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注│北京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发布,到2020年实现“两新一融一提升”

 heitudi 2018-08-24

7月16日,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召开。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刘宇辉,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李楠,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潘锋出席会议。会上发布了《北京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小编为您整理了里面的重点内容,一起来看!

工作目标

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总体要求,构建新型“互联网+教育”管理服务平台,构建新型教育大数据支撑体系,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到2020年实现“两新一融一提升”的工作目标,形成北京教育信息化新模式。

主要任务

建设新型“互联网+教育”管理服务平台。

以“互联网+”理念整合各级各类教育管理应用系统,形成以流程全面贯通为基本要求、以信息实时流动为基本保障、以工作全面协同为基本目标、以业务云端全时运行为基本特征的新型教育管理平台,支撑信息时代教育治理的新模式;推进教育服务系统建设、整合和创新应用,建立以互联网为载体、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手段,以多元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为服务供给模式、以支撑信息化条件下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能满足师生个性化需求和体验的新型教育服务平台,支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北京教育服务新模式。

建设新型教育大数据决策支撑体系。

汇聚教育管理服务数据资源,集成多元教育数据,融合形成以统一目录体系为统领、以深度关联为特征、以动态更新为根本的北京教育大数据新体系;探索教育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在改进教学、优化管理、提升绩效方面的创新应用,建立以海量数据为基础、以智能技术为支撑、以数据驱动管理决策和个性化服务为主要目标的大数据应用新模式。

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鼓励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新途径,开展教育信息化创新课题研究,建立教育信息化融合应用示范基地,推动形成一批融合创新应用系统、应用基地和应用人才;培育教育信息化和业务融合的新模式、新示范,提升北京教育发展质量。

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

完善考核机制,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时代变革,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升学校管理者信息素养;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完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和能力,营造提升学生创新精神的氛围与环境。

实施行动

教育大数据应用行动

构建教育大数据平台。汇聚教育管理服务相关数据资源;制定教育基础数据共享管理办法;建立数据更新交换共享机制和大数据的应用服务机制。

开展大数据辅助决策与服务。建立教育大数据综合分析决策系统,有效辅助趋势研判、行政决策、应急管理等工作;建立教育大数据共享服务系统,面向相关委办局和各级教育部门提供数据共享交换服务,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开教育数据服务。

教育管理信息化提升行动

打造全流程教育管理服务。构建精细化、协同化的教育管理和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日常办公、人事等业务精细化、网络化管理;实现招生管理、学籍管理、学业水平管理、综合素质评价、就业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全程贯通与融合;实现督政、督学、评估监测等业务的精准化在线管理。

推进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优化政务服务信息化流程,逐步实现各类政务服务事项的网上办理、移动办理,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和水平。

教育公共服务优化行动

构建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整合现有多元公共服务内容、数据和流程,提升服务工作的便捷化程度;加快专业课程配套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建设,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和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数字资源平台和网络学习空间的作用,整合首都教育、文化、科技、体育等现有优质资源,建成覆盖全市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

深化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应用。形成服务学生、教师、家长、机构、管理者、班级、学校、区域的网络化学习空间;积极开展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特色教育教学活动。

数字教育资源拓展行动

构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形成教育大资源开发利用机制,实现“联通所有区、覆盖各学校”的资源共享新格局;整合各类优质资源,完成各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对接;探索京津冀区域教育资源融合共享和市场化运营机制,优化教学资源应用生态,扩大优质资源服务覆盖面。

开展优质数字资源建设与汇聚。实现知识点优质数字资源全覆盖;汇聚互联网上各类教学、科研、文化等资源,为各级各类学校提供海量、优质资源服务,提升服务供给能力,支撑学校和师生的信息化应用。

加强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鼓励高校间通过协同创新的方式建设在线开放课程;采取先建设应用、后评价认定的方式,认定一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好“京学网”,加大社区教育、继续教育网络课程资源开发力度,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基础环境与网络安全提升行动

提升北京教育云环境支撑能力。整合各级教育单位基础设施资源,贯通各区(各高校)教育云节点,构建形成教育云基础环境体系;联合多方力量参与教育云建设、管理与运营工作,保障教育云业务持续稳定运行。

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围绕提升意识水平、完善制度保障、强化技术支撑、深化日常管理四个重点,努力营造安全可靠的教育网络环境。

融合创新“双百”示范行动

设立百项信息技术与课堂应用融合创新课题。设立100项示范课题,激发一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积极性、主动性,评定为优秀等级的课题可在教师职称评审中作为重要指标。对有示范意义的成果,在全市范围推广。

建立百个“智慧校园”融合应用示范基地。建设100个信息化融合应用示范基地,鼓励各学校依托教育云、共性平台和资源,开展信息化应用试点和示范工作,解决信息化应用中热点难点问题。

探索建立信息化应用激励机制。引导学校组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混合式教学工作;引导教师进行网上研修学习,并纳入继续教育学分;引导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组织优秀数字课程资源评选、信息技术应用先进教师评选等活动,获得的相关荣誉,可作为职称评审、骨干教师评选、评优评先等工作的重要参考。

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提升行动

全面提升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信息素养。开展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开展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提升管理意识和能力。

加强学生信息素养培育。将学生信息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推动学校开设人工智能、STEAM教学、创客教育等特色信息技术课程,加强学生信息技术基础技能培训和创新能力培养,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与创新能力。

保障措施

组织保障

成立专门领导机构,明确职能部门,形成职能部门统筹归口管理、技术支撑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队伍保障

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队伍建设。教育信息化技术部门专职工作人员数应满足实际需要,并不断提高高级职称人才比例;加强教育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形成一批业务骨干,带动信息化队伍整体能力提升。

经费保障

加大信息化经费投入。各区(各高校)要加强信息化经费统筹归口管理,优化经费结构;鼓励各教育单位使用市级(区级)公共服务及购买社会服务,避免重复建设;支持各区(各高校)运用新技术开展教与学创新应用;加强项目建设经费监管,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工作制度。各区(各高校)要建立各项管理制度与工作规范,保障北京教育信息化有序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