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梳理自主测试12345678解析:(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NaCl和水的质量,再 称量所需的NaCl和水,最后进行溶解,因此以上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②③①⑤④;(2)由左盘中砝码的质量=右盘中氯化钠的质量+游码的 质量可知,因此他称取NaCl的质量=5g+2g-1.2g=5.8g;(3)由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质量分 数为10%的NaCl溶液,氯化钠溶液的质量=5.8g÷10%=58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58g- 5.8g=52.2g(即体积为52.2mL);(4)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 偏大,若其他操作步骤均无误差,则其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答案:(1)②③①⑤④(2)5.8(3)52.2(4)小 于考点梳理自主测试123456788.50℃时,将12g硝酸钾溶于48g水中,其溶质质量分数为, 将此溶液分为三等份:?(1)取第一份溶液,将温度升高10℃(无水分损失),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取第二份溶液 ,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2倍,需加入硝酸钾晶体g,或者蒸发g水。?(3)取第三份溶液,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 一半,需加水g。?考点梳理自主测试答案:20%(1)20%(2)6.6710(3)2012345 678归类示例一归类示例二归类示例三归类示例四归类示例五归类示例一溶液的形成【例1】溶液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B.溶液蒸干后,均能得到固体溶质C.某物质的饱 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D.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解析:溶液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混合物,但不一定是 无色的液体,A项错误;溶液蒸干后,不一定都能得到固体溶质,如盐酸蒸干后不能得到固体溶质,B项错误;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该 物质的溶液,但可以溶解其他溶质,C项错误;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因此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D项正确。答案:D 基础自主导学规律方法探究基础自主导学规律方法探究基础自主导学基础自主导学规律方法探究规律方法探究基础 自主导学规律方法探究规律方法探究基础自主导学规律方法探究第九单元溶液考点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一、溶液的形 成1.溶液(1)定义: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特征:具有均一性、稳定性, 属于混合物。(3)组成:①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②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汽油 和酒精也可以作溶剂。(4)质量关系:①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②溶液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考点梳理自主测 试一二三注意(1)溶液状态不一定是液态。(2)均一、稳定和混合物三个条件是判断体系是否是溶液的依据,缺一不可。(3)同一种 溶液中溶剂只有一种,溶质可以有多种。(4)溶液的质量是溶剂和所有溶质的质量之和。(5)物质溶于水时,溶液中的溶质不一定是加入的物质 ,如CaO溶于水后形成Ca(OH)2溶液,溶质是Ca(OH)2,而不是CaO。2.乳浊液与乳化现象(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 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其特征是:不均一、不稳定、长期放置易分层。(2)乳化现象:洗涤剂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 珠的过程,形成的乳浊液能够稳定(填“稳定”或“不稳定”)存在。考点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3)溶液和乳浊液的比较。考点 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3.溶解过程中的两种变化与溶液温度的变化4.溶液的应用(1)在溶液中进行化学反应,可使反应速率变 快。(2)动植物对养料的运输、吸收只有在溶液的环境中才能进行。(3)医疗上的针剂通常配成溶液以方便使用。(4)对物质溶解时的 吸放热进行利用。(5)对物质溶解后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进行利用。考点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二、溶解度1.饱和溶液 与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区别。在一定温度下(溶质为气体时,还需指明压强),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 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一般来说,要确定某一 溶液是否饱和,只要看在一定温度下(溶质为气体时,还需指明压强),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存在,若有,那么这种溶液就 是饱和溶液。只有指明“在一定温度下”和“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液的“饱和”或“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考点梳理自主测试一二 三(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一般转化方法。2.浓溶液和稀溶液(1)区别:在一定量的溶液中若含溶质较多,属于浓溶液;若 含溶质较少,属于稀溶液。(2)注意: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3.固体的溶解度(1)定义:在一定温 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质量。?考点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2)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因 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不指明温度时,溶解度没有意义。②标准:100g溶剂。物质的溶解量与溶剂量成正比,为了便于比较 ,要取等量溶剂,且溶剂质量为100g,而不是溶液的质量。③状态:饱和状态。只有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溶质达到饱和时,溶 解的溶质的量才是一个定值,且是最大溶解量。④单位:克。因为溶解度实质上是溶质的质量,所以溶解度的单位为克。考点梳理自主测试 一二三(3)影响因素:①内因:溶质、溶剂的性质。②外因:温度。a.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b .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如NaCl。c.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Ca(OH)2。(4)溶解度曲线及其应 用:①定义: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画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考点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考点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③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a.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增大,表现为曲线“坡度”比较“陡”,如KNO3。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表现为曲线“坡度”比较“平”,如NaCl 。c.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为曲线“坡度”下降,如Ca(OH)2。④溶解度曲线的应用:a.可以查出某种物质在 某温度下的溶解度。b.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c.可以确定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状况。d.根据溶解度曲线确定怎样制得 某温度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4.气体的溶解度(1)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 体体积。?(2)影响因素:①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②外因: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考点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 5.结晶(1)定义: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做结晶。(2)方法:①降温结晶;②蒸发溶剂结晶。 考点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三、溶质的质量分数1.溶质的质量分数(1)定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2.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考点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注意(1)配制溶液时,溶解不能 在量筒中进行,一般在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以加速溶解。(2)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时,一定要注意将浓硫酸加入到水中。3.溶解度与 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考点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考点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4.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1)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或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直接应用公式。(2)溶液去水浓缩或加水稀释的计算,解此类题目抓住一点:浓缩 或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即m1·a1%=m2·a2%或m1·a1%=(m1+m水)·a2%(3)一定质量的溶液中进行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时,涉及溶液体积、密度的计算。应先根据公式m=ρV(即溶液的质量=溶液的密度×溶液的体积)进行换算,或先计算质 量,再利用公式进行换算。(4)不同质量分数的同种溶质的溶液混合的计算。m1·a1%+m2·a2%=(m1+m2)·a%(5) 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考点梳理自主测试123456781.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苏打水 B.冰水C.石灰乳 D.液氧解析:苏打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属于溶液;冰水是纯净物,不属于混合物,故不是溶 液;石灰乳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故不是溶液;液氧是纯净物,不属于混合物,故不是溶液。故选A。答案:A考点梳理自主测试1 2345678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碘酒中的溶剂是水B.把食用油放入水里,并用力振荡,食用油是溶质 C.高锰酸钾放入水中,形成紫红色溶液D.将少量氯化钠放入水中溶解,溶剂是氯化钠解析:碘酒中溶剂是酒精,A项错误;食用油不能溶 于水,因此食用油不是溶质,B项错误;氯化钠溶液中溶剂是水,溶质是氯化钠,D项错误。答案:C考点梳理自主测试1234 56783.下列固体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升高的是()①氢氧化钠②氯化钠③硝酸铵④生石灰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①④解析:氢氧化钠、生石灰、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既不吸 热也不放热,故溶液温度不变。答案:D考点梳理自主测试123456784.炎热的夏天,小林从5℃的冰箱冷藏 室里拿出一杯底部有少量蔗糖晶体的a溶液。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发现晶体消失了,得到b溶液。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5℃时 ,a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室温下,b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蔗糖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b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 a溶液解析:由题意知,5℃时,a溶液中有少量蔗糖晶体存在,故a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A项正确;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晶体消 失了,b溶液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B项错误;从5℃到室温,温度升高,晶体消失说明晶体已经溶解了,从而说明溶解度随温度 升高而增大,C项正确;由于a溶液中比b溶液中溶解的溶质少,故b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a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D项正确。答案:B 考点梳理自主测试123456785.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B.将20℃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C.30℃时,向 20g甲固体中加入50g水,充分搅拌后得到70g溶液D.甲中含有少量乙时,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考点梳理自主测试 12345678解析:要比较溶解度的大小必需指明温度,否则无意义,A项错误;将20℃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 ℃,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溶剂没变,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B项错误;30℃时,甲的溶解度为30g,50g水中只能溶 解15g甲固体,溶液的质量为65g,C项错误;由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受 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所以,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可从甲、乙混合物中分离出甲,D项正确。答案:D考点梳理自主测试12345 6786.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 :甲(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2)A点状态下乙溶液属于(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3)t 2℃时,将15g甲放入装有5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若想从甲的饱和溶液中获得甲晶体,常采 用。?考点梳理自主测试12345678解析:(1)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 )A点处在乙物质溶解度曲线上方,乙溶液属于饱和溶液;(3)t2℃时,甲的溶解度是25g,将15g甲放入装有50g水的烧杯中 ,能够溶解12.5g,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若想从甲的饱和溶液中获得甲晶体,常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答案:(1)等于(2)饱和(3) 20%(4)降温结晶考点梳理自主测试123456787.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如图1是某同学的实验操作过程:考点梳理自主测试12345678(1)用图1中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是。?(2)若③中游码读数为1.2,则他称取NaCl的质量是g。?(3)按照图1③称量的药品来配制溶液,该同学需要用水的体积是mL。(水的密度为1.0g·mL-1)?(4)他按图2量取水的体积,若其他操作步骤均无误差,则其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基础自主导学规律方法探究基础自主导学规律方法探究基础自主导学基础自主导学规律方法探究规律方法探究基础自主导学规律方法探究规律方法探究基础自主导学规律方法探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