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剂学笔记之泻下剂

 明月照书窗 2018-08-23
1. 大承气

用法】先煎厚朴、枳实,后下大黄,芒硝溶服。(因大黄生用、后下则泻下之力峻,久煎则泻下之力缓

方解君药大黄---“实” 苦寒通降,泻热通便,荡涤胃肠实热积滞

臣药芒硝---“燥” 咸寒润降,泻热通便,软坚润燥,以除燥坚 硝、黄配合,相须为用,泻下热结之功益峻

佐药厚朴---“满” 下气除满

枳实---“痞” 行气消痞 合而用之既能消痞除满,又使胃肠气机通降下行以助泻下通便

配伍特点】1. 前人将本方证的证候特点归纳为“痞、满、燥、实”四字。

2. 热结旁流,治以大承气汤,是因“旁流”为现象,燥屎坚结才是本质,故用峻下,使热结得去,“旁流”可止,乃属“通因通用”之法。

3. 热厥,治以大承气汤,是因四肢厥冷为假象,里实热结是本质,所谓“热深者,厥亦深这种用寒下之法治厥冷之证,亦称为“寒因寒用”。

2. 大黄牡丹汤

用法】水煎服,芒硝溶服。

方解君药大黄---苦寒攻下,泻热逐瘀,荡涤肠中湿热瘀结之毒

丹皮---苦辛微寒,能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两药合用,泻热破瘀

臣药芒硝---咸寒,泻热导滞,软坚散结,助大黄荡涤实热,使之速下

桃仁---活血破瘀,合丹皮散瘀消肿

佐药冬瓜仁---甘寒滑利,清肠利湿,引湿热从小便而去,并能排脓消痈,为治内痈要药

配伍特点综观全方,合泻下、清利、破瘀于一方,湿热得清,瘀滞得散,肠腑得通,则痈消而痛止,为治湿热瘀滞肠痈的有效方剂。

3. 大陷胸汤

用法】先煮大黄,芒硝溶服(本方煎法为大黄先煮,乃取其“治上者制宜缓”之意。甘遂不溶于水。)

方解君药: 甘遂---善攻逐水饮,泻热破结

佐: 大黄、芒硝---荡涤肠胃,泻结泄热,润燥软坚

配伍特点】综观全方,泻热与逐水并施,使水热之邪从大便而去,且药简量大,力专效宏,为泻热逐水之峻剂。

本方证因表证未解而误下,或因误下而邪气内陷,热邪与水饮搏结于胸膈所致,为大结胸证。

【用药鉴别】大陷胸汤与大承气汤虽同为寒下峻剂,都用大黄、芒硝以泻热攻下,但二方主治证之病因、病位不同,故其配伍及用法均有差异。

“大陷胸与大承气汤其用有心下、胃中之分。以愚观之,仲景所云心下者,正胃之谓,所云胃中者,正大小肠之谓也。胃为都会,水谷并居,清浊未分,邪气入之,夹痰杂食,相结不解,则成结胸。大小肠者,精华已去,糟粕独居,邪气人之,但与秽物结成燥粪而已。大承气专主肠中燥粪,大陷胸并主心下水食;燥粪在肠,必借推逐之力,故须枳、朴;水饮在胃,必兼破饮之长,故用甘遂。且大承气先煮枳、朴,而后纳大黄,大陷胸先煮大黄而后内诸药。夫治上者制宜缓,治下者制宜急,而大黄生则行速,熟则行迟,盖即一物,而其用又不同如此。”

4. 温脾汤

用法水煎服

方解君药附子---大辛大热温壮脾阳,解散寒凝,配大黄泻下已成之冷积

臣药芒硝---润肠软坚,助大黄泻下攻积; (大黄、芒硝)--泻下

干姜---温中助阳,助附子温中散寒 (附子、干姜)--温通

佐药人参、当归---益气养血,使下不伤正 (当归、人参、甘草)--补益

使药: 甘草---既助人参益气,又可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综观本方,由温补脾阳药配伍寒下攻积药组成,温通、泻下与补益三法兼备,寓温补于攻下之中,具有温阳以祛寒、攻下不伤正之特点。

5. 十枣汤

用法】①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大枣10枚煎汤送服。②清晨空腹服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年老体弱者慎用,孕妇忌服

方解君药甘遂---善行经隧水湿

臣药大戟---善泄脏腑水湿,

芫花---善消胸胁伏饮痰癖

佐药大枣---三药峻猛有毒,易伤正气,故以大枣十枚为佐,煎汤送服,寓意有缓和诸药毒性;益气护胃,减少药后反应;培土制水,邪正兼顾。

6. 黄龙汤

用法】水一沸后,再入桔梗煎一沸,芒硝溶服,热服为度

方解君药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即大承气汤)---攻下热结,荡涤肠胃实热积滞,急下以存正气

臣药人参、当归---益气补血,扶正以利祛邪,使攻不伤正

佐药桔梗---开肺气以利大肠,以助通腑之大黄,上宣下通,以降为主。肺与大肠相表里,欲通胃肠,必先开宣肺气,故配桔梗

姜、枣、草---补益脾胃,助参、归补虚

佐使: 甘草---又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诸药合用,既攻下热结,又补益气血,使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碍邪。

综合本方,用药精妙,配伍得当,攻补兼施,为邪正合治之良方。

7. 济川煎

用法水煎七分,食前服

方解君药肉苁蓉---味甘咸性温,功能温肾益精,暖腰润肠

臣药当归---补血润燥,润肠通便

牛膝---补益肝肾,壮腰膝,性善下行

佐药枳壳---下气宽肠而助通便;

泽泻---渗利小便而泄肾浊;

升麻---以升清阳,清阳升则浊阴自降,相反相成,以助通便之效(妙用)

配伍特点用药灵巧,补中有泻,降中有升,具有“寓通于补之中、寄降于升之内”

8. 麻子仁丸

方解君药麻子仁---质润多脂,功能润肠通便

臣药杏仁---上肃肺气,下润大肠;

白芍---养血敢阴,缓急止痛

佐药大黄、枳实、厚朴----以轻下热结,除胃肠燥热小承气汤

佐使: 蜂蜜---甘缓,既助麻子仁润肠通便,又可缓和小承气汤攻下之力

配伍特点】1. 本方证乃因胃肠燥热,脾津不足所致,《伤寒论》称之为“脾约”

2. 综观本方,虽用小承气以泻下泄热通便,而大黄、厚朴用量俱从轻减,更取质润多脂之麻仁、杏仁、芍药、白蜜等,

一则益阴增液以润肠通便,使腑气通,津液行,

二则甘润减缓小承气攻下之力。

3.本方具有下不伤正、润而不腻、攻润相合的特点,以达润肠、通便、缓下之功,使燥热去,阴液复,而大便自调。

9. 新加黄龙汤

用法先用一杯,冲参汁五分,姜汁二匙,顿服之。

方解君药: 大黄、芒硝---泄热通便、软坚润燥。

佐: 玄参、生地、麦冬、海参---滋阴增液。

人参、甘草、当归---补气益血。使正气得运,阴血得复,则药力得行,大便可通,邪热自平。

姜汁---①防呕逆拒药②胃气③反佐。

参汁---振奋胃气

【用药鉴别】新加黄龙汤与黄龙汤均为攻补兼施之剂,泻下热结与补益气血兼顾。

新加黄龙汤主治热结里实,应下失下,正气久耗,阴液耗竭尤重,故方以调胃承气汤以缓下热结,并重用养阴增液之品,使之增水行舟,兼顾气阴之虚;

黄龙汤主治阳明腑实治不及时,而致气血耗伤之证,方以大承气汤峻下热结,急下存阴为主,兼补气血之虚。

10. 大黄附子汤

方解君药附子---温里散寒,止腹胁疼痛

大黄---泻下通便,荡涤积滞

臣药 细辛---散寒止痛,助附子温里散寒 附子与细辛相配是仲景方中治疗寒邪伏于阴分的常用组合

配伍特点】1. 本方证因寒邪与积滞互结于肠道所致。

2. 大黄性味虽属苦寒,但配伍附子、细辛之辛散大热之品,则寒性被制而泻下之功犹存,为去性取用之法。

【用药鉴别】麻黄细辛附子汤中是与麻黄同用,意在助阳解表;

大黄附子汤是与苦寒泻下之大黄同用,重在制约大黄寒性,以温下寒积笔意在温阳通便。

一药之异,即变助阳解表而为温下之法,且方中附子用至3枚,远比麻黄细辛附子汤为大,此中轻重,大有深意,临证用药当细心体会。

11. 增液承气汤

方解君药: 玄参---滋阴泄热通便

臣药: 麦冬、生地---滋阴生津 三味合用---滋阴清热,增液通便。(增液汤)

使: 大黄、芒硝---软坚润燥,泄热通便。

配伍特点】攻补兼施,是“增水行舟”之法。

12. 舟车丸

配伍特点】1.本方是在十枣汤基础上加味而成,攻逐水饮之力极峻。

2.体虚及孕妇禁用,非形气俱实者不可轻投。

3.药毒性剧烈,注意用量,不宜久服。

2.泻下剂

2.1寒下

大承气汤

1. 阳明腑实证。
2. 热结旁流证。
3. 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峻下热结

1.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溅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2.热结旁流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

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大黄、枳实、厚朴、芒硝

大黄牡丹汤

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右少腹疼痛拒按,按之其痛如淋,甚则局部肿痞,或右足屈而不伸,伸则痛剧,小便自调,或时时发热,自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

大黄、桃仁、丹皮、冬瓜子、芒硝

大陷胸汤

水热互结之结胸证

泻热逐水。

心下疼痛,拒按,按之硬,或从心下至少腹硬满疼痛,手不可近。伴见短气烦躁,大便秘结,舌上燥而渴,日晡小有潮热,舌红,苔黄腻或兼水滑,脉沉紧或沉迟有力。

甘遂 大黄 芒硝

2.2温下

大黄附子汤

寒积腹痛

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厥冷,舌苔白腻,脉弦紧。

附子大黄细辛

温脾汤

阳虚寒积证

攻下寒积,温补脾阳

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

大黄、附子、干姜、人参、甘草、芒硝、当归

2.3润下

济川煎

肾阳虚弱,精津不足证。

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舌淡苔白,脉沉迟。

肉苁蓉当归牛膝泽泻升麻枳壳

麻子仁丸,

胃肠燥热,脾约便秘证。

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大便秘结,小便频数

麻子仁、芍药、炙枳实、大黄、厚朴、杏仁、蜂蜜

2.4攻补兼施

黄龙汤

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

攻下通便,补气养血。

自利清水,色纯青,或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腹痛拒按,身热口渴,神疲少气,谵语,甚则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神昏肢厥,舌苔焦黄或焦黑,脉虚。

大黄 芒硝 枳实 厚朴 甘草 人参 当归 生姜 大枣 桔梗

新加黄龙汤

热结里实气阴不足证

泄热通便,滋阴益气

大便秘结,神倦少气,口干咽燥,唇裂舌焦,苔焦黄或焦黑燥裂。

生大黄 芒硝 细生地 生甘草 人参 玄参 麦冬 当归 海参 姜汁

增液承气汤

阳明温病,热结阴亏证

滋阴增液,泄热通便

燥屎不行,下之不通,脘腹胀满,口干唇燥,舌红苔黄,脉细数

玄参、麦冬、细生地、大黄、芒硝

十枣汤

1.悬饮

2.水肿

攻逐水饮

1.悬饮。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胀满,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脉沉弦。

2.水肿。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为重,腹胀喘满,二便不利。

芫花、甘遂、大戟、大枣

舟车丸

水热内壅,气机阻滞证

行气逐水

水肿水胀,口渴,气粗,腹坚,大小便秘,脉沉数有力。

甘遂 芫花 大戟 黑丑 大黄 青皮 陈皮 木香 槟榔 轻粉

方剂学笔记之泻下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