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文治: “新金陵画派”的杰出代表

 我是圭水 2018-08-24

宋文治: “新金陵画派”的杰出代表

新华日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原标题:宋文治: “新金陵画派”的杰出代表

轻舟已过万重山

水 乡

黄山松云

三峡图

江南春晓图

艺术简历

宋文治(1919-1999),现代画家。江苏太仓人。早年师从张石园学习山水,后得陆俨少指授并拜吴湖帆为师。1951年入江苏省国画院受傅抱石影响,致力于山水画创新。其早年作品风格疏秀;中年笔墨劲健,意境灵奇,时代气息浓郁;晚年变法,尝试没骨泼彩,格调清新,意境空蒙迷茫。曾任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美协副主席、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等职。出版有《宋文治画集》《宋文治作品选集》等。

在巨大的历史洪流与时代变革的背景下,20世纪的中国画经历了不同于以往任何历史时期的发展过程,50年代的华夏大地上诞生了两个极具影响力的中国画地域流派——新金陵画派与长安画派。新金陵画派以文人画艺术传统与现实生活相契合、清新的生活气息与灵性的笔墨气韵相交融、结合西画的色彩、构图法自然融入中国画传写性、倾斜性、书写性三者辨证统一的“写画”美学体系,秀中有雄,柔中寓刚,艺术家们相互激励,相互切磋,勇于探索创新,与长安画派相互砥砺,一时蔚为壮观。60年代中国画坛上曾流行“东看金陵,西望长安”的说法,其迅速发展的旺盛活力及其巨大影响,共同推动了整个中国画推陈出新的步伐,创造了新中国国画的辉煌历史,也造就了一批代表性画家。宋文治就是由此脱颖而出崭露头角的新金陵画派的中坚。

宋文治,1919年出生苏州太仓,嗷嗷待哺的时候从育婴堂被抱到一个平凡穷苦的普通人家生活。幼年的贫困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造就了他自强自立、坚韧不拔、奋发图强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形成了他敦厚温和、朴实无华的为人。江南的文人士气一直熏染着这个家境贫寒,生活窘困的年轻人,使得他具有画史上所强调的文人画家的“胎性”,加上他天资聪慧,很小就展露出他在绘画方面的天赋。但遗憾的是他一直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中国画训练,只是从购买《芥子园画谱》开始自学习画。

一个亲戚介绍他到上海秀堂广告社当学徒,无意间打开了他的视野,大上海繁华都市东西文化汇集,各种社团、美术展览层出不穷,各种艺术门类都能在此得以见识。宋文治如鱼得水,如饥似渴,勤奋学习,反复对照临摹山水、花鸟、人物、鸟兽等无不涉及,为他今后作画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之所以后来宋文治选择专心创作山水画,是他认为所有绘画门类中,山水画所包含的技法最丰富,变化最多,同时表现力也最强。以后他又进入苏州美专,系统学习了素描、透视、水彩等技法,科班的正规学习使得宋文治在绘画造型能力方面大有提高,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重要基础。

从1947年到上海近郊安亭师范任教,直到1957年被调入江苏省国画院工作,这十年,是宋文治艺术创作道路的重要转折。其间,他遇到了两个贵人。

朱屺瞻是宋文治认识的第一位大师。朱屺瞻不仅将自己珍藏的墨宝真迹给这位同乡小老弟临摹学习,还出面张罗介绍他拜张石园为师。张石园是海上画派中一位对“四王”研究颇深,自身造诣也很高,传统功力极为深厚的画家,他仿清王石谷的画几可乱真。太仓是“四王”的故乡,宋文治学习“四王”十分自然。“四王”在总结前人笔墨技法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和心得,对于想要系统学习中国传统山水画技法的人,“四王”的确是一个比较好的入门选择。

宋文治对陆俨少也是一见倾心。陆俨少是现代中国写意山水大师级人物,颇负盛誉的云水画法和墨块、留白画法是其响誉中国美术界的突出“个性风格”,是画坛颇具影响力的“上海书画三杰”之一。宋文治的“慧眼”真不得不说是一种天赋,这也是他能够不断吸收最好养分的重要因素。陆俨少对宋文治也是倾囊相授,还亲自介绍他拜吴湖帆为师。吴湖帆在中国绘画史上的意义远远超出他作为一名山水画家的意义,以雅腴灵秀、缜丽清逸的复合画风独树一帜,从绘画风格到“瘦金体”书法都十分符合宋文治的审美标准,自然被其所吸收,并成为他日后风格形成的重要来源。

宋文治的小荷才露尖尖角纯属意外也合情理。1955年冬,安徽省有关领导到上海物色画家去合肥工作,陆俨少约宋文治等前往黄山等地写生创作,并代表安徽参加全国国画展览。宋文治的《桐江放筏》和《黄山松云》入选,并在《人民日报》发表,这是他最早深入生活后尝试将传统山水画与当下生活相结合的作品,正是这种敢为人先的创造精神,《人民画报》作了重点报道。

1958年2月,江苏省国画院筹委会正式成立,经推荐,宋文治被调入任副画师,时年39岁,正式开始了以绘画创作为职业的艺术生涯。其时的江苏国画院聚集了傅抱石、亚明、钱松嵒、陈之佛、魏紫熙等一大批江苏最优秀的画家,宋文治得以与他们一起深入生活,相互学习和交流。他早期较为集中于此,如《京口新貌》《采石工地》等,开始有意识地进行自我绘画语言的创作,并很明确地以深入生活的方式入手。这些积极主动地探索对他后来形成独立风格并能成功改变传统中国山水画的程式打下了基础。

真正让宋文治成为后来“新金陵画派”主要代表艺术家之一的契机,是著名的“两万三千里写生活动”,这次写生活动也是新中国艺术发展史上最为重要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提出“艺术要为人民服务”的口号,传统中国画笔墨是否能表现现实生活成为全国各地艺术创作者研究探索的主要课题。为适应形势,反映生活,1960年9月,江苏省国画院组团一行13人为期三个月赴国内各地旅行访问写生,“开眼界、扩胸襟、长见识”,探索的艺术论题其实比较宏大且深远:中国画传统笔墨如何反映现实生活?宋文治躬逢其行,沿途共经六省十余市,参观、写生、创作、交流。也就是在这次写生过程中以及回南京后,宋文治创作了一批里程碑式的作品,如《山川巨变》《广州造船厂》《杜甫草堂》《红岩》《峨眉山公社食堂》,等等。从画面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用传统技法描绘的山、水、石头和树木和当时现实生活中人们劳作的场景的融汇结合,这是中国画艺术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成功尝试与积极探索。写生活动结束后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山河新貌”汇报展,一炮打响,以全新的面貌改变了传统中国山水画陈陈相习的固定程式,很好地回答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笔墨是否能表现当下题材和生活的问题,“新金陵画派”也因此奠定了在全国美术界的地位,宋文治也因其出色的作品一举成名,一跃而为“新金陵画派”的中坚力量。

与很多艺术家都有“绝招”一样,宋文治有个典型的艺术象征,也是很多人认识和了解他艺术的窗口,叫“宋太湖”。1960年油画《洞庭春色》是宋文治为江苏油画进京展览的即兴之作,虽为油画,但从构图、着色、用笔都透显中国画的韵味。《光明日报》刊登该作时称之为“油画民族化的有益尝试”。此后太湖成为他笔下一生不变的主题:有鸟瞰太湖的全景,也有墨瓦白墙水乡小径;有桃花盛开的盛夏,也有绿遍江南岸的初春;有湖山悉数入画,也有仅两棵小树相互依偎;有写法故意的江南,也有晚年变法后彩墨的江南……宋文治的太湖江南气韵俱盛,崭新又有古意,泼彩下的江南在肆意的自然趣味之余仍然保留着细腻温婉的韵味。

宋文治的山水画历经50年发展,是当代山水画的格局中南方一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在上个世纪中国山水画史上当之无愧占据了他应有的一席之地。他坦言自己有两点:善学和思变。这一治学理念始终贯彻于着他的艺术人生,其早年作品风格疏秀;中年笔墨劲健,意境灵奇,时代气息浓郁;晚年变法,尝试没骨泼彩,格调清新,更注重题材和现实生活的关系,更注重题材所表现的社会意义。他运用所掌握的传统笔墨巧妙地表现了时代的新题材,在严谨的法度中融入了许多偶发性的生动效果,画面从此氤氲弥漫,色彩斑斓,其个人风格亦即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增加了丰富的笔墨语言,也让“宋家山水”的面貌进一步得到确立。他以自己鲜明的艺术个性丰富了画派的整体风貌,而他一生对艺术的理解与追求也堪为人们借鉴。倪 熊/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