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花如今已经是知名教授、著名企业战略家,她的成功自然与她的勤奋密不可分。做客《谢谢了,我的家》时,陈春花讲述了她的勤奋其实与妈妈有着直接的关系。 陈春花的妈妈原本是南方人,当她离开老家广东湛江到了东北的齐齐哈尔,为了适应北方的冬季生活,陈妈妈学会了点炉子、做棉衣棉裤、纳鞋底。 而陈春花心里最难忘的,是妈妈在砖厂的身影。陈春花偶然一次想去接妈妈下班,就去了砖厂。虽然之前她知道妈妈在砖厂上班,但她对砖厂的工作一无所知,毫无概念。6月的一天,陈春花在砖厂见到了妈妈:她戴着厚厚的手套,穿着厚厚的制服,那制服上有厚厚的垫肩,晒得黑黑的脸,热得满头的汗……把湿湿的土坯推到砖窑里,这就是陈妈妈的工作,而她选择这份工作的原因很简单——小时费高。陈春花见过妈妈因为纳鞋底常常手指被刺破,但砖厂一幕还是让她惊呆了。 此前陈春花只看到妈妈在家里忙前忙后,她想不到妈妈会去做一份对男人来说都是重体力活的工作,因为妈妈从来没有抱怨过,一直都是平静的,安祥的。陈春花说,妈妈在生活中毫无怨言,并不意味着她没有付出努力,相反,她的努力超乎想象。从那以后,原本就乖巧的陈春花更是下定决心要让妈妈幸福。 作家梁晓声在《母亲》中解释了他对褐色的复杂情绪。为了买小说《青年近卫军》,梁晓声第一次到了母亲「挣钱的那个地方」。走进厂房,梁晓声看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低矮的厂房,阴暗的光线,巨大的噪音……因为空气浑浊,女工们都戴着口罩。因为七八十只灯光的热量,七八十名女工都穿着背心。「毡絮如同褐色的重雾,如同漫漫的雪花,在女人们在母亲们之间纷纷扬扬地飘荡。」毡絮落在女工们的身上,她们的头发变成了褐色,她们的臂膀变成了褐色,她们的口罩变成了褐色……那一天,梁晓声发现母亲原来那么瘦小。那一天,梁晓声怎么也回忆不起母亲年轻时的模样。那一天,梁晓声觉得自己长大了,而且为自己在十五岁才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大人「而感到羞愧难当,无地自容」。从此,「毛茸茸的褐色」成为梁晓声敏感的颜色。 林徽因在有了女儿之后说:「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花可以自顾自地美好,而树要努力生长,留下一片遮风挡雨的天地。母亲,是一种身份,更是一份责任。陈春花说,有时候孩子难以理解父母,很可能是因为不大有机会看到父母辛劳的样子,不了解父母的隐忍,而大部分父母常常希望给孩子展示好的一面,收起艰辛的一面。一如陈妈妈和梁妈妈,回到家,她们都只是灯下那个平静的妈妈,做做饭,补补衣。如果孩子不用心体会,可能真的会不知道,母亲的爱并非轻而易举。 母亲的爱,是最好的家风。陈春花认识到,好的家风是一个家庭真正的不动产,所以她说:「妈妈是我们家的传家宝。」 有一句诗原本是母亲写给孩子的,在这一刻赞美母亲也是合适的:「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四月天。」 《谢谢了,我的家》(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节目《谢谢了,我的家》同名图书)2018年6月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收录了陈春花老师等54个人物的家庭故事,带你时时感悟家的温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