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人开始成熟的3个迹象

 富书 2020-06-20

真正的高贵,不是优于别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群居守口,独处守心。

作者:薄言(富书签约作者),转载请加微信fushulf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富书主播安然朗读音频

不将问题情绪化,去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这是一个人开始成熟的第一个迹象。

白岩松在单位实习的时候,给自己的告诫就是:装孙子

喜怒不形于色,同事叫他帮忙做事,他不会认为是被欺负、被排挤,而是珍惜每次做事的机会。

与其懈怠、逃避问题,白岩松做得更多的,是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各种琐碎、强专业性的问题。

老员工见此,也更愿意教导他,白岩松在实习期迅速成长。

作家蔡崇达在《皮囊》一书中记录他的成长史,读来真切有实感,连韩寒都如此评价:“我会在每个静谧陌生的夜晚将这本书拿出来慢慢看,而不是红灯亮起或者堵车不走时。”

幼时的蔡崇达一家,虽然只是稍有富余,但是不乏温馨与感动,一家其乐融融。 

蔡崇达的外曾祖母曾这样教育蔡崇达:“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材,只会伺候皮囊的不会有出息。

在问题面前唯唯诺诺,缩手缩脚的人,终究难以出众,这时代,更需要的是可以持剑奋战的弄潮儿。

时间长河的推进,让蔡崇达一步步变成那个有担当,懂进退的一家之主。

父亲生病半瘫,吃穿用度捉襟见肘,外加左邻右舍的轻视,一度让蔡崇达一家抬不起头来。

以往那个文文弱弱的黑狗达,也拿起武器,与这个烟波汹涌的大千世界相抗争。

当母亲也忍受不了生活的重担与周遭亲朋的冷眼,想吞药自杀时,蔡崇达能反过来警醒她,人没了就什么都没了,你要学会用你的皮囊,而不是厌弃它。

《人生一定要精彩》的作者曹又方曾说过:“所谓成长,就是去接受任何在生命中发生的状况,即使是不幸的,不好的,也要去面对它,解决它,使伤害减至最低。

在家庭庇护下的蔡崇达,渐渐走向成熟。

大学时代的蔡崇达,不仅能自给自足,还能给家里补贴家用,从写文章到兼职记者,从校园才子到报社主编,不得不说,蔡崇达成功完成了角色的转变,心智的升华。

与其让问题无休止地产生,倒不如一个个地消灭它。

 

学会独处,自我冥想,是一个人开始成熟的第二个迹象。

霍夫曼斯塔尔说过:“走向成熟,就是独立得更彻底。”

作家周国平也是为喜欢独处的人,他给自己定了一个原则:每天夜晚,每个周末,每年年底,只属于自己。

在这些时间里,他不做任何履约交差的事情,而只读自己想读的书,只写自己想写的东西。

不畏孤独,形单影只的时候也能自得其乐,不被花花世界所诱惑,也不为凄冷萧条所悲伤,能够做一个独立的社会人,这是走向成熟的开端。

叔本华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

孤独,是一个人提升自我的绝佳时期,按照自己设定的轨迹循序渐进,起码能完成计划,不被deadline拖着走。

高质量的独处,能快速增值,与大多数人拉开距离。

成熟的独处方式,不是一个人吃饭,一个人跑步,一个人练书法,而是应该有独立的思考,能够遵从内心,不屈从,不讨好,做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

提及曾国藩,大多数的评价都是积极正面的,但其实30岁之前的曾国藩,是个极不成熟,不让人省心的人。

一是浮躁,做事三分钟热度;

二是傲慢待人,一言不合便对人恶言相向;

三是心口不一,为人虚伪,身边一帮狐朋狗友。

三十岁前的曾国藩追求的是功名富贵、光宗耀祖,结识了良师益友后,他开始检讨反思,立志悔改,在而立之年,曾国藩立下了“学作圣人”之志。

曾国藩每天都留出时间独处,不待客,不办公,只对昨日做总结,对明日做规划。他责备自己“好色”、“无恒”、“爱出门”,以“求阙”命名自己的书房。

后来曾国藩将“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作为自箴之言。

晚年曾国藩总结人生感悟时如此感慨,人的一生,就如同一个果子成熟的过程。不能着急,也不可懈怠。

成熟的人,通常都善做取舍,懂得舍多取少。

假设你有5个关系圈,但只有1个志同道合,能让你获得成长,那么你就该丢弃剩下那4个关系圈。

看淡离别,珍惜相逢,是一个人开始成熟的第三个迹象。

张小娴在《相逢》一书中说过,人生的大多数遇见,都不可避免地会面对分离。

无法释怀离别,就如一颗颗石头压在心底,让人负重前行,最后会在不经意间压垮你。

在心理学上,有种心理叫分离性焦虑,指的是人们与依恋对象分离时出现与年龄不适当的、过度的、损害行为能力的焦虑,伴随不间断的不安全感和自卑感。

韩剧《请回答1988》中有一集剧情是奶奶去世,小孩们的反应是痛哭流涕,大人则故作坚强,离别的悲伤教会家人如何更好地善待他人。

与其感伤离别,倒不如善待每一次相遇。

宝拉在奶奶去世后,对弟弟妹妹温顺了许多;

善宇在爸爸去世后扛起了照顾妈妈和妹妹的责任;

崔泽在妈妈去世后更加成熟懂事。

成熟的本质,是禁欲,是能有机排解、控制个人情感,即便千钧重负也能调整到轻装简从。

去年,一位61岁老人的辞职信感动了颇多网友,信上写到:

我要带老婆去贝加尔湖拍婚纱,这是她一直的心愿,到了我这个年纪就会明白,老婆才是最重要的。望理解,祝好。

老人名叫王金凯,退休后又被一家单位聘用。

老人的伴侣张阿姨,在机缘巧合之下,抽中了免费到贝加尔湖拍婚纱照的大奖。

张阿姨无非是想向老伴炫耀下自己的好运气,也担心影响他工作,就没有真实表达心中意愿。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王老伯一下子就摸透老伴的心,遂提交辞职信,满足张阿姨的愿望。

有网友评论:这就是嫁给爱情最好的模样。

村上春树说:“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

不知道晴天霹雳和天荒地老哪个会先到来,目前能做的,就是携手慢慢走,有话好好说。

即便离别的那天来临,我也不后悔以前对你不够好,想必,这也是爱情美好的样子。

宫崎骏在作品《千与千寻》中寄语到:

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着走完。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

人这一生,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除了极少数的亲朋好友,不然知心人都是一茬一茬的在你的人生中驻足,与你同尝酸甜苦辣,然后在不经意间退出你的生活,把位置留给后来的人。

作者简介:薄言,富书签约作者,90后,国企小经理,白天职场,夜晚码字,从生活汲取灵感,愿给你温暖的感动,简书@薄言君。本文首发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万新中产生活认知学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