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巩俐52岁:离开张艺谋,她美成什么样了?

 hcmhmy 2018-08-23

作者 | xk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巩俐52岁了。人,尤其是女人,到了这个岁数,大都松一口气,泄了劲,准备从人生冲锋陷阵的前半场,退休到安稳的幕后去。

安稳,却也丢了很多可能。

可你再看巩俐,52岁,照样风云起。

先是被人拍到在巴黎街头,和闻名全球的作曲家、电子乐大师,70岁的让·米歇尔·雅尔亲密牵手。

最近又上了 《嘉人》9月刊的封面。流出来的几张照片在朋友圈疯传,连最挑剔的女孩子都忍不住点赞——哟,气势不仅不减当年,还在岁月里多了许多韵味。

江湖上叫她“巩皇”已经很多年,但那都是关于身份地位的,是镜头前面的她。

若说起她的感情,你会觉得,巩俐特别接地气。这些年,她就像是一部女人的进化史。

30岁前,必须结婚

和所有的女孩子一样,30岁这个让人敏感的年龄,就算对巩俐,也是个缺乏安全感的大关。

在她们眼里,30岁之前,要遇到心爱的人,要结婚,要有一个稳定的家,特别迫切。

所以遇到张艺谋,对当时的巩俐来说,不知道是种幸运,还是不幸。

是他一手挖掘了她。

彼时的张艺谋,可以说是全中国最好的摄影师。而当年的巩俐,还只是中央戏剧学院一名青涩的学生。

他37岁,正在筹备自己的第一部电影《红高粱》。选角的时候,面对两个演员犹豫不决,一个硬币,他就把自己抛到了22岁的巩俐面前。

不能不说,这是天赐的缘分。

没有人知道,这部处女作张艺谋到底花了多少心思,我们只看到了最后结果。这部电影获得了第3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是第一部获得这个奖的亚洲电影。

最重要的是,这部电影捧红了巩俐,也让张艺谋爱上了她。

在希腊神话里,有一个叫皮格马利翁的雕刻家,有一次他创作了一个完美的美女塑像,那个姑娘几乎就是他心里最理想的女孩子,最后他爱上了她。

所以说遇到张艺谋,是巩俐的幸运。因为这个男人最懂她。

你看他的镜头把她拍的有多美。

《活着》里面,富贵的妻子,年轻时贤淑端庄,真是温柔啊。

《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穿上这身旗袍,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外媒会喜欢称她是最美的东方女人。

就算是拍《归来》,巩俐演一个年老的冯婉瑜,张艺谋还是能拍出她身上那份温婉、细腻来。

想当年,张艺谋应该是真的,真的从心底里爱过她吧。因为只有真爱一个人,才能看到她身上的闪光点。

但这份爱,不止于男女之爱,背后更多的,还有欣赏——一个男性对一个女性身上的美和才华的欣赏,并不断去引导、去赞美、去挖掘。

就像陈升之于奶茶刘若英,窦唯之于王菲,爱得大气又珍惜。

也只有如此被爱过、被保护过、被欣赏过的女孩子,才会真正从心里油然而生出自信吧。

从相貌上,巩俐不算特别出众的女人,甚至刚出道的时候,不少人说她“土气”。可在电影里,她就是那么美,那么与众不同。

《霸王别姬》里,真是“最是一低头的温柔”。

《活着》里,这一滴眼泪,不知道哭疼了多少人的心。

还有《艺伎回忆录》里,睫毛上这一颗将落未落的眼泪,真的是太太太太太动人了。

甚至靠着哥哥张国荣,站在林青霞身边,气场也完全没有输半分。

果然女孩子爱对了人,是会越活越漂亮的。

很多年之后,已是“巩皇”的巩俐再谈起张艺谋,这样形容他:“他是我的青春期教育,很多东西都是他给我的。”

是啊,他几乎倾尽全力,让她成为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金鸡奖最佳女主,拿下金棕榈、成为欧洲三大电影节最高奖演员,甚至登上了《时代周刊》...

风筝越飞越远了...

记得有一档综艺里,陈升给奶茶唱这首《风筝》,她一下子哭了:我就是你手里的风筝,只要你拉一拉线我就回来了。

陈升摇了摇头。换成张艺谋,他也会摇头的。

因为他不只爱她,更懂她。因为懂她,所以他不忍心让她折戟沉沙,自毁前程,最终变成一个做饭生子的家庭主妇。他不允许她的才华,有一丝一毫的浪费。

所以快30岁那年,巩俐向张艺谋要一个婚姻,张艺谋没给。之后巩俐像所有受了委屈的小女孩,赌气地嫁给了一个商人。

毕竟在那个年纪,我们对爱的理解都那么浅显。我们以为,“爱是性,是婚姻,是清晨六点的吻和一堆孩子”,但其实,“爱是想要触碰却又缩回手。”

30岁之后,看清了婚姻

巩俐和黄和祥之间,有过一场13年的婚姻。13年,足够让人在冷暖自知里认清婚姻的真相。

他是新加坡烟草大王、公司总裁,这场感情里,注定缺少的不是钱,而是其他。

结婚之后,巩俐就淡出了荧幕,沉溺在一个安稳、寻常的家庭里。30岁渴求的安全感有了,婚姻有了,家也有了。世俗意义上,一个女人该有的一切都有了。

可这样真的会开心吗?纵然富足如巩俐这样的婚姻,也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事业,更何况千千万万如你如我的普通女性。

别忘了,她曾经多热爱表演。

拍《红高粱》的时候,在高密住了两个月,每天练习挑水把肩膀都磨出泡来。

拍《艺伎回忆录》,每天练习扔扇子几千下。自己都说最后有些疯魔了。

拍《归来》,她为了演好一个失忆老人,到养老院跟失忆症病人住了两个月。

如果没有结婚,是不是很多女性都能取得比今天更厉害的成就?而如今在小区转转,那些阿姨们经常夸耀的就是自己的老公、儿子。

除了牺牲,还有孤独。是啊,有时候两个人无话可说,是比一个人更悲哀的。

离婚时,黄和祥对记者说,两个人没有争吵,只是聚少离多。我想换个表达,是没什么话说了吧。

原来再有钱、再有名气的婚姻,其实说白了就是两个人相处,就是体谅和理解啊。

50岁,婚姻可有可无

30岁之前,浪费爱情;30岁之后,认清婚姻。而到了50岁,锥心彻骨地爱而不得过,大彻大悟地经历过,见过了天地、众生之后,她最后才见了自己。

见自己,其实就是坦然地面对内心。

谈一场恋爱,只为去爱,不问结局、不问婚姻、不问结果。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过参禅的三重境界,刚好对应了传说中,巩俐的三次落泪。

第一次是刚和张艺谋分手,在戛纳电影节上重逢。记者问从此两个人还有没有合作。张艺谋沉默不语,巩俐泪如雨下。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第二次,是《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发布会上,彼时两人分手十一年再合作。张艺谋说,他曾许愿,一定要让巩俐演一次女皇。她听完一下子哭了。

隔了这么久的岁月,终于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第三次,是在电影《归来》的发布会。那时所有人都在唱衰张艺谋才尽了。她像当年他扶持她一样,倾尽全力去演,在现场,看到他的瞬间,哭成了泪人...

那时她心中,一定五味杂陈,但最后岁月把一切都沉淀成了友情。

“彼此非常知己知彼的好朋友。”

嗯,过尽千帆,最后又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苏轼有一首《观潮》,“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遇到张艺谋,是巩俐的一场劫难,也或者说,是一场历练吧。

总有这么一个男人,让你疯狂、让你心碎、让你负气离开、让你怨恨,却也最终让你幡然醒悟,学会了到底应该怎么去爱。

如今的张艺谋,娶了一个平淡女人为妻。而巩俐早就在疼痛里修炼出了淡然。

这样的结局算遗憾吗?或许所有感情里的遗憾都可以换个词,“成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