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耳鸣患者,您有一份“治疗耳鸣攻略”,请查收!

 WenLongTSG 2018-08-24

经常有人说

耳朵里像“知了”一样叫不停

轰隆隆、嗡嗡嗡、嘶嘶声乱响

没有一个安宁的时候

脑袋快要爆炸,难以入睡

没错,这就是


“耳鸣”


今天

小编献上一份“治疗耳鸣攻略”

请笑纳!


什么是耳鸣?


耳鸣(tinnitus)是在没有外源性的声或电刺激条件下的一种声音感觉

耳鸣是客观存在,并非单纯的不良心理所导致的。大多数耳鸣可以通过问诊(病史采集)和可靠的听力学检测、耳鸣检测以及影像学检查等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和风险评估。

较早前的文献资料显示,耳鸣的发生率占总人口的30%,其中,超过8%的患者需要就诊。耳鸣作为一种警示信号,需要引起重视。

耳朵解剖图




导致耳鸣的因素有哪些?


导致耳鸣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包括耳部疾病、周身其他部位的疾病以及环境因素等


1

耳部的疾病

1、外耳病变:耵聍栓塞、外耳道异物、外耳道疖肿及皮肤病(真菌感染等),也可见于肿瘤。

2、中耳病变:常见的有鼓膜穿孔、急慢性中耳炎、肿瘤、咽鼓管的病变,耳硬化、鼓室血管瘤或颈静脉体瘤等。

3、内耳病变:常见的有梅尼埃病、突发性耳聋、药物性耳聋、噪音性耳聋、老年性退行性病变等。



2

周身其他部位的疾病:

全身任何部位的疾病都有可能产生耳鸣:

1、多发性硬化症,头颅外伤等。

2、代谢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失调,高血脂,维生素B12缺乏等。

3、精神性疾病:抑郁、焦虑等。

4、血管疾病:动脉杂音、动静脉畸形、血管肿瘤等。

5、神经性疾病:先天性蹬骨肌痉挛等。

6、高/低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脂肪肝,皮肤过敏等。



3

环境因素:

1、睡眠不足,睡眠时间不规律。

2、长期处于噪声环境。

3、压力过大,心理负担过重。

4、臆想。

5、偶发性或持续强噪声刺激。



出现耳鸣后要怎么办?


sdfd

从就诊耳鸣患者的病史资料和检查数据中发现,绝大多数的耳鸣患者存在引起耳鸣的起始病因或异常,因此,不论出现什么类型的耳鸣,应该第一时间就诊,寻求耳专科医师的帮助,进行耳科、耳鸣特征与听觉系统的全面、精细检查或耳部体检,必要时需要进行CT与核磁共振MRI检查,进行鉴别和诊断,以探测耳鸣的起始因素或部位,并进行分类治疗和康复。

少数能明确病因的可以行病因治疗,大多数还是重点治疗耳鸣有关的不良心理反应及伴随症状。


耳鸣,并非不治之症


出现耳鸣不要不以为然,不要“一味忍受”,不要怕麻烦而不愿花费“一顿饭”的时间给耳朵做个精细体检。

1
针对外耳道耵聍、中耳胆脂瘤、听神经瘤、颈静脉体瘤、耳硬化等能明确病因的,针对病因治疗后耳鸣多可治愈或者缓解;


2
药物治疗:包括改善循环、营养神经及抗焦虑药物等。中医主要是根据个体情况辨证施治;


3
耳鸣掩蔽疗法:通过系列的测试,选择与耳鸣音调响度相匹配的外界声作为掩蔽声,在医生的指导下聆听掩蔽声,从而达到抑制或缓解耳鸣的方法;


4
耳鸣的习服疗法:使患者尽快达到对耳鸣的适应和习惯;


5
心理治疗:主要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治疗师实施。包括心理分析法、感知矫正治疗、行为矫正治疗等;


6
伴有中重度及以上听力下降的严重耳鸣患者,可佩戴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植入。



小贴士

  • 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 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生活工作环境保持安静,避免噪音暴露。

  •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及情绪波动。

  • 戒烟戒酒,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