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小编在微博上看了一场闹剧,两个小朋友因抢玩具互相推搡,结果却演变为两个家长之间的大打出手,最后警察来了这场闹剧才结束。生活中,爸妈都不愿看到孩子和别人发生冲突,更不想他被小朋友欺负,那孩子和他人起冲突,到底该教他“礼让”还是 “反抗”呢? 本期《情商育儿干货-视频DV02》整理了著名心理学者、情商教育专家张怡筠博士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视频来源 《世界爸妈说》 课代表来划重点了~ 01 孩子为什么总跟他人起冲突? 心理学家认为,主要有3点原因: 1)孩子自我意识快速发展: 2岁左右,孩子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让他无法站在他人立场上考虑问题;另外,由自我中心引发物权意识,即孩子认为只要自己喜欢的东西都属于自己,因此会经常发生抢夺玩具的现象。 2)言语表达能力差:幼儿阶段,孩子的言语表达能力还没有发展完善,因此通常会借助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如想玩他人玩具时,不会说“我想玩你的玩具”而是直接动手抢。 3)社交技能不足:这个阶段的幼儿,由于年龄小,社交经验少,如果爸妈不经常教导,孩子想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如协商,互换或求助等 02 幼儿阶段,冲突≠欺负 “欺负”指的是通过言语和动作去恶意伤害别人以达到自己的目标的行为。事实上6岁以下孩子的头脑中是没有“欺负”的概念,他们之间肢体冲突是因为语言表达能力不足,无法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从而通过身体动作表达,因此幼儿间的冲突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欺负。 冲突能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冲突孩子逐渐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是独立的个体,会有不同想法,通过这个过程,孩子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提升社交技能和言语能力。所以爸妈可以适当的放下焦虑,将孩子之间这些“不礼貌”行为理解为:这是孩子和同伴进行沟通的一种尝试。 小贴士 如果生活中遇到了这样的情景:宝贝被别的小朋友推倒了或者被抢了玩具,爸妈除了第一时间检查宝宝有没有受伤之外,接下来可以怎么做? step1帮孩子理解情绪 爸妈可以关切地询问孩子,帮孩子说出他的心情,比如:刚刚被推了,有点疼,有点难过伤心,是吗?在帮孩子识别自己的情绪的同时给他一个温暖的氛围。 Step 2:帮孩子翻译事情发生经过 孩子通常用爸妈的方式来理解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如果爸妈说“你怎么又被欺负了“孩子就会觉得原来其他人是在欺负我,如果爸妈说”他和你一样很喜欢这个玩具,他想先玩一玩,刚才没有说出来,所以推了你”,这样孩子能更好地理解别人及学会正确处理问题。 step 3通过角色扮演教孩子自我保护技巧 平时爸妈可以用角色扮演、过家家的方式教给孩子一些简单又实用的做法来避免受伤,比如最基本的就是教孩子“躲”,虽然乍听起来有点可笑,但你不得不承认很有效。如爸妈可以扮演一个小朋友,假装向孩子扔东西”推搡等”,然后帮他练习怎么躲避和应对。 另外,更重要的是教孩子用语言去表达想法:幼儿起冲突的很大原因是:说不出来,就用肢体做出来,如明明想说你别拿我的玩具、别推我,但是因为不会说就直接去抢去打。所以教他说出来就能避免接下来的肢体冲突。你可以教他说:“你不可以推我”“你不可以这样打我”,在帮孩子表达自己的同时也让孩子知道,不可以去推、打别的小朋友。 当然了,如果遇到激烈的冲突主动去找老师帮助就是俗称的“告老师”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呢。 以上你学会了吗? 情商加油站 冲突解决即和他人发生冲突时个体管理自己的情绪并妥善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一个相对高阶的情商力,面对冲突,孩子要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辨识他人情绪和想法,还要储存一些简单的问题解决办法。幼儿时期的同伴冲突较多,爸妈可以教孩子一些简单的解决策略。 张怡筠博士带领专业研发团队设计的【冲突解决】主题游戏中,孩子可以看绘本和动画来学会辨识他人情绪和想法,可以通过玩游戏掌握简单的冲突解决策略,如朗朗上口的冲突解决口令“你要我也要,剪刀石头布”等,还有更多技能,推荐大家或解锁。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用,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宝宝抢玩具,通常你会怎么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