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六日游(10)——鼓浪屿风情(三)

 雁窝岛69 2018-08-23
鼓浪屿的照片比较多,放在一起嫌挤,分了三篇,这是最后一篇。博客每篇的照片感觉30张以内为宜,多了让人厌烦。按照步行路线的前后顺序,本篇是余下的公馆别墅、小资店铺、花卉草木。

离开日光岩,走过的褚家园是家咖啡馆。


探身一看,银子不菲。


远远看见一丛紫花挂在窗外,建筑物下面是罗马圆柱,上面是方柱


走进细看,是一大挂天然生长的热带紫色花卉。


1910年的英国亚细亚火油公司旧址,窗子像猫头鹰眼睛,当地人叫“猫头鹰楼”。


猫头鹰楼的门洞


四落大厝(厝,cuo,闽南语房屋),中华路25号,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的大夫第民居群,列入重点历史风貌建筑。现为圆洲茶院。

四落大厝是鼓浪屿最古老的民居,明清风范。


胡同里的一抹斜阳

好漂亮的一幢公馆,走近了看它的门窗。


很艺术的门和窗


窗和门、花和墙、光和影……


姹紫嫣红


流氓事迹?


糖猫有请”,1920年的建筑。


糖猫的围墙


幸福天空的大门


悠庭小筑


宁远楼,泉州路70号,建于1920年。


宁远楼是卢嘉锡的老宅


卢嘉锡,原中科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卢嘉锡故居


黄赐敏别墅,建于1922年,泉州路99号。当地人称“金瓜楼”。


金瓜楼,因楼顶有两个金瓜而得名。菲律宾华侨黄赐敏于1924年买下作为住宅。。


离开金瓜楼,一路走去,当年的豪门公馆,现在七十二家房客。


厦门市鼓浪屿人民小学,永春路87号。


三一堂,安海路67号,建于1934年。当年厦门中华基督教新街堂、竹树堂、厦港堂一百位左右信徒陆续迁居鼓浪屿,渡海回厦门本岛礼拜深感不便,于是三个堂会的信徒联合在鼓浪屿建立教堂,取名为“三一堂”,蕴含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教义。2006年被确定为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番婆楼位于安海路36号,建于1927年,原主人是菲律宾华侨许经权。现在是铂爵会馆。
 

许经权母亲过惯了闽南生活,不习惯菲律宾的水土,于是许经权到鼓浪屿购地建房,供养母亲。许母平时珠光宝气,是当地著名的南洋富婆,街坊邻居称其为“番婆”,她住的别墅就叫成“番婆楼”。


番婆楼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是英国维多利亚红砖建筑和闽南红砖厝结构的混合,外墙浮雕丰富。


鼓浪屿食品厂,也是经典雅致的老洋房。门外广告有莲蓉蛋黄酥、黑豆馅饼、绿豆糕和椰子饼。


南洋外婆家,一家外墙很抓眼球的小饭馆。


厦门第二中学,据说里面的建筑是列入保护的。


蒙学堂旧址,现在的片仔癀博物馆,安海路6号,是著名钢琴家殷承宗的祖父的私宅,建于1908年。在1908年至1911年之间曾借给教会办幼儿园,出生于鼓浪屿的医学大家林巧稚就是在此接受启蒙教育。1911年,菲律宾华侨吴添丁买下这栋宅园,自称“吴添丁阁”。


片仔癀,中成药名。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效。用于热毒血瘀所致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痈疽疔疮,无名肿毒,跌打损伤及各种炎症。内含牛黄、麝香、三七、蛇胆等。


鼓浪屿东方鱼骨艺术馆,鼓新路27号(杨家园别墅内)。鱼骨艺术,是以天然鱼骨做素材,包括鱼骨、鱼骨刺、鱼鳍、鱼鳞、鱼眼、虾须、蟹壳等水生动物肢体,经过脱肉、净白、去腥、去味、防霉、烘干等工序,做成画作艺术品。


八卦楼,位于鼓新路43号,建于1907年,是鼓浪屿标志建筑,有座天文台一样的半球形屋顶。原主人为林尔嘉的堂弟林鹤寿。现在是鼓浪屿风琴博物馆,需要购票参观。


走回三丘田码头的归途中,走过一个山坡,已经能看见鹭江和对面的厦门岛。


山坡上出现一片考古遗址,说明上是“工部局遗址”。


鼓浪屿船屋,鼓新路48号,建于1920年,是鼓浪屿最古老的别墅之一。船屋位于坡顶,呈长三角形,造型如海轮甲板上的船舱,宛如一艘海轮。楼高四层,美式风格,极富创意,可眺望大海及厦门全景,这一带是鼓浪屿最安静最自然的地方


船屋后面的露天铁梯


三明路26号,原美国领事馆遗址,建于1930年。这里靠近三丘田码头,铁门紧闭,进不去,看不到建筑物。


门外墙上的说明


下午6点,回到三丘田码头集合等渡轮,旁边是“他城一海”旅馆,楼下是一家叫“苏小糖”的糕点糖果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