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致爸妈:你别发脾气了,孩子的情绪能用绘本解决(推荐6本)

 昵称41082923 2018-08-22

孩子慢慢大了,开始有脾气、跟爸妈顶嘴、跟其他孩子吵架,甚至打架。这些都是孩子情绪发展的一部分,它帮孩子建立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帮TA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孩子本森也需要借此得出TA的内在世界对外在世界的反应。今天给大家推荐6本绘本,让孩子理解自己情绪,也是给爸妈解释孩子的常见情绪和问题:



《你感觉怎么样?》

How Do You Feel?


关键词:感受

适读年龄:2-6岁

适读级别:Level-1


我们都有哪些情绪?都有哪些感受?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无聊、有时觉得寂寞、有时觉得愤怒、有时候又会脸红害羞……简单的文字加上插画,带孩子认识及正视自己的情绪,及进一步感受他人的情绪,懂得体贴及关怀别人。



每天孩子心中都会有各种情绪交杂,“情绪”是个抽象的字眼,看不见也摸不着,除了自己能体会,周遭的人或是关心我们的人也感受得到。 维持正面的情绪很重要,但是负面的情绪更是无法避免。合上书本时,也别忘了问问自己,现在的心情好吗?



《喂,小蚂蚁》

Hey, Little Ant


关键词:欺负人

适读年龄:3-6岁

适读级别:Level-1/2


小男孩要踩扁一只小蚂蚁,小蚂蚁求饶,它告诉小男孩,自己其实和小男孩一样,有伙伴,有家,有家人,有小小蚂蚁需要照顾,它希望小男孩放过它,不要踩扁它。书的最后没有给出结局,留给读者想象……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面对比我们弱小的对象,我们要如何对待它们?这是培养孩子同理心、同情心的好机会。每个孩子有欺负别人的可能,而这本绘本教给孩子换个角度思考,其实你既是那个孩子,也是小蚂蚁。



《敌人派》

Enemy Pie


关键词:报复

适读年龄:4-9岁

适读级别:Level-2/3


故事从一个小男孩遇到了一个讨人厌的同学开始,这个同学被小男孩当成了敌人,想尽办法想要报复他。小男孩的爸爸知道后,决定帮帮他,一起做一个“敌人派”,用它把敌人“干掉”。




最后敌人派做好了,但是却没法气死敌人,而是让两个朋友重归于好。它能让孩子了解到:讨厌一个人也可能是因为不够了解他,或是你不知道事情的全貌,只要和他交往,多聊一聊这件事,就会发现他也有很多优点,了解背后的“真相”,成为好朋友。


《胡萝卜怪》

Creepy Carrots!


关键词:欺负人后果

适读年龄:4-9岁

适读级别:Level-2/3


有一只兔子,因为经常随意拔胡萝卜吃而惹恼了胡萝卜们,于是它们想了主意。从那时起,兔子就觉得“胡萝卜怪'跟在自己后面、晚上出现在房间里。兔子当然害怕了,而且还没有人能理解它,也找不出什么证据。



但是,恐怖的咔嚓咔擦声音如影随形,这可让兔子害怕得不得了,他担心他恐惧,然而这一切他的爸爸妈妈都不相信。


最后,他跑到胡萝卜地里,把那片地建起围墙,让胡萝卜一个也跑不出来。这时候胡萝卜们一起欢庆摆脱了爱拔胡萝卜的兔子,胡萝卜怪也消失了


这本书用可爱有趣的故事告诉孩子,无论因为何种理由欺负别人,最终都要付出代价。



《我的弟弟朱利叶斯》

Julius, the Baby of the World


关键词:嫉妒

适读年龄:4-9岁

适读级别:Level-2/3


在鼠弟弟Julius诞生前,鼠姐姐Lilly是世界上最好的姐姐。但是当Julius一出生,Lilly就完全变了样,不但把给弟弟的东西收了回来,偷捏弟弟的尾巴,还对它说难听的话。Lilly因为爱捉弄弟弟,被罚坐的次数越来越多。


后来,爸妈为Julius举行了一个派对,大家也都非常喜欢Julius,只有一个人和Lilly一样讨厌Julius,它在Lilly面前说Julius的坏话。这时候的Lilly觉得很不开心,开始反驳……



本书非常适合生了二胎之后,给老大看。当家中添了新成员,做老大的心理或多或少都会有点不是滋味,因为爸妈的注意力通常会转移到小宝宝的身上,让他们的心理不平衡,甚至误会爸妈不再像从前一样爱他们。


希望看了本书的哥哥姐姐们都能够体谅爸妈,他们并非不爱你们,而是弟弟妹妹还小,需要更多的照顾,但这并不表示对你们的爱会减少哦!



《我好担心》

Wemberly Worried


关键词:焦虑

适读年龄:4-9岁

适读级别:Level-2/3


故事的主人公是个叫小莉的老鼠,无论大事小情,她都会担心,每日每夜、无时无刻。这是一本能引起孩子共鸣的书,大人们也许从来没有注意到,在孩子小小的世界里,她会有那么多担心的事情(我们小时候,不也是这样吗)。这本书让我们学会关注、倾听,解开孩子心里那个担心的结。



其实,随着孩子思维能力、想象力的发展,这种担心自然会增多。比如怕黑,不敢一个人睡觉,害怕有什么妖魔鬼怪从床底下冒出来……其实,这些担心的感觉也有积极的一面,因为它正反映出孩子思维的发展。


家长要接纳孩子的恐惧感,因为孩子的恐惧都是真实的。我们不要从成年人的角度去评判,更不要轻易否定他的恐惧感,说什么:“这有什么可怕的!”,我们成年人已经有了生活经验,而且都是理性的思考,但孩子们就像老鼠小莉一样,从没经历过这些,需要爸妈的安抚和接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