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E观澜 2018-08-24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注释】闻:听到,听见。却:反而,反倒。宜:合适。
    【解读】尊长面前,说话声音要低;但低到听不见的程度,反倒不合适了。

    《礼记·曲礼上》说:“毋嗷应。”大意是说:“有人喊,不要嗷嗷叫着答应;回答人话,不要嗷嗷叫。”
    言谈举止是一个人修养的外在表现。反映在言谈上,一个说话轻柔,舒缓的人总能获得他人的好感;相反,一个说话高声大气,咋咋呼呼的人总让人感觉俗鄙不堪,甚至不耐烦。

    有的人与你说话,咋咋呼呼的样子让你觉得粗俗,高声大气的样子让你觉得心烦,又不是遇到急难之事,声音扯那么高干嘛?但有的人说话声音低得也令人着急,蚊子哼哼似的,你不得不说“麻烦你再说一遍,我没听清。”直到你一而再地说“我没听清”,直说得都不好意思说了,可令人遗憾的是:还是没听清!那是只见嘴在动,不闻出声啊!唯独说话轻柔舒缓,声音不高不低的人让你感觉良好,与之交谈起来非常舒服。有一种说法是说话嗓门高低与素质成反比,嗓门越高的人素质越低。这种说法不绝对,但似乎有些道理,不是吗,咋呼劲大的人没多少是受过良好教育的。

    与平常人交往都要注意声音柔和适中,在领导及长者面前更应该注意自己说话时的声调、语气了。李白有一句诗“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权当“尊长”就是“天上人”吧!但这不敢高声也不能声太低了,记得上学时有一位学生回答老师问题的声音太小,老师屡次让他大点声说,但他还是声音太小听不清,老师急了:“我又不吃人,你大点声说!”
    《朱子童蒙须知》中说:“凡是作为小辈,在长辈面前说话声音要低些,态度要恭顺些,表达自己的意思时要尽可能地详细、舒缓,切不可高声吵闹,大声喧哗,嘻嘻哈哈地净说些浮躁的话,没用的话。”
    (《朱子童蒙须知·言语步趋第二》 凡为人子者,须是常低声下气,语言详缓,不可高言喧哄,浮言戏笑。)
    有的孩子,由于家长的放任教育,野小子,疯丫头一般,而且,越是人多时,家里来客人时,越是野,越是疯,俗称“人来疯”,家长却天真地以为自己的孩子活泼可爱!其实,在旁人眼里看来:孩子是活泼有余,可爱不足!
 
    康熙来了
    在刚开学的一所中学的初中一年级的一个班里,一天,老师在课堂上点名提问,后排站起来一位高高大大的女同学,令人疑惑的是,她回答老师问题时,只见到两片嘴唇一张一合,就是没有任何声音发出来,老师让她重复了一遍又一遍,还是只见嘴在动,听不见任何声音,惹得全班同学都回过头来看这位同学。这时,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小学和她是一个班的,她就是这样,我们班都喊她‘哑巴’。”老师一愣,正想说什么,门外传来一声炸雷:“报告!”随着炸雷声,门开了,一位男学生站在门外,全班人的目光立刻从后往前,齐刷刷地聚焦在门口。老师问那个迟到的男学生:“你叫什么名字?”“老师,我叫钱龙。”“怎么来这么晚?”男学生刚想回答,一位随孩子一起来的老人上前答道:“对不起,老师,钱龙今天病了,我带他去看病,所以来晚了,我特意过来跟您说一声。这是我孙子钱龙,我是他爷爷。”话音刚落,一位脑子反应快的学生立刻喊起来了:“康熙来了!”紧接着,另一个声音不知从哪儿冒出来了,学着太监的腔调细声细气道:“皇爷爷,奴才给您请安了!”这下可好,班里学生们炸窝了,哄堂大笑!这时,又不知从哪儿传出一个声音:“傻瓜,钱龙(乾隆)也成你爷爷了!”这一下子,班里学生笑得前俯后仰,像开新春联欢会一样热闹!老师强忍住笑,好不容易才把班里混乱热闹的场面制止住。
    下课后,老师专门把座位调整了一下,让“哑巴”和“乾隆”坐在一起,并告诉“哑巴”,让她和“乾隆”坐在一起是为了给她壮壮胆,有皇上撑腰呢,以后说话不要怕,要发出声音来,并又对“乾隆”说:“你虽说是皇上,但以后说话也要注意些,声音不能那么高,像天上打雷似的,当心吓着了同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