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五章 止汗类

 陈氏藏书阁 2018-08-24

  (一)黄芪 防风  - 20 -

  【单味功用】黄芪又名黄耆。味甘,性微温。入脾、肺经。本品质轻皮黄肉白,质轻升浮,入表实卫,色黄

  入脾,色白入肺,为升阳补气之圣药。生品入药,具有升发之性,既能升阳举陷,用于治疗中气不足、中气下陷、

  脱肛、子宫脱垂以及其它内脏下垂诸症;又能温分肉、实腠理、补肺气、泻阴火,用于治疗体弱表虚,自汗盗汗,

  或者经常反复感冒,以及消渴(类似糖尿病)诸症。炙品用药,可补中气、益元气、温三焦、壮脾阳、利水消肿、

  生血生肌、排脓内托,用于治疗气虚衰弱、体倦乏力、语音低微、短气食少、便溏腹泻等症;又治气虚脾弱、水

  不化气,以致身面浮肿、小便不利等症;还治气血不足、阳气衰微,以致疮疡日久、内陷不起,或疮疡溃烂、脓

  稀、久久不愈之症,以及小儿体虚、痘疹内陷诸症。黄芪与地龙为对,治疗慢性肾炎,有消除尿蛋白之功。防风

  (见前)。

  【伍用功能】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防风祛风解表,胜湿解痉,止泻止血。黄芪甘温补气固

  表扶正,防风辛散祛风解表驱邪。二药伍用,防风辛散温通,可载黄芪补气之功达于周身,黄芪得防风疏散之力

  而不恋邪,防风得黄芪之固表而不散泄。二药参合,散中寓补,补中兼疏,动静结合,相辅相成,固表止汗。

  【主治】1.表虚自汗,四肢酸楚等症;2.虚人易患的感冒诸症;3.小儿脱肛。

  【常用量】黄芪 10-15 克。防风 6-10 克。

  【经验】黄芪、防风伍用,选自《王旭髙医书六种》玉屏风散。治气虚表弱,自汗不止者;风邪久留而不散

  者亦宜。李东垣曰:“黄芪得防风而功益大,乃相畏而相使也。”王晋三《古方选注》曰:“黄芪性钝,防风性

  利。钝者受利者之制耳。惟其受制,乃随防风周卫于身,而固护表气耳。”防风、黄芪各等分,《医宗金鉴》谓

  之防风黄芪汤。治中风不能言,脉迟而弱者。柯琴曰:“夫风者,百病之长也。邪风之至,急如风雨,善治者治

  皮毛,故以防风以驱表邪。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用黄芪以鼓舞正气。黄芪得防风,其功愈大者,一攻一补,

  相须相得之义也。”

  黄芪合防风能固卫疏表,所谓黄芪得防风则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则怯邪而不伤正。二药合用,功在防

  御外邪之入侵。古人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治风者,不患无以驱之,而患无以御之,去者自去,来者自

  来,邪气留连,终无期矣。”近人谓,黄芪含有“干扰素”,能增强人体抵抗力,防御外邪感染,此正前人所述

  的黄芪合防风之功效。

  曾用玉屏风散治一妇人恶风,夏日常以巾裹首,身着夹衣,冬日重絮不敢见风,药十数剂而愈。也常用来治

  疗经常感冒的患者,以及患风疹块(荨麻疹)非发作时投之,用以扶正,减少发作,减轻症状,巩固疗效。

  黄芪 120 克,防风 3 克,王清任命名为黄芪防风汤,用于治疗脱肛,不论十年八年者均可。盖黄芪补气固脱,

  升阳举陷,则肛门可收;然肠风不除,病亦难愈,故以防风三大肠之风,则无后顾之忧矣。

  (二)山茱萸 牡蛎

  【单味功用】山茱萸又叫山萸肉。味甘、酸,性温。入肝、肾经。本品温而不燥,既能补肝肾之阴,又能

  温补肾阳,是一味平补阴阳的要药。用于治疗肝肾不足所引起的头昏目眩、耳鸣不聪、腰膝酸软、小便频数、阳

  萎等症;又能收敛固脱、涩精止遗、止汗止血,用于治疗阳气虚衰所引起的遗精、遗尿、虚汗不止,以及月经过

  多、崩漏等症。

  牡蛎味咸、涩,性微寒。入肝、肾经。本品为贝壳之属,质体重坠,既能平肝潜阳,用于治疗阴虚阳亢所引

  起的烦躁不安、心神不宁、心悸怔忡、失眠、头晕目眩、耳鸣等症;又能软坚散结,用于治疗痰火郁结所致的瘰

  疬、痰核、瘿瘤等症,以及气血不活所致的肝脾肿大等症。本品煅后入药,功擅收敛固脱、涩精止带、制酸止痛,

  用于治疗自汗、盗汗、遗精、白带、胃酸过多、胃溃疡诸症。

  【伍用功能】山茱萸补益肝肾,敛汗固脱,固精缩尿;牡蛎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软坚散结,制

  酸止痛。山茱萸酸涩收敛,微温而不热,以涩精气,止脱汗为主;牡蛎味咸能软坚,气寒能除热,质重能潜阳,

  性涩能收敛。二药伍用,相互促进,敛阴止汗、救亡固脱的力量增强。

  【主治】1.自汗,盗汗诸症;2.男子遗精、滑精,女子带下诸症;3.糖尿病,尿糖不降者。

  【常用量】山莱萸 10-15 克。牡蛎 10-25 克。打碎先煎。

  【经验】山茱萸、牡蛎伍用,出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来复汤。功在敛阴止汗,救亡固脱。治寒温外

  感诸症,久病瘥后不能自复,寒热往来,虚汗淋漓;或单热不寒,汗出而热解,须臾又热又汗,目睛上窜,势危

  欲脱;或喘逆,或怔忡,或气虚不足以息,诸症若见一端,即宜急服。观其全方,以萸肉为主,盖萸肉既能敛汗,

  又善补肝,肝虚之极,元气将脱者,服之最效,若伍牡蛎,其效更著。

  黄芪、山茱萸均可固脱,但适应范围有异,黄芪固脱是从气分入手,山茱萸固脱是从阴分入手,相互为用,

  固脱力增强,其效更著。但用药分量宜大,30-50 克均可。

  山茱萸治气虚脱证,首推张锡纯,他将脱证分为上、下、外脱三种;上脱者,阴阳两虚,喘逆迫促,脉见水

  上浮木;下脱者,脉见沉细欲无;外脱者,症见周身汗出不止。临证治疗,重用山茱萸 60 克施治。

  (三)麻黄根 浮小麦

  【单味功用】麻黄根味甘,性平。入心,肺经。本品功专止汗,因其性善行周身肌表,引药至卫分而固腠理

  是也。无论阳虚自汗,还是阴虚盗汗,均宜配伍使用。

  浮小麦味甘,性凉。入心经。本品药性和平,甘能益气,凉可除热,入心经,益气除热而止汗,盖汗为心之

  液,养心退热,津液不为火扰,故自汗、盗汗可止,又治骨蒸虚热和一切虚汗等症。

  【伍用功能】麻黄根甘平止汗,浮小麦甘凉止汗。麻黄根入肺经,“肺合皮毛”,故可实表止汗。浮小麦入 - 21 -

  心经,“汗为心液”,故能益气清热,凉心止汗。又因浮小麦体质轻虚,其性升浮,能达皮腠而散其热,故又可

  止盗汗。二药伍用,相互促进,益气养心、清热凉气、固表止汗益彰。

  【主治】1.体虚多汗,自汗诸症;2.阴虚有热,盗汗等症。

  【常用量】麻黄根 6-10 克。浮小麦 10-30 克。

  【经验】麻黄根、浮小麦为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牡蛎散。主治:体虚卫外不固,自汗出,夜卧更

  甚,心悸,短气烦倦。盖麻黄根专入肺经,能益肺气,固卫气,敛肌腠,塞毛窍,为固表止汗之良药;浮小麦专

  入心经,益心气,敛心液,固皮毛,实腠理,为养心止汗,固表实卫的佳品。二药参合,肺心兼顾,敛汗固表之

  力倍增。若出汗过多者,宜与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伍用,其效更彰。

  (四)黄芪 牡蛎

  【单味功用】黄芪(见前)。牡蛎(见前)。

  【伍用功能】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牡蛎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制酸止痛。黄芪

  甘温补中,升阳补气,实腠理止汗出;牡蛎质体重坠,味咸而涩,长于益阴潜阳,收涩止汗。二药伍用,益气敛

  阴、固表止汗的力量增强。

  【主治】1.气阴不足,自汗、盗汗等症;2.阳虚自汗诸症。

  【常用量】黄芪 10-15 克。牡蛎 10-25 克。打碎先煎。

  【经验】黄芪、牡蛎伍用,系敛阴固卫以止汗。盖卫气虚,不能外固,营阴虚不能内守,故宜黄芪、牡蛎

  伍用治之甚效。

  (五)黄芪 浮小麦

  【单味功用】黄芪(见前)。浮小麦(见前)。

  【伍用功能】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浮小麦止汗。黄芪甘温补中,升阳补气,实腠理固表止

  汗;浮小麦甘凉益气,清热除烦,养心退热,止汗。二药伍用,相得益彰,益气清热、固表实腠理而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诸症。

  【常用量】黄芪 10-15 克,浮小麦 10-30 克。

  【经验】黄芪、浮小麦与黄芪、牡蛎伍用均可止汗。但各有其不同机理,黄芪与浮小麦伍用,系养心固卫以

  止汗。汗为心液,汗出过多,每易影响心气,宜黄芪、浮小麦;黄芪与牡蛎伍用,系敛阴固卫以止汗。盖卫气虚

  不能外固,营阴虚不能内守,宜用黄芪、牡蛎。若浮小麦暂缺,施老经验,可以小麦麸或糠皮代之,疗效亦佳。

  (六)五味子 五倍子

  【单味功用】五味子的皮肉甘酸,核中辛苦而带有咸味,以其五味俱备而得名。其实以酸味为最,苦次之,

  咸更次之。酸能收敛,苦能清热,咸能滋肾,其性温、但温而不热不燥。本品既能益气生津、补肾养心,又能敛

  肺气归肾,而收止咳平喘之功,用于治疗气虚伤津所引起的体倦乏力,表虚多汗、口干口渴等症;又治心阴不足,

  心失所养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气短等症;还治久嗽虚喘诸症。另外,还能收敛固涩,用于治疗体虚自汗、盗

  汗、遗精、尿频、遗尿以及久泄不止等滑脱不固之症。

  五倍子味酸、涩,性寒。入肺、大肠、肾经。本品药性收敛,既能敛肺止嗽、降火化痰,用于治疗肺虚咳嗽、

  久久不愈,或肺热咳嗽、痰中带血,甚则咳血等症,又能收敛止汗、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涩精固脱,用于治疗

  体虚自汗、盗汗、久泻不止、脱肛、便血、遗精、带下、子宫脱垂等。

  【伍用功能】五味子敛肺滋肾,敛汗止汗,生津止渴,涩精止泻;五倍子敛肺降火,敛汗止汗,涩肠止泻。

  二药参合,益肾固精、敛汗止汗、涩肠止泻益彰。

  【主治】1.自汗、盗汗诸症;2.肺虚久咳,久喘多在黄昏时为甚者;注:黄昏之时咳嗽,《丹溪心法》:“黄

  昏嗽者,是火气浮于肺,不宜凉药,宜用五味子、五倍子敛而降之”;3.久泻、久痢诸症(非特异性结肠炎可用);

  4.男子遗精、滑精,女子赤白带下、崩漏诸症;5.脱肛、子宫脱垂,以及各种内脏驰缓、下垂,均可使用。

  【常用量】五味子 6-10 克。五倍子 3-6 克。

  【经验】五味子、五倍子伍用,收敛固涩之力较强,故凡固摄无能,有滑脱现象者,均可随症配伍使用。如

  阳虚自汗,与黄芪、附片伍用;久泻、久痢,与赤石脂、禹余粮伍用;脱肛、子宫脱垂、以及各种内脏驰缓、下

  垂者,与升麻、柴胡伍用;若气虚甚者,与党参、黄芪伍用。为加强疗效,亦可酌加枳壳。

  五味子与五倍子为对治疗头面汗出确有实效,晏早明治一男性教师张某,年 35 岁,1996 年 2 月 20 日初诊。

  自述 1995 年 9 月持续高热 10 天,经住院,用安乃近、复方氨基比林等西药治疗,岁热退出院,但是自汗出,白

  天稍事活动即汗湿内衣,夜晚亦盗汗。经当地中西医药治疗 3 个月,汗出依然,尤其登台讲课时头面汗出成珠,

  深为所苦。刻诊:症见神疲怠倦,少气,面色少华,舌质嫩,脉虚软无力。症属肺气亏虚,卫气不足,表阳不固,

  腠理疏松,汗孔开泄,汗出不止。宗“虚者补之,散者收之”治则,拟补气、敛汗为治。处方:生黄芪 50 克党

  参 15 克五味子 10 克麦冬 15 克白芍 15 克白术 9 克防风 3 克山萸肉 10 克,水煎服。服药 5 剂,精神好转,但头

  面汗出如故,仿施老对药经验加五倍子 6 克,6 剂,当服 2 剂后头面汗出即止,半年疾苦则除。

  (七)黄芪 附子

  【单味功用】黄芪(见前)。附子又叫附片。味辛、甘,性大热。本品纯阳有毒,其性走而不守,上能助心

  阳以通脉,下可补肾阳以益火,是一味温补命门之火,温里回阳救逆的要药。既能治疗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或

  因大汗、大吐、大泻而引起的四肢厥逆、冷汗自出、脉微欲绝等亡阳症;又能治疗大汗淋漓、手足厥冷、气促喘 - 22 -

  急等阳气暴脱之症;还能益命门火而暖脾胃,助阳化气以利水消肿,用于治疗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畏寒肢冷、

  阳萎、尿频等症;又治阴寒内盛、脾阳不振、脘腹冷痛、大便溏泻等症,以及脾肾阳虚、水湿内停,所引起的小

  便不利、肢体浮肿之症。此外,本品还可通行十二经脉、祛寒除湿、温经止痛,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寒湿偏盛、

  周身骨节疼痛等症。盖附子为纯阳之品,其功用论述详尽者,首推汪昂,附子“其性浮而不沉,其用走而不守,

  通行十二经,无处不至,能引补气药恢复散失之阳;引补血药以滋补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逐在表之

  风寒;引温暖药达下焦,以祛在里之寒湿。”

  【伍用功能】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附子回阳救逆,温肾助阳,祛寒止痛。黄芪具有生发之

  性,善于益气固表,止汗固脱,伍以附子,相使为用,温阳益气,回阳救逆,固表止汗益彰。

  【主治】1.阳虚自汗,畏寒,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细弱等症;2.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者可用。

  【常用量】黄芪 10-30 克。附子 6-10 克。

  【经验】黄芪、附子伍用,名曰芪附汤,善治脉微欲绝,四肢逆冷,大汗如洗诸症。附子以“熟附片”为佳,

  久煎一小时左右,用量超过 15 克者,须防其出现结代脉(室性期前);黄芪须用大量,一次 60-90 克浓煎,止汗

  固脱之效甚佳。

  附子既可温补心肾之阳,又可化气行水消肿,更有强心之功,因其内含乌头碱,尚可增加心血排出量。

  注:附子中毒,症见头晕,心慌,口、舌、唇、四肢发麻,言语不利等。救治方法:甘草 60 克,水煎服。

  亦可用淘米水一碗即服。

  笔者 2007 年 7 月 2 日治一张某,男性,72 岁,10 年前罹患脑出血,刻下言语不利,流涎,汗出,畏冷,下

  肢麻木,舌质淡黯,苔白腻,舌下瘀,脉弦滞。疏以生黄芪 50 克,制附片(先煎)10 克,赤白芍各 10 克,桂枝

  10 克,五味子 10 克,山萸肉 15 克,甘草 6 克,水煎服。 7 月 23 日复诊,上药服七剂,汗出、畏寒已除,余证

  如故,惟咳嗽有痰,痰吐不易,大便干结,常用开塞露为治。经云:“急则治其标”,先拟通调腑气,化痰止咳治

  之。方用瓜蒌 30 克,风化硝 10 克,白芥子 10 克,莱菔子 10 克,旋覆花(布包)10 克,海浮石 25 克,半夏 10

  克,茯苓 15 克,桔梗 10 克,炙甘草 6 克,橘红 10 克,水煎服。7 月 30 日三诊:服药 l 剂,大便干已除,又服

  3 剂,痰吐已利,咳嗽愈可。

  (八)乌梅 五味子

  【单味功能】乌梅(见前)。五味子(见前)。

  【伍用功能】乌梅味酸,淸凉生津,益胃止渴,敛肺止咳;五味子敛肺滋肾,敛汗止汗,生津止渴,养心安

  神,涩精止泻。二药参合,相得益彰,养阴强心、敛肺止汗之力增强。

  【主治】1.自汗、盗汗诸症;2.糖尿病,尿糖不降者;3.阴汗湿痒,症属阴虚火旺者;4.过敏性结肠炎,动

  则腹泻者。。

  【常用量】乌梅 6-10 克。五味子 6-10 克。

  【经验】乌梅、五味子伍用,均取酸以敛之,益阴止汗也。盖汗症者,日久必然伤阴,汗为心之液即是明证。

  施师治疗自汗、盗汗诸症,在治标的同时,总不忘益阴强心以治其本,常常与麦冬、党参参合。

  山萸肉、牡蛎、乌梅、五味子均可用以治疗糖尿病,尿糖不降之症,其治病原理,即敛脾精、止漏浊是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