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剑武 (艺术批评家、画家) 前不久,两位艺术家进行“射书”和“盲书”表演,用针管喷射墨液和不看对象(纸或人身)涂墨的行为,先后引起国内艺术界的一片哗然,大家在质疑中拷问,书法可以这样吗?当代艺术的自由有无限度?这其实是对艺术中自由和自律问题的再次追问。 讨论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进一步认识德国著名行为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他在1967年提出了一个观点:“人人都是艺术家。”这个观点对世界当代艺术影响很大。如果每个人都是艺术家,那将会发生什么呢?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人人可以参与艺术,参与就是创作,参与的人就是艺术家。因此,当下的社会是需要进行改造的,改造的方法只有靠诱导和激发人的艺术创造潜能来带动社会改造,而艺术适合承担这份功能。重新缔结劳动——艺术——自由的关系,恢复艺术的生产属性,激发原始的生产力,艺术就能产生改造社会的作用,并产生推动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艺术的表达首先破除了媒介材料、空间场域等各种创作界限,再就是概念的拓展。人人都是艺术家,就是说人人都具备了成为艺术家的可能性。这样,艺术家的概念因不再特指而变得宽泛。艺术被重新定义,无所谓艺术家和非艺术家,无所谓传统与非传统,甚至无所谓艺术的好和坏的绝对区分。每个人都可以游戏般活动,经验生命的自由空间,在经验中艺术自觉进入现实生活。艺术不只是艺术家的作品,每个人以充满生命力的态度独立思考,拥有自由自在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艺术家试图通过改变作品表达的概念在根本上改变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以艺术对日常生活进行介入与思考。艺术的概念看似可以也应该无限自由拓展。技术统治下的现代文明危机,看似只有在“拓展艺术”中获得拯救。 当代艺术的这些解放性质,有力地推动着国际艺术潮流的走向,放在中国语境中,也有助于打破技艺的壁垒,把中国美学的审美体系带向开放。 但是,如果断章取义地理解这些观点,如果每个艺术家都有权宣称什么是艺术,有权宣称自己艺术的同时也否定艺术,否定他人艺术,否定传统艺术,否定一切以前认为是艺术的艺术,声称“没有人是艺术家,也没有人不是艺术家”“什么都是艺术,什么都不是艺术”,那样的艺术在走向无限自由、被无限拓展的同时,概念的边界也消失了,没有自律也没有限度,最终只能走向虚无,也自然要面临危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