验的饲主观察的到!


注意:

此环境不适用于健康状态不稳定或亚健康的个体;使用半开放式饲养时应注意龟在关闭太阳灯的期间出来容易着凉,所以在太阳灯关闭后,应让饲养环境充分黑暗,让龟在窝里休息,如果使用自动化运行,最好搭配饲主的作息时间,在定时太阳灯关闭的同时,时控开启一根色温2700K色温的光管模仿日落并在30分钟后关闭。




龟友可能会疑问,龟是否会自主回窝睡觉?

其实这跟环境的布置息息相关,大多数陆龟都会在日落之前找到躲避或安全的角落后休息。

所以环境中不应有多余的躲避和角落,让恒温的窝作为它唯一的选择。


窝外的角落尽可能的圆滑掉,不要有直角落,

尤其是苏卡达和赫曼这些陆龟尤其喜欢挖墙角,还可能导致翻车;

一旦环境布置到位,日夜生物钟良好,多数龟会在降温之前或刚开始降温时回到窝内休息。


刚开始可能需要操心一下(太阳下山时抓回去)

不过一旦它经历了有规律的昼夜温湿度变化后,多数陆龟都能适应这样的生活方式。

幼龟苗也不外如是,况且幼龟除了进食的时候,其他多数时间都会待在躲避内享受高湿度避免脱水。



 大型封闭式饲养箱 

可以复数饲养陆龟幼苗和亚成体的大型饲养箱,有着良好的空气循环;

可布置多样化的造景和灯具,有足够的空间给陆龟活动,觅食,饮水,生活习性自然。


脑脑猪是如何布置自己的大龟箱?

可用耐高温的保温反射膜铺底


在龟窝部分放置碳纤维加热片,放置时应该注意平整,不要重叠或弯曲压迫。


然后铺上防水帆布,将各角落折叠固定好。


有条件的龟友建议多配一个温控或带有探头的温度计放置在防水材料下方监控加热垫表面的温度。



铺上底材(一定不要选择这么坑爹质量的椰土啊!)

并且选用合适的躲避作为恒温窝,在不稳定的环境中躲避不是摆设或者造景。

如果饲养箱内24小时都能恒温恒湿那该饲养箱本身就相当于躲避,即可不必再放什么躲避给它。



恒温窝应具有良好的保温和保湿性能,我个人较为喜欢使用泡沫箱,易获取,可塑性高,就算买的话也便宜。



在窝的内外四周缠上胶带,以防止龟扣挖时泡沫掉落误食,并且留好一定的口子让空气流通。


装上空调帘,把恒温窝嵌入土里,并让洞口稍低于地平面。


画个示意图理解一下恒温窝的运作。

刚开始运行时土壤温度可能会比较低,这里的土入窝前可以加一点热水温一下即可解决,运行稳定后,窝内和这个部位土的温度都非常稳定,热量下降极为缓慢,加热垫很久才会开一次。


把加热垫连接的温控探头固定于土壤表面1公分左右处,稳定前土壤温度会比空气温度高上几度,稳定后土壤和空气温度相差仅在2摄氏度以内。

恒温躲避窝基本完成,开始捣鼓外环境。



环境中可以植入一些自己种的盆栽植物,定期浇水时可以流入附近的土壤提高湿度,但应注意不能有农药或者化肥!

在箱内种植一些植物不仅可以净化空气,提高湿度,还可以美化环境饲主观赏性大大提高。


营造一些黄土高坡,以提高龟觅食的时候探索的欲望和活动状态。


水源应该尽量选择宽而浅的水盆内嵌于土壤中。

PS:饲养幼龟切忌使用高口水盆,避免小龟翻车淹死等悲剧!


放置的位置应该在环境的边缘,龟多数都会绕着饲养箱边缘行走,放在此处以便龟接触水源饮用。

有些陆龟,尤其是刚到新环境的陆龟在泡澡时较为紧迫不肯饮水,可以使用此方法,一些以瓷砖为底材的龟友在碰到这种情况时,也可以在龟将要前往的地表倒上水源,龟自然路过时会放松地饮用。


水源应该及时更换清理以免滋生病菌传染疾病


喂食地点选择太阳灯下,尽可能的多让龟晒晒。

喂食的时候要放置一片过渡带(可以是网格,食盆,瓷砖片等等),避免过多的杂质带入食物被误食。


进食中的龟龟(添加了脑脑猪自制草粉)



大环境加热主要由日间的太阳灯提供


气温较低时可以搭配陶瓷灯+空调灯或电脑风扇,可将温度平均到箱子每个角落。


不使用土养的龟友如果湿度较低时,可以在陶瓷灯下放一桶水并使用吸水的工具将水汽挥发出来,龟如果健康而且个体已经适应环境,也可以不用太过操心,毕竟还有温度较为稳定的恒温窝。

但健康状态不清楚或者亚健康的个体大环境温度还是不能过低,甚至置于30度恒温饲养。


 照明灯具的使用 

太阳灯一个,两根色温6500K高显色性的日光灯管,两根黄昏色温2700K的暖色灯管;


太阳灯配合日光管提供环境充足的流明光亮,以及一定的显色性,可提高龟的活动和觅食状态,提高龟对食物的辨识度,点在一些重症疾病恢复后的陆龟上尤为凸显,这也是很多陆龟在昏暗,甚至仅仅提供一盏白炽灯的饲养箱内进食状态不如在外接受太阳光时进食状态好的原因之一!


黄昏色温的暖色灯管主要用于模仿日落阶段,太阳灯关闭的同时全局温度开始缓慢下降,给予一定的时间让龟及时回到温度稳定的躲避处。


其实大部分龟已经适应生物钟,温度和色温等关联性条件反射的幼龟在太阳灯还未关闭之前就已经回到躲避处。

如果没有条件反射缓冲提示直接关灯进入完全的黑暗,龟则有可能在窝外停止活动并且着凉。

除非你不是自动化运行,每天动手把龟抓回去,或者全局温度都保持在25度以上即可不用理会.


 最后总结一下 

温度和湿度的要求:

3~7CM的幼年的个体应该尽量在28~30度之间饲养并提供一个34~38度的射点;

8~12CM的健康个体可以用适当的方式开放式的饲养或者文中大型饲养箱段落中的饲养方法;


幼龟和亚成体对高湿度的需求是毋庸置疑的,合适的湿度可以有效降低鼻腔粘膜敏感性,减少龟在干燥粉尘较多的时候打喷嚏和流鼻涕的现象,还预防幼龟慢性脱水,尤其是幼龟腹泻,中暑严重脱水,以及服用需要肾脏代谢的药物时,如果还将龟置于又干又热的环境中,幼苗不仅会在呼吸降温的过程不断流失水分造成恶性循环,还会导致龟进入紧迫状态,减少排尿次数,导致药物代谢排泄不良损伤肾脏;


较高的湿度饲养幼苗预防隆背这一观点在国内外都已经得到广大龟友的证实。


然而我个人对于健康个体的温度和湿度要求并不总是一成不变的,在全局90%湿度的环境中,日间太阳灯开启后温度缓慢上升,湿度也会随之蒸发并下降 。



开始时因为全局土壤潮湿就算在太阳灯下也有着高达85%的湿度,但随着饲养箱运行的稳定射点下地区的湿度也会比周边稍微干一些,我个人不会做太多的干涉,因为随着周边温度的下降湿度也会随之以65%,75%85%一直到躲避内90%以上的高湿度;


窝内温度我个人不喜欢定于太高,一般设置在26度左右,尤其是在冬天全局温度不足,当早上喂食后窝内温度也不足以满足需求时,可利用这点原理控制龟龟在灯下晒背取暖,这招在冬天时屡试不爽!


 卫生方面 

120CM*60的箱子为例,按照龟的数量和大小建议每15~30天定期把土壤拉出烫洗翻晒,因为有防水布所以并不吃力,高湿窝地区的土也可以经常和太阳灯下的土壤互换自然晾晒蒸发,积尿液较多的地方也建议经常翻到土壤表面蒸发烘干;


如果想在小空间里土养又长时间不需要清洗的话,除非使用三层网格透气式避免积水腐败,不然长时间不清洗的话还是会搞出问题的!


 最后的建议 

在饲养环境没有调试稳定之前,不建议把龟接回家,尤其是寒冷的冬天!

龟到家后也应进行一系列检查比如口腔,腹甲,泄殖腔,四肢,呼吸道,尤其是观察粪便。

一些带有致病菌,寄生虫卵,原虫包囊感染的个体在腹泻时可能会把粪便踩的到处都是,而很多包囊和虫卵以及致病菌在常温高湿土壤可存活数月,在混养数量较多时导致反复的传染(这点在新手土养时非常常见),久治不愈,对龟龟和饲主带来极大的痛苦,可谓是一窝疯


刚接触陆龟的龟友对陆龟的疾病应对能力差,所以尽量将幼龟饲养在较为稳定的环境中,所有刚到的个体以及健康状态不清楚,亚健康,有隐患的个体都不应该尝试温差以及不稳定的饲养环境中。


安全方面也需要注意,使用温控配合加热器材时,探头应稳妥的固定在控温点避免龟活动时将探头拖扯到其他地区造成不正确的加热或关闭;


在自动化运行时强烈建议饲主在全局电源接上温控把探头置于龟箱最安全的地方设置较高的超温度警戒线,防止外界环境温度突变(这点在日夜温差较大的季节时经常发生)或温控加热器材断电失控等等一切原因造成的过度加热,超温后即开启降温器材或全局关闭电源,因为当饲养箱内温度最低的角落都超温严重时,箱内常温地区多数已经严重超温达到令龟中暑脱水的水平甚至发生火灾,所以安全防患很重要!



码了这么多文字,希望能帮助到一些对环境布置还一头雾水的新手们应急使用,有一些地方说的不是很清楚或者到位还请大家提出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