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发掘地方特色文化内涵、增强乡村旅游核心吸引力的建议

 找东西zdx 2018-08-24

市政协委员 市文联主席熊德琪


近年来,随着孝感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乡交通明显改善,孝感市旅游业也发展迅速,特别是美丽乡村“一线一点”建设带动了我市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但是,随着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乡村旅游文化底蕴不深、发展模式单一、主题特色不明、可持续不强等深层次问题也日渐明显。如何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内涵,增强乡村旅游核心吸引力已成突出问题。

  一、现状与特点

  1、孝文化旅游品牌逐渐形成。近几年,孝感在研究孝义、弘扬孝德、评选孝子、举办孝节、繁荣孝艺、建设孝景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2014年孝感已获得“中国孝文化之乡”称号,其影响力不断扩大,已成为孝感旅游的主打品牌。

  2、“一县一品”文化旅游形成特色。孝南雕花剪纸、汉川楚剧之乡·福星、应城膏盐文化、云梦皮影、安陆水墨漫画、孝昌中国书法之乡、大悟红色文化等文化品牌在湖北省“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中脱颖而出,为各地乡村旅游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白兆山李白文化游、应城国家矿山公园、大悟红色文化游已成为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乡村文化旅游产品。

  3、各类文化旅游资源得到保护、开发、利用。孝感楚剧、善书、漫画、龙灯等民俗文化;雕花剪纸、皮影、三节龙跳鼓舞、马口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双峰山、观音湖、铁寨、叶家庙遗址、睡虎地秦简等自然人文文化以及麻糖、米酒、荷月等饮食文化,这些都在乡村文化旅游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特色文化成为乡村旅游主要动因。乡村文化具有独特的人文魅力,城乡文化的差异给城市居民带来新奇感受、怀旧情节以及慢生活节奏,满足了放松心情、求新求知、探亲访友、寻根访祖的需求,这些情感体验成为人们选择乡村旅游的重要因素。

  二、问题和不足

  孝感没有名山大川,没有名寺古刹,发展旅游本就先天不足,很难吸引外来游客。近年来,虽然在本土文化、差异化和独特性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缺少灵魂,文化底蕴不深。孝文化载体建设严重不足,影响力有限,核心主导作用难以发挥。本土文化研究不透,简单包装、粗制滥造现象较为普遍,导致本地旅游缺乏强烈的文化标识。如:应城国家矿山公园弃地上、地下博物馆两个核心项目不做,而醉心于酒店、房地产开发,本末倒置,徒有空名。饮食文化挖掘不深,“吃”停留在低层次的农家乐,“购”局限于麻糖、米酒、皮蛋老三样,远不及恩施甩碗酒、罗田吊锅菜来的畅快淋漓、声名远播。

     2、缺乏创新,趋同现象严重。近年来,各地发展的很多项目,其主题不清晰,独特性不强,放眼望去,大都内容相似、形式相像、模式相同,如金卉庄园、楚珍园、盛世闻樱等。有的按照城市思路去建设乡村景观,舍弃了原有地方建筑文化和个性特质,失去了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

  3、缺少人才,文化传承堪忧。我市现存的文化遗址、遗迹、遗物的修复和保护不够,如董永公园、文昌阁、叶家庙遗址、睡虎地等。有些民俗文化如皮影、善书、剪纸等民间艺术也面临无人传承的困境。

  4、缺乏统筹,发展合力不强。主要是在全域规划、宣传推介、文化资源、旅游线路等方面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大家各自为阵,未能形成“一线串珠”或板块式的发展格局。同时,没有建立各县市区旅游景点的对接机制,没有形成统一形象包装,很难形成品牌效应。

  三、对策与建议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传播的最佳载体。如何将两者有效融合,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文化主导,全域打造孝文化特色旅游品牌。借鉴“木兰”模式,不限一市一县、不拘一景一区,把孝文化、红色文化、历史文化等各类文化旅游资源融入有形载体和无形载体中,着力打造“孝文化旅游圈”和几条各具特色、相互联系的精品乡村文化旅游线路,唱响“孝感动天、情润山水”品牌,使其成为湖北旅游重要板块。深度挖掘董永故事和孝感“古八景”人文资源,结合槐荫公园、凤凰天仙城等重点项目和新城镇化建设,分步分级建设董永园、天仙城、孝子牌坊和百岁老人社区。创新方式方法,继续办好孝文化旅游节等系列节会,并逐年积淀孝文化印记。开展“全国十大孝子”评选,并形成固定品牌。同时要利用好各类媒体以及文化名家,开发孝感旅游APP,一步一个脚印地打造和提升属于孝感的文化旅游名片。

  2、因势利导,着力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建议邀请本土、省级、国家级有影响力的文化专家参与规划和设计,尽量保留各地原生态的建筑、自然山水、风土人情、民俗文化、饮食习惯等等,做到一花、一草、一木、一景都彰显本土文化特色,实现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的高度融合。注重挖掘孝感乡村饮食以及与饮食相关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民间传说,通过评选、包装、美食节等各种形式推出几款最具孝感特色的菜系和各具特色的地方小吃,加大宣传力度,让“舌尖上的孝感”带动“脚尖上的孝感”。注重乡土文化特色的挖掘、无形人文资源的转换、古今名人资源的利用和乡村民俗资源的开发,因地制宜,因村制宜,抓住本地、本村特点,锁住乡愁,凸现优势,做到“土”而有趣,“野”而有序。

     3、市场推导,大力培植各类市场主体。建议各级政府优选一批项目,逐一制定完善项目建设书、项目概念性规划设计、项目招商引资手册,明确专门机构,根据项目类型,实施精准招商,引进各类投资主体进行市场运作、宣传推介。同时,鼓励村民参与从事原生态与本土文化相关的表演、农作以及传承工作,在保持项目本土性、原生态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   

     4、政府引导,制定出台激励扶持政策。建议尽快完善相关程序,出台我市旅游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要融合党委政府研究部门、地方文化专家、高校专家教授以及乡村旅游实业高层管理人员组成联合专家库,深度梳理、挖掘、研究地方文化,推动地方文化与旅游、城市等三农外资源深度融合创新,通过城市优质资源上山下乡推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制定完善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意见,设立发展专项基金,对有关项目的策划、设计、宣传推介、引进以及对地域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升级给予奖励。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乡村文化旅游经营,对业绩突出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面向全省乃至全国,举办或参加一些征文、征歌、文艺比赛等活动,深度挖掘孝感故事,完善文艺评奖机制,催生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和人才,为孝感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