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润州区一写书人写的网络红书

 昵称58947802 2018-08-23
  学习内容

  fúrónglóusongxīnjiàn

  芙蓉楼送辛渐

  wángchānglíng

  王昌龄

  Hányǔliánjiāngyèrùwú

  寒雨连江夜入吴,

  Píngmíngsongkèchǔshāngū

  平明送客楚山孤。

  luòyangqīnyǒurúxiāngwèn

  洛阳亲友如相问,

  yípiànbīngxīnzàiyùhú

  一片冰心在玉壶。

  重点字词解释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平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楚地的山。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

  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冰心:比喻纯洁的心。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诗词译文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诗人王昌龄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诗词赏析

  最后一句“一片冰心在玉壶”,实在是再熟悉不过了,现在已经被我们广泛运用于表达自己心迹,表达一个人有着非常高尚的情操。现在,咱们一起来品味一下全诗。

  第一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寒雨”就是秋冬时节的冷雨。“连江”呢?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下得很大。

  三国时的吴国就是现在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所以王昌龄和辛渐在润州也就是镇江分别,地界属于吴国,所以是“寒雨连江夜入吴”。

  在这里,诗人用了一个“连”字,又用了一个“入”子,两个动词连在一起,钩织起了一派无边无际的秋雨江水图。因为是在秋季,所以雨是“寒”的;因为要送别友人,所以心是凉的。

  诗人用“寒雨连江”,就把茫茫大雨连裹入江这样一种气派描写了出来。正是这样一派满江烟雨的风光,在夜晚的时候进入到了吴楚的大地。

  第二句,“平明送客楚山孤”。“平明”就是天亮的时候,第二天一早,我要送好朋友辛渐离开了。“楚山”其实指的是吴越的山,并不是指某一座具体的山。

  这里为什么特别说“楚山孤”呢?我们知道,在吴楚之地,到处都是矮矮的丘陵,到处都是连绵的小山,楚山肯定不是孤独的。这里的“孤”其实指的是王昌龄自己,当然辛渐也是,从此就要孤身一人踏上漫漫旅途,踏上回洛阳的旅程。

  所以,“寒雨连江夜入吴”写的是两个人凄恻的心情,“平明送客楚山孤”,可怜的是他的朋友将要独自一人踏上征途。这是诗人在向他的朋友写送别的心情。

  第三四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开篇的时候简单交代了,王昌龄这是第一次因为被人议论,被人诽谤,就被贬谪到了江宁,不免他的好朋友们就要问他的情况怎么样。

  岑参不是给他写诗了吗?也许还有别的朋友也写诗给他,宽慰他。辛渐,你这次如果到了洛阳,我还有好朋友在那儿,他们如果要问我王昌龄最近怎么样?

  你就告诉他们,我的心是如此地纯洁,是如此地冰清玉洁,我从来没有做过任何的坏事,没有做过对不起朋友的事,也没有做过对不起朝廷的事。

  你可能会说这个比喻用得太好了,太贴切了,王昌龄确实伟大。我要告诉你的是,其实唐人的诗写得好,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为他们善于点化。

  没有那么多原创的诗,但是经过点化之后,有些诗可以起到点铁成金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