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氏藏书阁 2018-08-24

心虛

泛指心臟的氣血不足。主要症狀有心悸怔忡、短氣、健忘、易驚、心中苦悶不樂,睡臥不安,面色不華,或自汗、盜汗等。

 

心氣虛

即“心氣不足”。主要症狀有心悸、短氣(活動時加劇)、胸悶不舒,自汗、脈細弱或結、代。多見於某些虛弱病人,以及貧血、心律不齊、神經衰弱等。

心氣不收

指心氣虛弱不能收斂。心有藏精神、主汗液的功能。如心氣虛弱不能收斂,則出現心神浮越、精神散亂、健忘易驚、心悸怔忡、自汗多汗或動則汗出等症狀。

心氣不寧

指心氣出現不安寧的病理。臨床表現有兩方面:一是心悸、怔忡;一是心神不安。可伴有心煩不寐、脈搏不整等兼證。病因多由心血不足,心失所養,但也有由於邪氣影響而致,如“痰火擾心”、“水氣凌心”或肝火旺、肝膽氣虛等。

 

心陰虛

即“心陰不足”。主要症狀有心煩、怔忡、失眠;低熱、盜汗、顴紅、口乾、脈細數等。多見於神經官能症、貧血和結核病等。

心血虛

即“心血不足”。主要症狀有頭暈、面色蒼白、心悸、心煩、失眠。多夢、健忘,脈細弱等。多見於神經官能症、貧血和某些虛弱患者。

心陽虛

即“心陽不振”。是心氣虛的重症除了心氣虛的症狀外,還有四肢厥冷,大汗出,心悸加重,甚室昏迷不醒,脈微欲絕。多見於心力衰竭或休克等病症。

 

心營過耗

指心陰損耗太過。心主血,營是血中之氣,即血脈裡流動著的營養物質。患熱性病因久熱傷陰或虛損內傷,而虛火亢盛,消耗血液裡的營養物質過多,體質虛弱,出現夜熱,心煩,易汗,舌降,脈細數等症狀時,稱為心營過耗。

 

心虛膽怯

指心中空虛,容易恐懼的一種證候。多因心血不足,心氣衰弱所致。與精神因素也有一定關係。可見於某些虛弱證、貧血、神經官能症等。

 

 

心氣盛(心陽盛)

主要是指精神力面的病理變化。心氣盛則心火熾,表現為精神過度興奮,心煩失眠,夢中發笑等。如火盛的程度較嚴重,則出現煩燥、發狂,一般稱之為心陽盛。

 

心熱

指心火亢盛所引起的病變。主要症狀有面赤,心中煩熱,睡眠不寧、小便赤,或譫語如狂,或吐血、衄血等。

火上炎

指心臟本經的虛火上升。主要症狀有舌生瘡、心煩、失眠等

心火內熾

也叫“心火內焚”。焚和熾,都是形容火熱過盛。心屬火、由於心經本臟的火過盛而出現的病變,故稱。主要症狀有心煩失眠,怔忡不安,甚則狂躁譫語,喜笑不休等。

汲腎陰

汲,吸引之意。指心火過亢,吸引命火妄動,以致耗損腎陰,性機能亢奮,出現遺精,早泄,虛煩失眠等。

心腎不交

指心陽與腎陰的生理關係失常的病變。心居上焦,腎居下焦。正常情況下,心與腎相互協調,相互制約,彼此交通,保持動態平衡。如腎陰不足或心火擾動,兩者失去協調勵係,稱為心腎不交。主要症狀有心煩、失眠、多夢、怔忡、心悸、遺精等。多見於神經官能症及慢性虛弱病人。

熱入心包

溫邪化熱入裡,出現高熱、神昏、譫語或昏沉不語等症狀,稱為熱入心包。它與逆傳心包症狀大致相同,但病情傳變有別。如昏迷,驚厥持續多天未清醒,稱為“邪戀心包”。戀,是留戀不去,即病邪仍留戀于心包。邪戀心包多有夾痰現象,也易出現後遺症。

熱傷神明

熱性病因高熱而出現神昏譫語,意識障礙等症狀時,一般稱為熱傷神明,與熱入心包的意義大致相同。但熱入心包是針對病變部位而言,熱傷神朗是針對神志症狀而言,提法不同。

痰火擾心

指痰火上擾心神,引起神志錯亂的病變。如神志失常,言語錯亂,甚至狂躁妄動,舌尖紅苔黃膩,脈滑數。多見於精神分裂症,癔病等。

水氣凌心

指水氣影響心臟的病變。由於脾腎陽虛,氣化障礙,水液停留體內,不能正常排泄,產生痰飲,水腫等水氣病時,當水氣上逆,停聚胸隔阻礙心陽,可使心陽不脈、“心氣不寧”,出現心悸,氣促等症狀,稱為水氣凌心。

心脾兩虛

即心脾兩臟俱虛。主要症狀有心悸、健忘,失眠、多夢,食慾減退,腹脹、便溏、倦怠、面黃、苔白、脈細。多見於神經官能症、貧血等。

心移熱于小腸

指心火影響于小腸的病變。心與小腸相表裡,心火旺盛,會出現心煩,口舌生瘡等症狀,如進而影響小腸分別清濁的功能時,即見小便短赤或刺痛、尿血等症狀,稱為心移熱于小腸。

小腸虛寒

指寒邪傷于小腸或小腸功能低下的病變,臨床表現多兼見脾虛證候,如小腹時常隱痛,痛時喜按,腸鳴泄瀉,小便頻數不利,舌淡苔白,脈緩弱等。

小腸實熱

指邪熱蘊于小腸的病變。主要症狀有心煩,耳鳴,咽痛、口瘡,小便赤澀、排尿刺痛或尿血、腹脹,苔黃,脈滑數。多見於尿道感染,口腔炎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