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读《人生》

 冬天惠铃 2018-08-25

喜欢读聂鲁达的诗,美妙的意境,更有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对人生火热的激情;喜欢读席慕蓉的散文,那优雅的情调和洒脱的人生态度令人折服,字里行间蕴涵着人生的智慧……这些文字都对我的人生产生过一定的影响。然而,读后真正能对我思想产生强烈共鸣的是路遥的小说《人生》,记得第一次阅读就让我热泪盈眶,为主人公的命运,为他们的悲欢离合而感动、感慨、感叹。现在重读仍对我有强烈的震撼,并给灵魂以深刻的洗礼。

故事发生20世纪80年代初北方黄土高原城乡交叉地带,讲述了一个叫高加林的农村高中毕业生,没有考上大学,失去了唯一可以名正言顺地留在城市里的机会。回到农村后,他凭借自己的能力当上了一名小学民办教师,他对这份工作非常热爱,干得也非常出色,一直是最高年级的班主任,教这个年级的语文和算术,还教全校的音乐、美术,成为学校的顶梁柱,20刚刚出头却非常受人尊重。工作之余,进行文学创作,在地区报上发表了一些诗歌和散文,算是小有成就。但是,好景不长,大队书记的儿子三星回到村里,同样都是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但毫无疑问,民办教师的工作“更适合”领导的儿子来干。高加林“失业”了,只能种地当农民。高加林不鄙视农民,但这不是他的理想,他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命运待他还算不薄,失意时,他“收获”了巧珍“金子般”的爱情,这也算是他艰苦劳作生活的巨大精神安慰吧。从此,好事接二连三地光顾他,高加林的叔叔从军队转业到了地方,当上了地区劳动局长。没等高加林开口,县里的劳动局副局长就给他安排了县委通讯组通讯干事的工作。这是他心仪已久的工作,无疑比民办教师更理想,凭借他文学方面的造诣和专注、敬业的态度,他很快就因工作出色得到各方面的认可,成为当地一颗闪亮的“明星”。这位有为青年,又吸引了县里的播音员,高加林的高中同学黄亚萍对他青睐有加,一发而不可收拾地爱上了他。经过一段痛苦的煎熬,高加林毅然告别了“金子般”的巧珍,因为选择黄亚萍意味着事业上的更大发展,他可以凭借亚萍爸爸的关系去省电台当记者。虽然此时的黄亚萍也有一个家事背景、工作条件都不错的男朋友克南,但她也立即和这个略带小市民气的男人摊了牌。就在两个人憧憬着去南京谋求更大的发展时,克南的妈妈,这位药材公司的副经理“义无反顾”地向地区纪检委揭发了高加林走后门找工作的问题。(事实上克南的工作,同样是凭借关系安排的)高加林不但没去成南京,连县里的工作也没有保住,但这一次他表现得出奇的冷静,没有像丢掉民办教师工作时那样痛不欲生,他果断地和亚萍提出分手,他深知自己即将恢复的农民身份是不配和县里的播音员亦或成为省里的播音员的高干千金谈恋爱的。高加林又回到了那片生养他的土地,这时的他又想到了“金子般”的巧珍,如果有了她的陪伴,也许农村的生活不至于那么难捱。无奈,巧珍已嫁他人,高加林顿感生活的无趣,失去了生存的勇气,但从小看着他长大的德顺爷爷春风化雨般的教诲,让这个在城市里迷路的24岁的青年,又找到了来时的路。面对德顺爷爷,面对这片祖辈生活过的土地,高加林扑倒在黄土高原上痛哭失声,发出了“亲人”的慨叹……

我欣赏高加林,欣赏他的才干。他果敢、自信,有一颗愿为事业拼搏的韧劲和恒心。我知道一个农村青年希望走出农村的那种急迫,他期盼着走出阻碍他与外界的座座大山,他希望进入一个大城市,甚至为此,他可以不惜一切为代价,他宁愿放弃心爱的巧珍,他宁愿不顾村里人的闲话,为的是迈向自己向往的世界去探询、去发展、去深造。无论是智力还是体格方面看,高加林都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农村青年。早在读高中的时候,“内心深处有一种幻想之火”。高加林身上既体现了现代青年那种不断向命运挑战,自信坚毅的品质,又同时具有辛勤、朴实的传统美德。他热爱生活,心性极高,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并融入时代的潮流。他不像他的父亲那样忍气吞声、安守本分,而是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但是他的现实与他心中的理想总是相差极远,正是这样反差构成了他的复杂的性格特征。贫穷不是罪过,寒酸不是低贱,落魄不失纯真。这就是高加林这个人物身上所具有的美感特质。然而,人生的命运变化莫测。高加林由农村到城市,再由城市到农村的人生坎坷历经,向人们讲述了人生道路虽然崎岖漫长,但决定人命运的却往往只是那关键的一两步,不同的选择,决定了不同的命运。选择是人生路上最大的痛苦,人生倘若没有了选择,或许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充满了笑声,更无所谓痛苦。但偏偏人生就有无数次的选择,选择就意味着痛苦,每选择一条路都充满了坎坷和泥泞。但我们的脚步是无法停止的,一条路你不走到最后,你永远不知道等待你的到底是什么。作为高加林难道只有回到那片土地,做与自己人生理想相悖的事才是最好的归宿吗?选择能够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极致的人生道路难道就有错吗?高加林的人生轨迹是《人生》的主要情节,而这个故事是以爱情失落和被城市拒绝的悲剧结局而告终的。从表层看,高加林悲剧具有某种偶然性,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的发展,这一切都会成为历史。但事实却恰好相反,几十年之后,当故事发生的背景早已远去,我们重读《人生》时仍然会为某种情愫深深攫住,仍然会为这个故事所打动,其中的原因是什么的?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路遥通过这个故事将一种历史演进过程中的人生中的“常与变”的悖论呈现给我们,而且在呈现的过程中,作者自身表现出了相当的矛盾。人生变幻真是难以预料,谁又能知道自己今天以后会发生什么呢?高加林的人生戏剧更多的表现在如何抓住机会上,赢得社会承认上,展示才干上,所以这样的人物他的痛苦更多的是来自于与命运的搏斗,而不是灵魂的焦渴。他是跟外在世界的搏斗中,产生种种的悲欢离合。人所追求的也正是他所追求的,因此高加林的悲剧性是可以理解的。

但不管怎么说,奋斗人生,铸就精彩。人生,应该拥有拼搏的痕迹,应该拥有奋斗的泪泉,应该拥有波澜起伏的情节,更应该拥有一份内心的荡气回肠。《人生》给我的最大教益,是人不能冷却生命的火焰,不能停下前进的脚步。面对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只有保持内心的充实和澄澈,才能达到平衡和平和。《人生》通过高加林命运和情感的跌落起伏,诠释着在延续的生存压力面前,人必须保持积极乐观,富有激情的生活态度。我们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学会用使命激励自己,用目标鞭策自己,用成功引导自己,用激情激发自己,激活自己的意志力和创造力,激活自己的智慧、潜能和进取意识。

《人生》中的女主人公巧珍是一个善良、纯朴、美丽、温顺、贤惠、善解人意并富有牺牲精神的农村女孩。她暗恋着村里唯一的高中生高加林,每个星期五,她都在加林回家的路上看他,星期天的下午,又暗地里送心爱的人儿去县城上学。加林到水塘游泳,她急忙垮了个篮子去打猪草,到庄稼地里偷看心上人儿。“上河里哪个鸭子下河里的鹅,一对对哪个毛眼眼望哥哥……”她用歌声表达心中的喜爱,把自己家里种的甜瓜送给加林。加林没有考上大学,把巧珍高兴坏了。因为,只有加林当了农民,巧珍才可能有机会和她的加林哥在一起。看到这里,我一点也不觉得巧珍不好,反而觉得这种心理更真实。但随后加林又当上了大队的代课教师,巧珍又觉得自己配不上加林了,天天在加林去学校的路上望着,一直望了三年。后来加林的教师资格又被人开后门给顶了。巧珍看着加林伤心的样儿,心都碎了。加林的教师被人顶下来后,心里很失落,家里很宠他,没让他下地干活,但穷得实在没钱了。母亲就蒸了一筐馒头,让他拿到集市上去卖。加林卖馒头觉得很丢人,在街上不敢象别的小贩那样大声吆喝。又怕碰上同学,后来索性跑到图书馆里去看报纸,直到下午关门时才出来。但馒头一个也没有卖出去。他失望地往家里走时。巧珍出现了。她说:加林哥,我知道你脸皮儿薄,我去给你卖吧,说完夺过篮子就跑了。直接把馒头送给了居住在县城里的二姨,然后拿出自己的钱给加林。其实巧珍一直都如影子一样跟着加林,她看到加林提着篮子进了图书馆,就知道他今天的馒头是卖不出去的了。她就在回家的路上等着。现在终于等到了。她今天一定要把自己的心事对加林表白,不然,她真的要疯了。为了所爱的人,她什么都能够舍得,什么都能够承受。从她对高加林说的这些话中,就能感受到:“等咱结婚了,你七天头上就歇一天!我让你像学校里一样,过星期天……”“加林哥,真的,只要有门道,我支持你出去工作!你一身才能,窝在咱高家村施展不开。再说,你从小没劳动惯,受不了这苦。将来你要是出去了,我就在家里给咱种自留地、抚养娃娃;你有空了就回来看我;我农闲了,就和娃娃一搭里来和你住在一起……”“加林哥,我看见你比我爸和我妈还亲……”“加林哥,你常想着我……你就和我一个人好……”从这些语言中就能让人感受到她对高加林的无限深情的、无私无悔的爱。《人生》浓缩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真爱不求回报,无论高加林是老师时,还是下岗当农民,还是到县里当通讯干事,还是和另一个女子好了……巧珍都是忘我的付出自己的全部,爱得那么坚定,爱得那么热烈,爱得那么无怨无悔。

与巧珍相比,黄亚萍无疑是位现代女性,她开朗活泼,却又任性专横,她对高加林的爱炽烈大胆又有一种征服欲。高加林的确与她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有相同的知识背景,又有许多感兴趣的话题,当他们俩口若悬河,侃侃而谈时,高加林已经进入了一种艰难的选择之中。当高加林隐隐地有了这种想法时,他的念头很快便被另一种感情压了下去,他想起巧珍那亲切可爱的脸庞,想起巧珍那种无私而温柔的爱。当巧珍带着狗皮褥子来看他时,他的那种难以言说的复杂的感情一下子表现了出来。在经过反复考虑后,他终于接受了黄亚萍的爱,无情地拒绝了深深爱着他的巧珍。更令人感伤的是,当高加林委婉地对巧珍表达了他的这种想法后,巧珍没有任何言语含泪接受了,她没有责怪高加林,反而担心高加林以后的生活,劝他到外地多操心。但是泪水却在脸上刷刷地淌着……我被这无私的爱而感动着,也被巧珍那坚强和豁达而感动着。

路遥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慢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人生》是一部朴实厚重的作品,对人生的思索,耐人寻味,发人深省,催人泪下……正象作者路遥所说“真正有功力的小说不依赖情节取胜。惊心动魄的情节未必能写成惊心动魄的小说。作家最大的才智应是能够在日常细碎的生活中演绎出让人心灵震颤的巨大内容。而这种才智不仅要建立在对生活极其稔熟的基础上,还应建立在对这些生活深刻洞察和透彻理解的基础上。”路遥做到了这一点。他说:“在纷纷扰扰的世界上,心灵当似高山不动,不能如流水不安。在我们的漫漫人生中,要怀着一颗平常心,即使是平庸的日子、平常的生活、平凡的人生,只要细细品味,也能品味出那隽永醇厚的滋味来!”也许人生就是这样吧!

读罢《人生》,掩卷而思,不胜感慨!还是让我们每个生命都远离贫穷和苦难,亲近自由和文明,享受平等和博爱。让我们真诚地生活,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感受自然的美丽,感受人生的美好,和我们身边的一切和睦相处,珍惜当下,珍惜和平。让我们愉快而诗意地栖居在人世,让我们高贵而感恩地活着。这就是《人生》带给我的思考和感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