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最中国|大山篤定

 读书与思考2 2018-08-23
谁最中国|大山篤定
谁最中国|大山篤定

文字丨『誰最中國』

圖片丨來自網絡

水阔山高之间,

人被托举着,

自然之美和生命主体之美相融合,

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从而完成人与自然的交融之美。

谁最中国|大山篤定

|图片来自网络

中国人对山水的审美,

有着悠久的传统。

庄子曾说,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那怎样与天地同往共来呢?

在庄子这有几重境界。

最高境界乃人与天地的完美融合,

即所谓“天人合一”

这是造物主的境界。

次之,御风而行,遨游天地,

这是仙人的境界。

再次之,对于凡尘俗世的人来说,

如果有一番脱俗忘我的追求,

有着对“逍遥”的渴望,

意欲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可以采取的办法就是登山临水。

谁最中国|大山篤定

|图片来自网络

中国人很早就意识到,

个体生命是短暂,有限的。

于是幻想着,

要在有限的生命里,

追求无限的价值。

在相对的存在里,

追寻绝对的生命意义。

千百年来,生生不息。

多少诗人将对人生意义的寻觅,

寄托在山水之间,

踏遍青山,

寻找一个俯察生活的视点,

于是,他们一次一次走向山巅水涯。

谁最中国|大山篤定

|图来自图饭sir

李白一生喜欢登临。

他在《庐山谣寄卢侍御舟》写到,

我本楚狂人,

风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

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

一生好入名山游。

这首诗作于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回来的次年,

从汉口来到江西。

那时的李白已是六十左右的老人,

历经世间困苦磨难,

但始终不愿向折磨他的现实低头。

李白本来就不是靠朝廷科班次序

猎取功名利禄的凡人。

在早年入世理想受打击后,

对孔子的济世之道就更不认同。

于是,

他展开另一种人生追求,

在名山大川中安放他生命中最真切的寄托。

谁最中国|大山篤定

|图片来自网络

李白的《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若有人问他,

为何如此爱山川,

他会笑而不答。

是因为山中的桃花自在,

流水淌淌,

没有自在闲情的人,

怎会明白其中的真意?

当李白望向宇宙苍穹,

他望见的不是人间规则的藩篱,

当走向高处时,

他望见的是生命永恒的超越。

谁最中国|大山篤定

|图片来自网络

当我们身处在一个大坐标里,

相同的事情会变小。

那些焦虑和纠缠,

或许一直都在,

当把坐标放大时,

这些烦恼相对就变小了。

登高,

有人望人望乡,

有人看见生命的深沉之意。

视觉的朦胧感应和了人类心底的迷思,

物境的高旷深远又与个人心志暗自契合,

让人强烈感受到天地无穷,

人间一瞬。

这样的无穷与有限,

且悲且壮。

谁最中国|大山篤定

|图片来自森染

登山在中国人的观念中,

不是人对自然的征服,

而是人对自然的寻访。

同时,也是自然对人的接纳和成全。

只有经过改造的眼睛,

才能一览众山的渺小。

唯有经过改造的心胸,

才能容纳山川的瑰丽雄奇。

只有历经与自然的合而为一,

人在登山时,

内心才会充满谦卑、敬畏与感恩。

谁最中国|大山篤定

|图片来自森染

大山笃定,流云自来自去,仿佛天长地久。

山川将永远活在世上,

它们带着那些远古的心事,

带着历朝历代的风流人物,

历经冬夏与春秋,

慢慢地走进我们的生命中。

不妨让我们暂放手头的事,

去山中,

给自己以自由,

让生命拥有山一样的壮美和笃定。

即使终要回到城市,

回到杂乱喧闹人际琐事当中,

但在那个时刻,

我们的心已然被山水成全。

我们早已在山川大河中,

探看了理想生活的全貌,

简素的生命,

不会对豪华自卑。

谁最中国|大山篤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