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 NO.11

 金色年华554 2018-08-24

NO.11

石勒和苟晞两位当世一流战将可谓棋逢对手,两人在平原(今山东平原)和阳平(今山东冠县)之间打了大小三十余战,互有胜负,今天我挥你一榔头,明天我还你一棒槌,谁也奈何不了谁。

看见战局僵持,司马越也亲自率大军东进,驻扎在官渡(今河南中牟),随时准备增援苟晞。

官军士气大振,苟晞随之也找到了破敌之法——避开彪悍的石勒,与汲桑对决。

汲桑素来忌惮苟晞的威名,不敢迎战,只是在营垒外构筑木栅,加强防守。

苟晞没有马上进攻,而是派人在汲桑营外拿着大喇叭一遍一遍地展开轰炸式地宣传工作:里面的人听着,你们已经被包围了!放下武器,出来投降!要活命,快投降,给钱回家看老娘;要想死,就顽抗,黄泉路上走一趟……

汲桑的部队本来就是乌合之众,听了这样的话很快就军心瓦解。

苟晞乘势猛攻,在东武阳(今山东莘县)大破汲桑军,歼灭万余人。

汲桑一败,石勒独木难支,也只能败退下来。

两人收集残兵,本打算投奔汉王刘渊,没想到途中又中了西晋冀州刺史丁绍截击,再次大败。

汲桑和石勒在乱军中失散,之后汲桑在逃亡途中被杀,石勒则逃到了上党(今山西长治)。

上党有一支数千人的胡人部队,首领是张背督、冯莫突,见多识广的石勒很快就取得了他们的信任,随后又说服了他们,和他们一起往投刘渊。

刘渊见石勒相貌堂堂,谈吐不凡,非常喜欢,当即封石勒为辅汉将军、平晋王——从平晋两个字就能看出他对石勒的器重。

而石勒的表现也没让刘渊失望,他刚到汉国,就立下了一个大功。

当时乌桓人伏利度在乐平(今山西昔阳)有一支强大的武装,一直不肯归附刘渊,让刘渊很是头疼。

石勒自告奋勇前去招抚,他假装得罪了刘渊,前去投奔,没过多久,就以他出众的能力和天生的魅力获得了伏利度部下的爱戴。

眼见自己的威望已经超过了伏利度,石勒开始行动了。

在一次聚会上,他突然把伏利度抓了起来,并召集所有部众,对他们说:我和伏利度谁更适合做领袖?

对伏利度的水平,将士们不是存疑,是怀疑!

对石勒的才干,将士们不是相信,是迷信!

所有人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石勒。

随后石勒带着这支部队归顺了汉国。

刘渊加封他为督山东征讨诸军事,把这些人都归他统领。

有了王弥、石勒等大将助阵,刘渊底气大增,他开始大手笔地扩张。

公元308年春,刘渊命其第四子刘聪率军南下,占据太行山;石勒则担任东路军统帅,进军河北。

与此同时,西晋内部却出了问题。

就像有些人有习惯性流产的毛病一样,西晋政府也有习惯性内斗的毛病。

关键时刻,太傅司马越和首席名将苟晞之间竟然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其实,本来司马越和苟晞关系是非常不错的,两人甚至曾结拜为兄弟。

但后来情况就不一样了。

短短数年间,苟晞击败王弥,灭公师藩,平汲桑,连破强敌,所向披靡,一时间名声大噪,当时人甚至将他比作“韩白”(韩信、白起),他的官职自然也一升再升,被晋封为抚军将军、都督青兖二州诸军事。

人一红,就有人眼红。

有人对司马越说:兖州是魏武帝曹操起家的地方。苟晞这个人有大志,长期呆在这样重要的地方,恐怕以后不好控制,会成为您的心腹大患。

作为八王之乱的亲历者和终结者,司马越别的心思也许不一定有,提防内部人的心思可从来没放松过。

一听这话,他立刻就对苟晞猜忌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