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凶险!宝宝脐带脱垂命悬一线,广东医护上演3分钟“飓风营救”

 goldolive 2018-08-25

 “看到母子平安,真的很高兴,也为我们给力的团队而自豪,这就是给自己最好的医师节礼物!” 参与抢救的陈丹玲主任在抢救结束后,在朋友圈里写到。

8 月 16 日,一名孕妇发生脐带脱垂,情况非常凶险,经过多科联合多位医生的共同努力,仅用3分钟就将婴儿成功娩出,最终母婴平安。


什么是脐带脱垂?

医生如何在3分钟之内击退死神?

广东卫生在线

带大家一起回顾

这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营救


突发脐带脱垂 母子命悬一线


8月16日18点32分,下班高峰期的马路上人来人往嘈杂喧闹,小红(化名)忍着阵阵剧痛,穿过密集的人流车流,在丈夫的搀扶下来到了广东省高危孕产妇救治中心粤东分中心(汕头市金平区妇幼保健院)。



值班医生陈静宁仔细询问病史后,得知她是臀位、胎膜早破,出于职业的警惕性和敏感性,她马上带小红去听胎心,结果发现胎心音在宫缩期根本听不到,在宫缩间歇期也只有很微弱的40-50次/分,而正常胎心率范围是110-160次/分!


医生意识到可能发生了脐带脱垂,立刻行阴道检查。没想到,她竟然摸到了小宝宝的脚,同时可触摸到条索状物并有搏动感。“脐带脱垂,快准备手术!” 当时,陈静宁摸到的脐带搏动非常微弱,留给医生的抢救时间以秒计数


医护齐心 3分钟击退死神


值班的医务人员立即投入到紧张有序的抢救中:林医生与孕妇家属解释病情;护士们同时将孕妇转移至产房,迅速开通静脉通道用药物抑制宫缩;产房的医务人员做好紧急剖宫产的术前准备;同时立即通知产科主任陈丹玲和新生儿科主任许芳到场……大家分工明确,拼尽全力与时间赛跑。


在转移孕妇的过程中,陈静宁医生的手始终牢牢上推胎足并协助孕妇抬高臀部来缓解脐带受压,与此同时,她还需要监护胎心情况,监测胎儿的安全。


18点42分手术医师、麻醉师、助产士、新生儿科医师全部到位,因病情紧急来不及做常规麻醉,陈丹玲主任当机立断,“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进行剖宫产!”陈静宁托住胎足,其他人开展手术,每一个环节的衔接没有一丝的犹豫和停顿,产房里只听见工作人员紧张的呼吸声、急促的脚步声、器械的碰撞声。


时间一秒一秒的往前走,手术台上,陈丹玲主任和彭静默契配合得当,“哇——” 随着新生儿一个响亮的哭声,在场所有人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看看时间,从手术开始到胎儿安全娩出,仅仅过去了3分钟。


3分钟!宝宝得救了!抢救成功了!


▲手术成功后,医生和妈妈看着健康的宝宝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生死一瞬间 感恩有你


对有些人来说,3分钟不过是一首歌的时间。但对于产妇小红、腹中宝宝以及医护人员来说,却是生死瞬间。


当大多数的医护人员松一口气的时候才发现,从发现脐带脱垂的那一刻开始,为减轻脐带受压保护胎儿,陈静宁医生的手从未脱离过胎儿的小脚丫,就这样直到术后新生儿平安降生……


陈丹玲表示,新生婴儿是男孩,体重为2.6kg。经评估后,医生发现宝宝各项指标都正常。医院里,产妇和家属抱着宝宝激动得说不出话……


事后,小红亲手写下一封感谢信,字里行间表达出对医生的感激之情。


小红的丈夫回忆说:“当时医生告诉我是脐带脱垂,没有医学背景的我来不及反应,更不知道孩子居然面临过如此大的危险。现在,我才知道我们家小宝是多么幸运,我相信医生,也谢谢医生!”


脐带脱垂风险大


小红碰上的脐带脱垂究竟是什么?

专家解释,脐带脱垂是在胎膜破裂情况下,脐带脱至子宫颈外,位于胎先露一侧(隐性脐带脱垂)或越过胎先露(显性脐带脱垂),导致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发生率为0.1%~0.6%目前,导致脐带脱垂的主要原因包括胎位不正、多次分娩、胎膜早破、羊水过多、产科干预等因素。



脐带脱垂后,宫缩时一旦被挤压,会导致血液不通,若血液完全阻隔7-8分钟,胎儿很可能会缺血缺氧,最后在子宫内窒息死亡。因此,脐带脱垂的应急处理很关键,争分夺秒方能挽救胎儿生命!


知多D 

2018年1月26日,广东省高危孕产妇救治中心粤东分中心在汕头市金平区妇幼保健挂牌成立,为周边医疗机构提供24小时重症孕产妇急救指导、会诊、抢救及转诊等服务。该中心的建立,将有利于建立辐射粤东地区的危急重症孕产妇救治平台,让更多危急重症孕产妇得到及时、高效的救治,有效控制和降低重症孕产妇死亡率。


注意!注意!想了解更多就医挂号、养生保健、生活实用百科信息……赶紧扫码添加广卫君为好友,切记备注“健康”邀您进群,我们与医疗大咖将尽心回答,更多权威专家的健康福利,我们陆续送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