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6)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E观澜 2018-08-24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注释】明:明白,清楚。倘:假使,如果。即:那就是。
    【解读】使用别人的东西,必须求到明处。如果连问都不问,那就是偷。

    常言道:“不告而取谓之偷”。

    所谓“用人物,须明求”,是用人家的东西就要明着说,别拐弯抹角地说,含混地说。有的人怕物主人不同意自己使用对方的东西,不明着说,绕着弯说,比如说,“是某某人要用,我只是来帮着拿一下。”此时看出点破绽的物主人有时会直接说,“他要用,你让他自己来拿。”
    用人物比不“明求”档次更低的,那就是“不问”。这“不问”还有三个档次:一是并非故意,用东西时,物主人不在,顺手拿了;二是有意而为,怕物主人不同意,单挑人不在时去拿;三是不分彼此,你的就是我的。第三种最讨厌,毫无忌讳。一个刚考上大学亲戚的孩子抱怨说,她宿舍里一个室友太烦人,自己不买洗面奶、牙膏一类的东西,整天用她的;这还罢了,后来发展到问都不问,经常把自己的衣服穿走。问她为什么不说一声就穿走自己的衣服,人家倒很坦然地说:“穿穿你衣服有什么大不了的,又没穿坏,这么小气干什么!”简直让她抓狂!

    还有一个大学生,五一假期,准备回家时,看到室友笔记本电脑在寝室里,随手拿走带回老家,觉得不过是用几天。在老家,偏巧弟弟非要留下用,想着弟弟学习也需要,就留在家里了。可五一过后回来,室友到处找不到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就报了警。这位大学生觉得非常冤枉,自己真心没想着偷电脑啊,这下如何是好?

    这种问都不问就拿人东西用的人做事太随意了,视他人物如己物,不过他们从来不承认这是偷东西,他们认为这是“拿东西”。什么是“拿”?人+一+口+手,跟人说一声再下手是“拿”!什么是“偷”?人+俞,“俞”通“愈”,“愈”又通“逾”,做什么事迈过了人,在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干的就是“偷”!

    小东西还好,你问都不问拿走了,人家以为被偷了自认倒霉也就算了;要是大东西以为是被偷了,报了警才麻烦呢!这会儿你再说只是借用一下?看警察叔叔信不信吧!

    唉,可恨的是,有些东西不见了,你还知道是不见了;可有些东西不见了,你连知道都不知道!比如你在电脑上辛辛苦苦、费尽心血的劳动成果被人神不知鬼不觉地“拷”走了,直接被人利用或改头换面被人利用成了别人的东西,当时并不知道,很多都是若干年后才知道、才发现:咦,我的东西怎么在这里?咦,我的东西怎么成了别人的东西?心里很不是滋味!真是的,你在这里默默耕耘,人家却在那里默默收割。唉,有了度娘、搜狗等后一切都变得那么简单;有了复制、粘贴后一切都成了举手之劳。唉,人常说,借鸡下蛋,可有时“鸡”还在,“蛋”却不知下哪儿了!
    如今毕业论文可以抄,晋升职称论文可以抄,书可以抄,电视剧也可以抄,都是不带打招呼的,直接拿去用了!如果被人发现举报了,它们的“作者”都会为自己狡辩说:这不是“抄”,这不过是“引用”“借鉴”“巧合”罢了,等等。汉语的词多,词汇量大,随便狡辩吧,人要脸皮厚,机枪打不透。如其奈何?

 

 

    义不摘梨

    元代著名学者许衡曾经在暑天和许多人一起逃难路过河阳(今河南孟州市),正是口渴难耐时,路旁刚好有棵梨树,于是人们争先恐后跑去摘梨吃,唯独许衡端坐于树下无动于衷。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梨吃,他说:“不是自己的梨摘着吃,不可以。”那人说:“现在世道这么乱,梨哪还有什么主。”许衡说:“即使梨没了主,难道自己的内心也没主了吗?”

    (《元史·许衡传》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是啊,即使战乱,梨早就没了主;但一个人的内心不能没个主。这个主就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能拿!这个故事看似许衡有些迂腐,但显示了许衡做人原则。现实生活中,总会有很多条理由让人放弃这一原则,就像上述故事中“逃难中”“口渴中”之由摘梨,甚或有人还能编出理由去拿不属于的东西。网上有某人自驾游,路边有香蕉树,于是砍了一把又一把香蕉放到其后备箱里,主人追来,还辩称以为是野生香蕉,遭村民围打,后来此事闹到公安局里。心里没个主,大至贪官小至小偷小摸都能找出自己伸手的原因。

    作为家长,尤其要教育好孩子: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否则会给自己惹麻烦的。

    这个故事被称为许衡“义不摘梨”,它和“孔融让梨”一样,是中国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颂的关于“梨”的佳话。

 

    不入室不为偷?
    有一个刚上小学的男孩,他妈妈丢自行车后没几天,见妈妈来接他放学时又推了一辆新车子,就指着车子问:“妈妈,咱家又买了辆新车?”妈妈随口说道:“不是买的,是你爸推来的。”“是人家不要了,咱家给推来了吗?”妈妈感觉这个问题没法回答,就没有搭理他。回家后,孩子问爸爸:“爸爸,人家不要的车子,咱家给推来了吗?”爸爸随口“嗯”了一声。“车是从哪儿推来的?”“马路边。”“马路边?那不是偷车子吗?”爸爸听了愣了一下,说道:“放在马路边的东西不叫偷,放在人家家里的东西才叫偷。”
    不久,国庆节即将到来,学校号召学生从家里带些花来美化校园。
    第二天早上,来上学的学生们有抱着花的,有没抱着花的。这个男孩来后没进校门,而是直奔学校斜对面的饭店,抱了一盆摆放在饭店门前两侧台阶上的花,就往学校走。有一个同学见了追上他问:“你怎么偷饭店的花?”男孩说:“这不叫偷!花又没放在饭店里,是放在饭店外面的,这叫搬。”一听这话,这个同学也去饭店门口搬了一盆花。紧接着,那些没带花的学生纷纷跑到饭店门口去搬花。不一会儿功夫,饭店门口两侧台阶上的花就全被学生“搬”进了校园。
    饭店的管理人员找到了学校,学校要求德育处调查此事,德育处要求各班班主任调查各班参与偷饭店花的学生。
    当小男孩的班主任在班里询问都是谁参与了偷饭店的花时,这个小男孩一本正经地站起来说:“老师,这不叫偷,这叫搬。花又没放在饭店里,是放在外面的!”    

    老师说:“花放在外面就不叫偷了?如果是自行车放在外面呢?”
    男孩说:“那叫推,我妈的自行车就是我爸从马路边推来的!”
    学生们哄堂大笑,老师更是无语!
    放学后,男孩的妈妈来接他时,一群孩子围着她哄喊:“阿姨,你这辆自行车是偷来的!”“阿姨,他爸爸是小偷!”男孩的妈妈在众多学生及来接学生的家长的目光聚焦下,简直无地自容,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