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三十七篇推送 (一) 虽是隆冬时节,万物凋谢,临安府的大宋王宫内却已是一派早春景象,人人喜笑颜开。 今上宋理宗赵昀心情非常之好,苦忍十年,如今终于苦尽甘来。 赵昀,名为太祖子孙,实为宁宗皇帝的远亲。其父不过山阴县一名下层官吏,几与平民无异。可命运是如此的难以捉摸。宁宗的八位皇子全部早夭。 无后,意味着大宋的国本动摇。那高高在上的皇位开始变成一个巨大的吸盘,无数人趋之若鹜,朝堂之下暗流涌动。 公元1224年,宋宁宗驾崩,执掌朝政多年的权臣史弥远与杨太后矫诏,废去原太子赵竑,毫无政治根基的赵昀成为南宋第五位皇帝。 由平民到帝王,是幸运吗?不,赵昀很清楚:主弱臣强,那看似无上的皇权,只是虚幻的影子。历经三朝,权倾朝野的史弥远才是这个王朝的掌权人。 史弥远,两朝宰相,南宋著名的权臣 时年十九岁的赵昀显示出超出年龄的智慧和坚忍,他藏起自己的锋芒,整天走马、猎游、歌舞、欢宴,天天声色娱乐,目的只是让史弥远放心:今上只是一个喜欢游戏的孩子。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十年,直到史弥远去世。 (二) 让宫人们感到万分惊讶的是:仿佛一夜之间,太祖皇帝的血液在赵昀的体内复苏了。那个游戏玩乐的赵昀突然消失了,年轻的皇帝改革财政、罢黜史党、整顿吏治,史称端平更新,而这一切,还仅仅只是开头。 穿过深深的宫墙,赵昀的眼光已越过长江、淮河,在中国北方的大地上,昔日的强敌金国已是夕阳西下。“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恢复祖先的荣光,此时不动更待何时! 公元1233年十月,诏:京湖军两万出征蔡州。 公元1234年正月,诏:改年号,端平! 当蔡州送来的露布到达临安时,兴奋异常的赵昀亲往太庙告捷:世仇金国已灭,靖康之耻终于一洗而净。 四月,金国、辽国的玉玺,金哀宗的遗骨,金国的俘虏被送至临安。赵昀再次下诏,举行隆重而盛大的献俘、祝捷仪式。 宫城内外,铠甲鲜明的大宋禁军持械而立,金瓜钺斧、长枪如林、旌旗蔽日,尽显大宋朝廷的威仪。 午时,鼓乐响起,赵昀在群臣、侍从的簇拥下来到宫城门楼。此时的宋理宗一扫十年的颓气。是啊,二十九岁,正是精彩人生的开始。 眼望城下衣衫褴褛,面色惨白的金国俘虏,听着宫城内外声震寰宇的呼唤之声,皇帝的脸上闪过一丝不为人察觉的微笑,灭亡金国是终点吗? 宋理宗赵昀 (三) 一月前曾有过一件不起眼的小事。 皇帝下诏:派员前往巩县,拜谒祖陵。大胜之后告慰祖先本无可厚非,只是一些心细的大臣注意到一个细节:河南巩县(今巩义),属于蒙古占领区。 仅仅是谒陵吗?当然不是,繁华的东京汴梁,文华灿烂的西京洛阳,祖宗龙兴的南京商丘,北宋曾经的三京才是宋理宗真正的目光所在。 三京是宋朝的荣耀之地 果然,祝捷仪式后不久,朝堂内外都在疯传一个让人吃惊的消息:“皇帝准备收复三京!” 收复三京!?那就意味着要和蒙古人开战啊,这,打得过吗?要知道宋朝打金国都没有百分百的胜算啊! 上疏、奏本如潮水般涌来,理由异常充分: A.皇帝正在扫除史弥远一党,现在根基尚未稳固,史党依然很有权势,此时出战,易起内乱。 B.战争是烧钱的行为,现在国家钱粮不足,财政困难,没有余力去打仗。 C.宋军战斗力不强,与蒙古作战,胜负没有把握。 D.即使侥幸打赢了,河南地区历经战火,经济残破,地势平坦,也没有守住的把握。 注:时任京湖制置使的史嵩之正是权臣史弥远的亲侄子。 河南地区地势平坦,少有天然险隘而被称为四战之地 对于臣下们的上疏,皇帝一方面下诏表示:“朕从善如流,爱卿等所言极是。”一方面却在秘密寻找支持者。 是赵昀人格错乱吗?当然不是。大臣张煜在一次单独与皇帝的对话中曾说:“蒙古非金仇可比,但和议难恃,须选将、练兵、储财、积粟,自固吾圉。” 对此宋理宗面露笑容,答曰:“善”。 爱卿真是深知朕心啊,灭国四十的蒙古怎么可能因为一纸合约就停止觊觎我大宋呢! 一山不容二虎的道理我也懂。 (四) 但所谓理想很丰满,显示很骨干。 整个五月里,兴奋异常的赵昀却被浇了一盆冷水。 丞相郑清之,郑丞相的两位弟子---制置使赵范兄弟是皇帝的坚定支持者。但除此以外,其他人对收复三京都不买账。 长江上游的四川制置使赵彦呐拒绝出兵,理由吗,也很充分:四川久经战火,实在无力出兵。 长江中游,距离河南最近,本应是收复三京主力的京湖制置使史嵩之,那个刚刚在三个月前运送三十万石军粮到蔡州前线的史嵩之,现在却正告朝廷:“对不起,我这里闹旱灾,一粒粮食都没有。”同时上奏出兵“六不可”。 无奈之下的宋理宗派人告知史嵩之,准备擢升他为兵部尚书,“给你升官加爵,总行了吧!”对不起,不行!非常有个性的史嵩之表示官位照单全收,但意见还是要提。 总管战略预备队的沿江制置使吴潜有样学样,同样坚决反对出兵。 南宋四大军区,现在三个都反对,这仗怎么打? 现代剧照,宋朝军队 (五) 皇权很大吗?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千年之前的赵昀对此只能报以苦笑。毫无政治根基也意味着没有自己的班底,没有班底意味着有想法,推不动。 重新布局?需要时间,政治智慧,以及一个合理的时机。而最关键的是,群臣所言并非毫无道理,大宋真有战胜草原骑兵的实力吗? 皇帝很烦恼,赵范、赵葵兄弟却是摩拳擦掌。 三年前,依靠击破山东李全的军功,以及恩师郑清之的提携,兄弟二人如火箭般升至制置使的高位,真可谓一任封疆。 想那李全不过一介草寇,岂是收复三京之功可比。在赵氏兄弟的眼中,放佛已经看到参知政事的位置在向他们招手。群臣所言在赵氏兄弟看来,仅仅是一些技术问题。 现在可谓天赐良机,此时不取,机会不会再来。 蔡州之战后,面对中原地区的残破,蒙古人无心经营,其主力退回蒙古高原,仅留下少部兵力留守。在赵氏兄弟看来,整个中原地区如同一个熟透的果子正等着宋军采摘。 蒙金战争给宋人最大的经验正是金国北控黄河天险,西守潼关要道,将整个中原地区封闭起来,让蒙古军骑兵的优势无从发挥。 依靠这一防御体系,蒙金间对峙十多年,最后蒙古军取道关中,出南阳盆地,方在三峰山击败金军主力。 以宋军之善守,难道不能做得更好吗? 迅速占领河南,控制黄河沿岸,西出潼关,与蒙古对峙 至于河南地区残破,无法供应大军粮草,更是纯粹的技术问题。以南宋的国力,只要能维持兵粮运输,就可以源源不断为前线输血。 想明白了就干,决心已下的赵氏兄弟力主出兵,“既然你们不愿意干,那我们来”。 两淮地区集中了6万精锐,单独出兵收复三京。 注:请注意此时的形势,三大军区在观望,只有一路出兵。 史称端平入洛。 一场规模空前的大战即将拉开序幕。 下一部:两京血战 |
|
来自: 恶猪王52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