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光明之门

 CHOK2620 2018-08-24

我推荐老同学看《黄帝内针》,他刚翻完一遍,就跑过来跟我说,懂了懂了,就是左边的病右边治,右边的病左边治,记住对应穴位就可以啦。是不是?来,你教我扎针吧!没等我反应过来,老同学已经一口气说完。


好多人看完《黄帝内针》,大多有这样的想法,黄帝内针太简单、太好学了!黄帝内针就针法而言,确实比较简易,快的话十天半月时间,也就能基本掌握用针法则,有效对治一些病症,这是黄帝内针至简的一面。也正是这个特性,黄帝内针才能在民间流传绵延几百年,现在又能轻松自如地走进寻常百姓家。


从阴阳、三才这个理,到四总则、“六三二一”规范,从三焦同气到经络同气,从脏腑虚位、随证治之到穴外定穴,前面的文章似乎已经把黄帝内针操作要领一下子讲完,读到现在难免有些跃跃欲试的冲动。好几个朋友甚至在群里要我推荐用何种针,我始终不置可否,说实在的,我在这里要浇一盆冷水。掌握这些要领,只是有了一件诸如刀棍之类的器械,能不能用出功夫和神韵来,还要看是谁用、怎么用,还要看有没有这个底子。之所以将这些要领先行托出,是想告诉大家这个针法不难,人人都能学会。但是不是人人都能学好呢?

讲到这里,我想到了“粗守形、上守神”这几个字,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灵枢中的《九针十二原》,大意是粗工重形质,上工重气化,务必守神而刺,不能止于守形。很多人学习黄帝内针,关注较多的是实用技法,羡慕的是内针功效,追求的是针法道用,内心想着如何来帮助更多的人,这样的发心固然不错。但是从对黄帝内针的总体把握来看,恰恰就停留在粗守形的地步。


黄帝内针至简的一面刚才已经讲到,但是至深的一面又直接通达传统文化的源头。学针之初,我曾经买了几十本《黄帝内针》送人,但遗憾的是,能够真正理解的人并不多。怅然之余想明白,我学习黄帝内针之所以如此顺畅,是建立在近十年对传统文化、中医典籍的广泛涉猎和大量阅读基础之上。这种在文化上接近本质的、内在的贯通,无意中成为学习黄帝内针的捷径。古人说文人通医,我想也是出于这个道理。况且,针道又是至精至微之事,如果仅仅掌握一些要领就能学好黄帝内针,也确实无法领略文化传承的力量。


黄帝内针的简,是大道至简的简,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简。这种简体现在用上,是一种人人都能很快掌握的方便法门。但是要真正把握黄帝内针的精髓所在,那就得溯源而上,顺着法脉走进传统文化的深处。也唯有如此,学用黄帝内针,才不会仅仅是在叶子上跳舞。


学会内针也许只要一阵子,学好内针可能需要一辈子,这不只是我一个人的感受。我们既要看到黄帝内针至简的美,更要悟到黄帝内针至深的道。那怎样才能真正学好黄帝内针?我的体会是从认真读好《黄帝内针》开始。杨真海师父传讲、刘力红教授整理的《黄帝内针》,不仅为我们传递了一门至简针法,更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光明之门,让原本丰富的人生变得更有意义。



张三针笔记

三生万物   针行其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