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次考研, 成功率有多高?

 西窗竹影 2018-08-24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了一个不完全统计:二战考研成功率高达70%,而一战的成功率却只有20%。

虽然不知道这个数据是真是假,但是我们还是要理性分析一下一战和二战的区别的。

首先我们看看最近几年的考研数据。

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18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238万,比2017年增加37万人,增长18.4%。其中,应届考生131万人,比去年增加18万人,往届考生107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考研增加人数和增长率均为近年来最高。

从图1、图2可以看出:近几年考研人数连年增高,屡创新高,考研竞争激烈程度有所增加。其中,接近一半都是二战考生。

那么,一战与二战的区别在哪?

1.考验经验方面

二战的人,失败后往往会总结自己的失败原因。从考研失败中走出来后,可以根据一年的复习对于一些自己的薄弱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更容易避开考研的一些坑。

而一战的人,由于没有相关的经验,往往找不到自己学科的薄弱所在,比较容易犯一些复习方法和策略的错误。但是没经验不代表就是劣势,对于许多一战生,在心态上会有优势,毕竟初生牛犊不怕虎嘛,在一些思考问题和答题方式上反而会更加灵活。

2.努力程度方面

对于应届生来说,可以任性,可以抱着打酱油的心态。因为对考研缺乏正确的认识,所以经常容易被各种诱惑钻了空子。而有这种想法的应届小伙伴我想应该不在少数!

而二战的人,则就没这么幸运了,考上往往成了很多二战小伙伴心理上的唯一出路,基本上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来备考,所以目标明确决心较强。

3.知识储备方面

二战的考研儿,相对一战准备的时间更长,知识的储备比大多数一战应届生丰富,知识的各方面积累也比一战生更多。

但是这只是体现在考研初期的情况,一些一战的考研学霸的学习效率比较高,到后期就会赶超二战生。

4.择校复试方面

二战相较于一战的考生,更容易找到自己的考研院校和复试经验,不会在择校上面浪费太多的宝贵时间,也不会担心复试而慌张。

而每年都有大量的一战生,到考研报名才确定自己的考研目标。二战的小伙伴有了一年的考研初试,择校和复试经验,更了解整个考研流程。

所以建议20考研的小橙子还有一战的小橙子,一定要快速、科学的定下目标院校。

4.学习环境方面

一战考研的备考环境优势就是住在学校——有图书馆自习室,学习环境和氛围都很好,寻找研友和考研信息沟通很方便。不好的地方就是还没毕业,会有上课、实习、毕业论文问题等事件会和考研一起瓜分你的时间,还有面对身边同学保研、出国找到工作等落差可能在心态上会受到影响。

二战的考生有的在家学习,有的租房子在学校附近,成本较大。若是毕业后全职或兼职备考经济会比较拮据,缺少研友,平时的压力较大无人倾诉时,可能比较影响心态。

那么为什么一战会更容易失败呢?

1.盲目采取题海战术

考研不是高考,既没有充足的时间、也没有足够简单的规律让你靠刷题刷出来,泛读十本不如精读一本。有时候钻透了一道题,其实是弄懂了一套题,所以要有计划的做题,而不是一味的刷题。

2.频繁修改拖延学习计划

有些同学计划做的漂亮,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就导致你可能不断的在为自己的拖延症买单,频繁调整计划,直到考试的那天,计划也没有完成。

3.过度疲劳,效率低下

考研人中有很多非常努力的人,那为什么有些人努力了却还是没有好结果?因为效率低下,心绪波动大。考研最难的不是专业课,毕竟这是一场大规模参与的选拔性考试,难就难在你能否抵制诱惑,做好合理的时间规划。

很多时候,大家都容易被自己打败。比如时间不够啦,智商太低啦,竞争太大啦,情绪对自己的影响非常大,导致把自己逼得很紧,最后却不见起效。

4.手机、感情、家庭等外部困扰

很多考研人向往能在寂寞考研长跑中,找到陪伴自己的另一半,考研双双把家还,不存在的。上面谈到了时间、规划、心理等自身因素,现在聊聊手机、感情、家庭等外部因素。有些人在面对考研紧张的氛围时,越是压抑,就越是“叛逆”,还有些人家里对考研不支持,设置了不少阻力和诱惑,导致考研的决心经不起推敲。

5.不做阶段性总结

其实考研的课程,包括数学在内,都是很注重基础的,但是基础是一点点积累的,没有捷径,那么你就需要不断地巩固基础。

阶段性总结就是这个作用。如果一直就想着往前赶进度,到最后你会发现,前面学的全忘了,所以,阶段性总结不可少。

综上分析,一战生的考研成功率确实比二战生低。

虽然说数据是那个样子,但是只要你努力,并且做到有计划的复习,避免以上的错误,我相信大部分人也会在一战的时候取得成功的。

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