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102) 增广补正:伤寒二三日(病有传变的可能),心中悸而烦者,如有小建中汤证,可以小建中汤主之。 按:本条补充说明小建中汤的副证。心中悸就是心悸。烦者,一是烦躁烦热的烦,通常要用黄芩、黄连、石膏之类的清热药去对付;二是郁闷不舒的烦,如栀子、柴胡、枳实、白芍这类药证都能致这类烦;三是烦扰不宁的烦,是因为病痛造成的,如心下痞硬(胸中憋闷)的人参证、腹中干性急痛的胶饴证之类;四是一种过度亢进、血脉贲张的烦,如龙骨、牡蛎证。心中悸而烦,就是说既有心悸也有烦(有心悸致烦者、也有烦而致心悸者),机能亢进的,有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热证的,有泻心汤、白虎汤、调胃承气汤证;郁重的,可有栀子豉汤、小柴胡汤、四逆散、小承气汤证;里虚的,有新加汤、小建中汤证。所以只是心中悸而烦者就说小建中汤主之是不对的,这里不是错简就是省文,由于这里主要是说明小建中汤可能出现的副证,主证(腹中急痛)前面已经说过了,从方药的分解也能看明白,大家都应该是知道的,所以他这里就不再说了。而不是说心中悸而烦就是小建中汤主之这么简单,言外还应该有小建中汤证,全书这类地方多不胜数,大家都是要注意的,分析的方法是他每说用一个方治之或主之的,都是要符合这个方的基本方证的,而不能单看表面。所以看这本书必须将全书的条文连成一个整体互相参照着看,不能割裂开来单独看,否则极易断章取义形成误解。所以这本书要多读,对全部条文都要有个熟悉的印象,这样理解起来就容易很多了,而且对其方药的组成也要有个正确的认识,这样就更容易理解方药在临床上可能出现的证情而灵活准确地去运用了。 |
|
来自: 鉴益堂 > 《50一天研究一条《伤寒杂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