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个电话

 云中公子 2018-08-24
  • 欢乐 王慧摄

  •   “喂,老妈。”“喂,东子,你下课了吗?……最近功课忙不?……”
      “喂,妈。我是彬儿。您在看电视吗?……您和爸最近身体好吗?……”
      每个周末,我都会接到一个电话、打出一个电话。接到的是儿子东子打来的,打出的是给千里外的娘家父母。
      儿子前年考上省外的一所大学,一般只在寒暑假回家。他的专业难、功课重,我们就和他约定每周来个电话。娘家父母所在的小城离我们上千公里,我们回家次数也不多。儿子嫌麻烦,不喜欢用QQ、微信跟我们聊天;老父老母都已年过古稀,也不习惯用网络通信。两个电话就成了我们三代人平常保持联系的主要方式。
      儿子的电话基本上在每周五下午。有几次他没打来,我和他爸不放心,主动打过去,就听他说下了课,想放松一下,正在打游戏。此后,他就像考勤点卯一样,基本上都会在周五下午准时打来。
      从上中学到现在,我离家30多年了。年轻时,像很多在外闯荡的女孩儿一样,我只顾闷头往前冲——考大学,找工作,谈恋爱,甚至结婚、生子,大事小事都习惯了自己决定。逢到种种不如意也习惯了一个人扛,从不顾及父母在身后是如何揪心。年岁渐长,才慢慢体会到这些年自己的粗心和父母的包容。特别是近几年,母亲身体越发衰弱,去年还轻微中风,更让我时时牵挂。一周一个电话,不打扰他们,也能随时知晓二老的身体状况,顺便陪他们聊会儿天。慢慢老去的父母一点点失去了年轻时的严肃刻板,跟儿孙聊天,那些庄重的三观主题教育都逐渐退后,谈起的不过是家常日子里的浮光掠影。唠叨,抱怨,感慨,从国家大事到家长里短,从上周的流感到菜市场的青菜价格,从小孙子的入学考试到二姨父中了彩票,有一句没一句,东拉西扯一聊就是半个小时。我一边听,一边应和,或劝慰,或调侃,有时也蹦几句俏皮话,逗二老开心。听到电话里传来的笑声,我就像完成了一件重大工作任务,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生儿才知父母恩。儿子一天天长大,从我们身边一步步走远,像当年的我一样,对身后父母的牵挂熟视无睹,只顾一个劲地往前冲。儿行千里母担忧。功课、身体、和老师同学相处得如何、有没有喜欢的女生……每一样我都挂怀。一周一次的电话,虽然只短短几分钟,也足以让我们掌握儿子的状况,并把家里的动态消息传递给他。“少打游戏,多锻炼,不要熬夜,要尊敬老师,和同学友好相处。”同样的叮嘱、同样的啰嗦。如时光倒流,不由自主地,我们恍然成了当年自己的父母。不知儿子会不会像当年的我们,对父母深沉的爱没有足够的体悟,只希望他终有一天会理解我们的苦心。
      两个电话,一个牵扯着过去的光阴,渐去渐远;一个传递着未来的希望,逐渐清晰。跨越千山万水的电话线,默默地传送着亲人最深切的爱,也传递着人间最平凡、最珍贵的亲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