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居家养老的路径应多元铺设

 玖玖家政 2018-08-23

陈友华

发达国家从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就对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探索,在这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我国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城市早于农村,经济发达地区先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相比于城市居家养老服务,我国农村的居家养老服务实践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因此研究中国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问题离不开对已有经验的学习和借鉴,这些经验包括国际经验和国内经验。

《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研究》回顾了英国、美国、日本、新加坡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认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最初是由政府推动,后由市场兴办而逐渐完善起来的,其对象大都为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社会弱势群体,目的在于解决不同时期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以维护社会的公平和公正,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体系需要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要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的多元供给,建立护理保险制度,重视东方文化的家庭道德理念,倡导互助精神。

《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研究》认为,我国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面临的难点主要有:居家养老的法律法规不完备;居家养老的社会支持系统不健全;资金匮乏是制约居家养老发展的最大瓶颈;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不齐全,专业工作人员缺乏,志愿者队伍不足,中介组织发展滞后,无力承接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居家养老服务资源有待整合等诸多问题。任何一个国家养老照顾模式的运行和完善都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同样也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固定模式,我们必须在尊重本国国情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总结借鉴其他国家在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同时吸取其教训。

我国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虽然有国际经验和城市本土实践的探索可供借鉴和参考,但城乡在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文化程度总体水平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照抄照搬城市模式并不可行。究竟我们该如何探索和发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对此,《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研究》系统提出了我国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即应从整个社会整体设计,多元切入。既要有软件建设,又有硬件建设;既要有物质服务,又要有精神服务;既要有健康方面的满足,又要有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覆盖老年生活的各个方面,让老年人全面受益。要根据老年人对居家养老项目的需求差异,突出重点和急需问题,不断提高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生活照顾和医疗服务是目前农村老年人比较集中的养老服务需求,当下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一定要立足于满足老年人的基本服务需求,优先满足需求强度最大的项目。要按照老年人口不同的经济、健康、居住情况,实施分类分层服务推进的策略。《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研究》把农村老年人分为“自理老人”、“扶助老人”和“失能老人”三类,对“自理老人”,政府所需提供的服务为支持性服务,政府投入低;对“扶助老人”,政府提供的服务为增长性服务,政府需要提供较多的投入,服务的目的在于尽可能长时间的保持老年人生活能力的完整性,提高生活质量。对“失能老人”,政府提供的是“赡养性服务”,政府在这类养老服务上支持数额往往很高。这三类老人的区别是相对的,因为“自理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机能的衰退会变为“扶助老人”,乃至“失能老人”,因此,要从可持续照顾的角度来考虑和设计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要在发展可持续的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整体背景下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必须建立多层次长期护理服务体系,并把居家和社区型健康照护和生活照护服务纳入医疗卫生体系。要建立去年龄化的整体居家照护一体化服务体系,避免因为失能老人由于接受不同类型机构的服务而被人为分割。

基于上述路径设计,加快发展我国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要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政府财政投资力度,拓宽资金的投入渠道,建立多元化长效投入机制;要加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提高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要加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丰富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不断创新居家养老服务的形式;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建立一个有利于居家养老的社会氛围和环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