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这句广告词少说也听了千把回了,可这座近在咫尺的道家仙山我却一次都没去过。 上周五,趁着儿子暑假未尽,一家人决定驱车前往青城之巅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暑气蒸腾的清晨时分,轻车简从,沿着成绵高速复线一路向南,然后又转向成都二绕,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一家人就到了都江堰离堆公园的门口。 尽管是周五,但这里依旧是热闹非凡,操着天南地北各路乡谈的游客络绎不绝。天空中不时传来"啾啾"的声音,那是不断起降的景区观光直升机桨叶扇动灼热空气发出的声响。 跟随着滚滚人流涌进景区,一条青石板大路笔直向前延伸。路的两旁则是历朝历代治蜀重臣的铜像。一个个真人大小的铜像肃然立于道旁,仿佛帝王陵前的翁仲。道路尽头左侧的铜像就是名垂千古的诸葛亮,相比于文翁、章仇兼琼这些人物,显然诸葛亮的名气最高,铜像的手和鹅毛扇都被摸得闪闪发光。 路的尽头是一座高大的殿堂式建筑,匾额上写着"伏龙观"三个大字。沿着陡峭的台阶拾阶登顶便是离堆的最高点。 所谓离堆,关键在于"离"字。离堆与右手边的玉垒山本为一体,李冰在修筑都江堰时,将离堆与玉垒山凿开,导引岷江内江之水通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的各条灌渠,使得成都平原从此"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号称"天府之国"。 除了都江堰离堆之外,四川还有一个离堆,那就是乐山的乌尤离堆,据说也是李冰开凿的。 安澜索桥是都江堰又一个标志性景观。数百游客一齐行经此桥,桥身左右大幅摇摆,而脚下则是滚滚江水,不禁让人心生怯意。偷偷瞄了一眼桥索,确定是钢缆才敢继续前行。 到了玉垒山一侧,登上二王庙,照例供奉着各路神仙,当然还有历代名人的咏刻。儿子毫不客气地跨坐在一块刻有"饮水思源"四个大字的巨碑下的大乌龟头上拍了一张骄傲的照片,用我的话说这叫"独占鳌头"。当然只是一句玩笑,这东西既非乌龟,又非老鳖,它名叫赑屃,龙生九子之一,专干驮石碑这类笨重活。 再次踏上晃悠悠的索桥回到飞沙堰这一边,我们一直走到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尽头--鱼嘴。 站在鱼嘴的大坝上,西北望,目力所及之处便是重峦叠嶂的蜀山群峰,而浩荡的岷江之水挟裹从雪山之巅带来的勃勃生气,从崇阿之间汹湧而出。 滔滔白浪在鱼嘴一分为二,西侧的外江之水越新津、过彭山,在乐山又与大渡河汇在一起继续南下,直到在宜宾与金沙江激烈碰撞,化身为长江直奔东海之滨。 而东侧的内江之水则分为万千细流,直入川西平原的万亩水田之中。 都江堰的尽头也是成都平原的尽头,在这里山地与平原没有过渡。群山在平原边缘猛烈地生长到千仞之上。 岷山山系,龙门山脉,峨眉与青城无疑是最为闪亮的明珠。莽莽群山向北延伸,便是我家窗外的风景,向南则有梵音袅袅。 川西平原边缘的千里群山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蜀山",从鸿濛初开,它们便耸立于此,如一道城墙守护四川盆地。 四千年前,古蜀先民沿着岷江河道一路东进,就在此处,眼前豁然开朗。于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蚕丛、鱼凫、柏灌、开明⋯⋯洪荒时代结束了! |
|
来自: 昵称35641324 > 《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