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虫病、坏死性肠炎和盲肠肝炎的鉴别如下 : 一, 从病原上区别 1 球虫病 由艾 美 耳 属 的 各 种 球 虫 寄 生 于 鸡的肠道引起的疾病 ,危害 3 个月以内的雏鸡 ,发病严重,死亡率高。 2 坏死性肠炎 本病的病原为魏氏梭菌 ,属革兰氏阴性菌,是雏鸡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3 盲肠肝炎 是鸡和火鸡的一种原虫病 ,病原是单胞虫又叫火鸡组织滴虫 。 在盲肠的粘膜或内容物中呈变形虫样虫体,寄生于鸡的盲肠和肝脏。 二, 从主要临床症状上区别 1 球虫病 病初 ,鸡表现为不饮水 、不吃食 ,羽毛蓬乱 ,粪便稀薄似水样 ,继而出现血便 。 此时病鸡拥簇成堆 ,冠 、肉髥苍白 ,消瘦 ,贫血 。 后期体温下降,瘫痪,痉挛死亡。 2 坏死性肠炎 患病时病禽食欲消失 ,粪便呈暗黑色 ,可能混有血液 ,死亡率 5%~15%。 疾病在禽群中迅速发展 , 如果不用药治疗 , 可持续发病10~14d。 慢性病鸡消瘦,在足部有出血症及坏死性病灶 ,类似足部的病变也能见于坏死性皮炎 ,后者也是一种梭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3 盲肠肝炎 病 初 症 状 不 明 显 , 逐 渐 精 神 不振,行动呆滞 ,食欲减退 。 排淡黄 、淡绿色稀粪 ,继而粪便带血 , 严重时排出大量鲜血 。 在出现血便后 ,全身症状加重 ,贫血 、消瘦 、羽毛脏乱 ,陆续发生死亡。 这些症状与盲肠球虫病很相似,不经解剖较难区别。 病程 1~3 周,及时治疗可较快地停止死亡,转向康复。 死亡率一般不超过 30%。 三,从特征性病理变化上区别 1 球虫病 病死鸡贫血 、消瘦 。 柔嫩艾美耳球虫侵害盲肠 ,盲肠大面积发炎 ,浆膜 、粘膜有出血斑点 , 肠壁肿大 , 肠内充满血液和溃烂脱落的粘膜。 毒害艾美耳球虫侵害小肠,小肠中段常高度肿胀,有时可达正常的两倍以上 ,这是本病的重要特征之一 。 肠壁充血 、出血和坏死 ,壁增厚 。 肠内充气,充满血样内容物。 从浆膜面可见病灶区有小的白斑和红斑点。 2 坏死性肠炎 病变主要在小肠 ,肠管肿胀呈灰色 ,整个肠粘膜脱落 ,肠壁有很多坏死病灶 ,边缘清晰,肠内充满泡沫样棕色液体。 部分病例大肠壁坏死灶中央凹陷 ,深达粘膜肌层 ,有的坏死灶引起肠壁穿孔,形成腹膜炎和肠粘连 ,肝 、脾肿大 、出血。 有的肝表面散在着灰黄色坏死灶。 3 盲肠肝炎 病变主要在盲肠和肝脏 ,都具有特征性。盲肠典型病变,是外观粗大,触之坚硬,呈香肠状,但粗细不匀。 肠壁增厚且充血,切开肠管 ,可见干酪样物质凝结的棒状内容物阻塞在肠内 。 肠粘膜发生坏死和溃疡 (固膜性肠炎),甚至穿孔 ,引起腹膜炎。肝脏的独特病变,最初病变为黄色到黄绿色,肝脏体积增大 ,表面有很多圆形或不规则的溃疡病灶 ,有凹陷的坑 ,边缘隆起 。 严重时肝脏坏死融合成片,甚至蔓延整个肝脏,触及即碎。 四,防治措施 1 球虫病 对球虫病目前是以药物预防和治疗为主。 在集约化养鸡情况下,往往从小鸡开始就给予药物预防 。 但各种抗球虫药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都会引起虫体的抗药性 , 因此要经常引入新药或定期更换药物,以克服耐药性。 2 坏死性肠炎 除 去 致 病 因 素 , 及时清除粪便 、垫草 。 鸡舍 、运动场地和用具等要经常彻底打扫和消毒 。 动物蛋白 、肉粉 、鱼粉等饲料易受芽孢菌污染 ,贮藏不好就会造成大量细菌增生繁殖 ,引起发病 ,对这类饲料应注意进行监测 。 3 盲肠肝炎的防治 本病的预防措施主要是搞好卫生消毒。 鸡舍及运动场要每日打扫。 保持清洁干燥并、消除砖瓦石、块及各种杂物 ,使蚯蚓 、小虫无栖身场所。雏鸡最好在网上饲养,使其不接触粪便和污物 ,成年鸡与青年鸡 、雏鸡要严格分开饲养 ,防止成年鸡带虫 、排虫传播给雏鸡 。 发现鸡群感染异刺线虫病 ,要及时进行驱虫 。 关注淇谈养鸡,每天更新养殖知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