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有下九流之说,那九流指的是哪些呢?

 wenxuefeng360 2018-08-24

“三教九流”的说法自古有之,古人用来泛指各行各业,而这个词语本身并没有很明显的等级、尊卑的区分。随着时代发展,这个词的意思逐渐发生了变化,甚至成为一个贬义词,多指那些不正规、道德原则不规范的人或者行业。

三教九流的来历和含义

相传三教的说法是来自于孙权和阚泽的对话,大概翻看了一下《三国志》,没有找到原文,可能是我查阅的太粗糙,遗漏过去了。三教一般指的是佛、道、儒,关于这一点基本没什么争议。

“九流”这种说法最初起源于班固《汉书》的记载,确切来说,这应该叫做“九家”。

《汉书.艺文志》记载“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次篇”,班固为此分为十家,也就是十类,分别是:

儒家: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道家: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阴阳家: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事鬼神。法家: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名家:出于礼官。古折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墨家:出于清庙之守。贵俭、兼爱、上贤,右鬼,非命,孝视天下……纵横家:出于行人之官。言其当权事制宜,受命儿不受辞。及邪人为之,则上诈谖而弃其信。杂家: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农家:出于农稷之官。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货。小说家: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这就是《汉书》所说的十家,所以说这三教九流的“九流”,本该是“十流”,只是这最后一类“小说家”并不被看重,所以,班固有说到“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中国古代有下九流之说,那九流指的是哪些呢?

综上,三教九流具体指的是:

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也可以称作九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

三教九流是何时包含了贬义的意思,已经无从考究了,众口铄金啊,这个词语硬生生的被扭转了本来的意义,其实在汉语言中很多字词都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意思。

“九流”后来又被细分成三个等级,27流,分别是:

上九流:一流佛祖,二流天,三流皇上,四流官,五流阁老,六宰相,七进,八举,九解元;中九流:一流秀才,二流医,三流丹青,四流皮影,五流弹唱,六流卜卦,七僧、八道、九棋琴;下九流:一流唱戏、二流吹,三流马戏、四流剃头,五流澡堂子、六搓背,七修、八给家畜配种、九娼妓。

其实“九流”说法并不一致,还有一种分类是:

上九流: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中九流:举子、医生、相命、丹青(卖画人)、书生、琴棋、僧、道、 尼下九流:师爷、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时妖(巫婆及拐骗)、盗、窃、娼

元朝:时代背景下的文人自嘲

最早应该可追溯到元朝时期,我们都知道中国有两个非汉人的政权,一个是元朝,一个是清朝。元朝是蒙古族建立,蒙古族以骑射彪悍主诸城,这在娇弱文绉绉的中原士子眼中就是“莽夫”。其实元朝开始也为汉化做过很多努力,可是效果并不尽如意,忽必烈之后,汉化这件事情更是不被重视,即使偶有涉及,却也不够彻底,前不及北魏孝文帝,后不如大清,很多人将此归结为元朝的包容性和广阔性造成的。后人也许对此可以理性分析,但是对于经历这个朝代的知识分子而言,这就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大宋遗民看不上“鞑子”,有绝食明志者,有改名换字思念前朝的,也有写诗作画讽刺当权者的……众生百相,三教九流的说法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兴起,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宋代诗人、画家郑思肖,看看这名字就知道,直接将名字改为大宋国姓赵的组成部分——肖,还有爱国诗人谢枋得等。

鞑法: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各有所统辖。——郑思肖《铁函心史·大义略叙》世俗人有十等:一官、二吏,先之者,贵之也;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后之者,贱之也。——谢枋得《送方伯载序》

无论是郑思肖所说的元朝法制,还是谢枋得的感慨,都将文人贬低到很低下的地位。元朝的这种说法是将古代职业划分了十个等级,所以也有说法三教九流也是在这种压抑的文化背景下发生了变化。中国古代有下九流之说,那九流指的是哪些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